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不影响中国金融安全——专访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科学院论文,副主任论文,专访论文,研究中心论文,中国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资银行要买中国的美好未来
王松奇指出,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相同,资金和资本总会向安全和预期收益较高的方向流动。银行作为一个经营货币信贷的产业,货币资金可以购买任何商品。当外国资本购买实体经济部门的股权或采取独立直接投资的行动时,它们看好的只是某个行业或某个产业。而当很多外资银行都对中国的银行业股权感兴趣时,表示他们所看好的,不再只是中国实体经济部门中的某个行业或产业,而是中国经济整体不断向好的远景,从这一层面说来说,这些外资银行买的是中国的美好未来。
在评价这些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后的前景时,王松奇认为,由于外资银行在高端客户服务和外币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业务优势,因此,它们的生存能力很强,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外资银行还无法与中资或中资控股银行在市场份额方面进行有威胁力度的竞争。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0月末,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238家营业性机构,另外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173家银行在中国的23个城市开设了238家代表处,外资在华资产总额为845亿美元,只占中国银行业金融资产总额的2%左右。
可以说,这些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并不会影响我国的金融安全。相反,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金融开放度越高,经济金融就可能越安全,因为金融市场开放与资本项目开放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开放。资本项目如果过早开放,有可能给短期国际投机资本以可乘之机;频繁的、难以控制的巨额资本流出流入可能会给金融稳定造成威胁,但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开放金融市场同时较严格地管住资本项目,这样的开放,开放度越高,就越要向国际上严格的金融监管规则、财务透明度规则靠拢,因而开放和安全肯定会呈现正相关关系。
“小额收费”属必然经济现象
具体到银行对普通百姓的服务方面,目前,在银行提供的服务中,与百姓最休戚相关的可以说是与储蓄相关的业务。而对于“小额存款收费,大额客户优先服务”这些来自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和品种,一些百姓觉得难以接受,也有观点认为,这并不适合中国这种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对此,王松奇认为,小额存款服务收费和为大客户提供特殊服务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必然现象。
王松奇解释说,银行不是慈善机构,它所经营的一切业务都要讲究成本和效益。银行对于小额存款服务要付出相当的人力物力,因此一些银行推出自己的收费标准。从市场经济规则说,只有对那些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才可以享受免费待遇,而银行服务是非公共产品,这类产品的提供者有充足的理由进行收费。
对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发达国家与中国之间双向履约的情况,王松奇认为,中国的履约表现绝对不比西方国家差。在实际贸易方面,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新保护主义”,许多国家都对中国的贸易商品畏之如虎,动辄就使用“反倾销”工具,这些说明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全球化现象,即在本轮经济全球化中,中国这类有着较大商品成本优势的国家具备比西方发达国家更明显的竞争力。
自主创新做高竞争力经济体
具体到中国,王松奇指出,中国在亚洲经济的发展中处于火车头的地位,并将始终是亚洲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其地位不仅表现在原材料、能源需求方面,还表现在它所具有的“世界工厂”能力和金融资源占有量方面。近年来,中国每年吸引的直接投资数额都达600亿美元左右。此外,跨国公司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并将研发中心设在中国,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而中国也一直在以积极的、建设者的姿态融入全球化,对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从来都持欢迎的态度。
目前,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不失时机地进行产业、产品乃至于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在真正按照决策层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体的同时,这一经济体还要做到不损害环境、让人民普遍得到实惠、具有健全的自主创新体系和极高的竞争力。
中国必须扭转满足于仅仅“干粗活”、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的状态,还应该在科技、教育、自主创新方面提高发展速度,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面向国际市场,培育品牌,以长远的战略性投资解决能源、矿产品的长期供给问题,并与亚洲国家与跨国公司开展积极合作,努力提高本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