诸暨市规划设计院 浙江省诸暨市 311800
摘要:道路作为车辆的载体和行驶的基础,其设计的安全性对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据统计,改善道路条件减少交通事故有重要意义。本文浅析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联和设计要点。
关键词:道路设计;交通安全;线形
引言
道路交通事故按其空间分布特征可分为分散型分布和密集型分布两类。据统计,分散型分布的事故,其成因多与驾驶员或其他用路者(行人、骑自行车者)的不安全行为,如超速行驶、冒险会车、强行超车、跟车过近、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行人临车横路、自行车与机动车争道抢行等有关。而密集型分布的事故则多与道路线形、交通设施和交通环境等因素,如急弯陡坡、视距不良、旁山险道、交通设施欠缺的路段和交叉口等有关。事故密集型分布的路段和交叉口,通常称为事故多发点。显然,事故多发点与道路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道路设计中每一环节的合理性、全面性都不容忽视。
1道路几何线形与交通安全的关联及设计要点
1.1平面线形设计
道路平面线形的使用主要是直线、圆曲线、回旋线,对各种线形的选择,应结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直线是道路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线形,直线在设计过程中有勘测设计简单、距离短的优点,但直线单调。驾驶人员容易产生乏味感,降低集中力。驾驶人员在直线路段一般都会加速行驶,故过长直线的运用不利于行车安全。设计选用直线线形时,一定要十分慎重,要对该路段的圆曲线半径、超高、视距、运行速度进行检验。圆曲线线形要适合地形的变化,并能圆滑的将前后线形连接以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圆曲线半径的选用与设计速度、地形、相邻曲线的协调、曲线长度、曲线间直线长度、纵面线形的配合、道路横断面等有关。选用过大的圆曲线半径,会使得圆曲线过长,这与长直线一样容易使驾驶人员产生疲劳感,容易诱发交通安全事故。因此,在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时,也应该持谨慎态度。在选用较小的圆曲线半径时,应对相邻路段进行车速极差检验,对视距进行验算,给交通工程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以确保行车安全。回旋线的使用主要使用在三级及三级以上道路线形设计中,使用较长的回旋线在视觉上线形变得自然,形式更加安全。回旋线参数的灵活设置增加了线形设计的自由度,使得线形与地形更容易相适应,相邻路段过渡更加顺适,线形更均衡连续,行驶条件更舒适、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设计车速较高的道路,在计算回旋线时,横向加速度变化率宜增加回旋线的长度,但应满足超高渐变率和排水设计要求。曲线转角对道路交通安全也有影响。大量资料统计,小偏角曲线容易导致驾驶员产生急弯错觉,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在道路设计中合理确定路线转角十分重要。
1.2纵面线形
纵面线形是道路在竖平面内的变化情况,其中竖曲线半径、坡度和坡长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
1.2.1竖曲线半径
竖曲线半径主要影响行车视距,且存在路线转折,因此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竖曲线半径越大,其形状越接近直线,因此能够提供的行车视距也越大,这样驾驶员能够清楚掌握前方路段状况,不易发生交通事故;反之,小半径竖曲线使得驾驶员在通过圆曲线极点前行车视距短,不能掌握驾驶路段情况,而在过极点后产生失重悬空和超重感觉而失去方向感,极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另外一方面,竖曲线半径小使得车辆的离心力大,车辆与路面的摩擦性能降低,影响行车安全。
1.2.2坡度
当坡度很大时很容易造成车辆熄火或者刹车不灵敏,这非常容易诱发交通事故;且坡度大的下破路段,由于车辆自身重力因素使得车辆不断加速,进而增加撞车可能性。通过调研显示:坡度在-2%~2%范围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低,这种坡度组合基本能够满足车辆行车视距要求,车辆在上述坡度组合范围内也能够很好地进行车速调控。
1.2.3坡长
坡度过长将使得车辆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加速或减速,则会使得车速过高或者过低而发生交通事故。在上坡过程中,车辆需要不断加速,过高的车速是诱发交通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且容易使驾驶员疲劳;下坡过程中为了避免撞车往往需要减速,但不同车型的减速机动性差别很大,特别是重载车辆减速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也很容易对道路路面造成损伤,降低行车的平稳性。
1.3横断面设计
路面横向分布即路幅宽的布置方式对交通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车行道、路缘带、路肩以及中央分隔带的形状和尺寸,都应根据使用功能、交通量大小、交通流的组成以及安全行车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做到连续性和一致性。交通事故数的相对值与车行道宽度有直接关系,一般随车行道宽度的变窄而增加,但如果车行道过宽,易形成一个车道两列车并行行驶,因此,一般车行道的宽度控制在3.5-4.0m之间。车行道宽度的有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缘带和路肩的状况,高速公路设置规定宽度的路缘带能起到分隔车行道和路肩、车行道和分隔带的作用,并诱导驾驶员,有利于安全行驶。桥面宽度与路基宽度不一致时,或者桥上的人行道与护拦引起路面、路肩宽度发生变化时,或者跨线桥下车行道侧面的桥墩、桥台过近,侧向余宽不够时,都会引起驾驶员心理作用发生变化,导致不应有的事故发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对此类问题要高度重视。
1.4路线交叉
路线交叉包括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立体交叉交通冲突较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较低;平面交叉则直接存在交通冲突,当一方车辆采取非正常交通行为时,例如改变速度、突然停车、转换方向等,如果另一路线车辆不进行紧急避险,则很容易发生碰撞,引发交通事故。平面交叉路线为了避免交叉口的交通冲突,需要划分好不同的交通行驶区域,增加行车视距,通过设置交通警示牌或者道路路线,增加视频拍照等手段,控制交叉口的车辆交通行为。首先,交叉口道路的坡度、视距、行车速度等都应该按照公路工程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如果路线交叉范围内的路线设计不能满足要求,应该调整主线或者交叉路线的几何线形。其次,路线交叉需要选择适宜的交叉形式,考虑主线和辅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需要以提高主线交通通行效率为原则,尽量降低支线交通对主线的影响。
2道路路面质量与交通安全的关联及设计要点
路面性能是影响行车平稳性的重要因素。出现退化或者病害的道路路面,其行车安全隐患是多方面的。如果路面的平整性不好,出现坑蚀、局部沉陷、路面鼓起等问题,则会导致跳车现象,这对行车速度快的车辆具有极大的安全威胁,特别是在雨雾天的驾驶环境中。如果道路的抗滑性能不足,则使得雨雪天气下车辆的机动性能和制动性能受到影响,在交通繁忙、长大纵坡、小曲率半径等路段,会对车辆形成很大的安全威胁,甚至导致连环撞车事故。因而,道路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行车安全因素。一方面,道路的路面性能需要满足规范的设计要求;另一方面,道路的路面抗滑性、强度和平稳性等设计指标,需要根据道路运营地区的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设计。例如长大纵坡道路,需要对道路抗滑性进行特别考虑;重载交通路段,需要进行必要的特定地点交通疲劳设计验算。
3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和预防保障机制
道路交通安全环境除了道路实体本身、路侧地带和大气环境外,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管理环境。按照路网交通管理规划,合理设计与当地环境、交通条件相适应的各种交通安全防护设施,确保交通安全符合预防保障机制。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包括有标志、标线、信号、通讯等,其应具备的特征是:满足某种重要的需要;引起用路者重视和注意;通报一个明确而简单的信息;有足够的反应时间;符合国家标准;全路布设统一化,并安装牢固。
结语
通过合理的设计、有效的施工,使运行道路达到良好的道路线形、平整坚固的路面结构、清晰易懂的交通标志、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能为驾驶员提供安全可靠的行车条件,减少交通事故、避免或减轻生命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高建华,王玮.公路线形设计[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5.
[2]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论文作者:袁琴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线形论文; 道路论文; 曲线论文; 车行道论文; 交通论文; 行车论文; 半径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