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度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麦冬论文,指导意见论文,年度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立冬”已过,已播冬小麦由北往南正处于分蘖和出苗阶段,是加强小麦冬前管理、培育壮苗、确保安全越冬的关键时期。根据当前小麦苗情和墒情,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分区域研究提出冬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西北麦区包括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以及甘肃大部,以旱地小麦为主。2014年西北麦区9月份降雨多,前茬作物晚熟,大部麦田播期推迟7~10天,但是底墒和表墒均好于2013年和常年,播种质量和出苗情况是近5年最好的一年。存在的问题是播量增加,部分麦田整地质量差,土壤悬虚、播种过深、苗黄苗弱。该区水浇麦田管理参考黄淮海管理技术,旱茬小麦冬前管理重点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是中耕划锄。2014年苗小,旱地小麦要在3叶期后划锄,起到提温保墒、破板通气、消除杂草的作用。2014年播种时雨水频繁,多数麦田播后遇雨表层土壤板结,要及时破除板结,疏松表土,促进根系生长。中耕划锄一定要细锄、浅锄,切忌压苗和伤根。播种偏浅的麦田要结合中耕,培土壅根,以保护小麦分蘖节,提高麦苗抗寒能力。播种偏深的麦田要耧划清沟,扒去播种沟部分覆土,促进茎叶生长。 二是耙耱镇压。对秸秆还田表层草量大、土壤悬虚,出苗困难的旱地麦田进行镇压,促进种土结合,提高出苗率。对播后未镇压、秸秆还田质量差、苗情偏旺的麦田,以及雨后土壤过湿播种的麦田,要在越冬前采取先镇压后耙耱的措施,粉碎坷垃,踏实土壤,弥合土壤裂缝,防止冷空气进入,促进小麦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促进次生根喷发和根系下扎,防止冬季冻害发生。冬前镇压时应把握“地湿不压地干压,阴天不压晴天压,早晨不压中午压,麦苗过弱不镇压”的原则。镇压的方式是用石磙顺麦垄向一个方向碾压,不可双向反复碾压,以免挫伤麦苗。 三是巧施冬肥。冬前小麦苗小根少,需要养分少,肥料消耗少,一般不宜追肥。但对抢时播种底肥不足麦田,旱地可趁雨雪后每亩追施尿素5~7.5公斤,亦可在越冬前亩撒施农家肥2~3立方米,壅根护蘖,补充肥力,提高地温,防止冻害,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四是化学除草。在小麦3~5叶期,选择平均气温10℃晴天进行化学除草。但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选择对路农药,把握好用药量和用药关键期,以免造成药害。 五是防治病虫。当前麦田土壤湿度大,小麦易发生病害。对点片发生小麦白粉病、锈病的麦田,应及早用药控制。 六是预防冻害。由于小麦播期推迟,苗小蘖少,抗寒能力差,易受冬季冻害。要采取补肥暖苗的措施,保苗安全越冬,可亩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0~50公斤;对底肥不足的麦田每亩叶面喷施2%的尿素+0.5%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30~50公斤;也可顺垄撒施暖沟肥,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顺垄覆盖,防风增温保墒,促进盘根长蘖抗寒防冻。 七是保护地膜。西北麦区地膜覆盖面积大,冬前要仔细检查地膜覆盖情况,对膜上有孔洞、膜边有漏风、揭膜断膜处,及时用土封堵压严,防大风揭膜,确保地膜覆盖的质量和效益。此外,严禁牲畜啃食麦苗。 西南麦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014年秋季温度低、雨水多,前作收获晚,田间土壤湿度大,影响播前化学除草,小麦播期明显推迟。西南麦区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亦在0℃以上,小麦不停止生长,1月上中旬拔节。冬前管理时间为播种至12月下旬、冬季管理为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拔节前后。重点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是补种匀苗。缺苗断垄麦田要及时补种,为赶上生育进程,可用温水将种子浸泡24小时后再均匀撒播补种。对聚集成堆的丛生苗,应扯去多余的苗子。 二是开沟排湿。该区湿害最重的时段在苗期,播后应及时开好边沟、背沟、厢沟。一般边沟、背沟的深度应达20~30厘米,厢沟15~20厘米,形成一定落差利于沥水、排湿。 三是促弱控旺。2014年11月上中旬播种麦田比例较大,迟播缩短了苗期时间,必须对长势弱、群体不足的麦田开展苗期追肥,促弱转壮。套作麦田亩施尿素3~5公斤,净作麦田亩施尿素5~8公斤。稻茬旺长麦田追肥时间推迟到拔节前后。同时,可喷施1~2次生长延缓剂,控制生育进程和徒长。 四是追施拔节肥。该区小麦在1月上旬至中旬起身拔节。高产栽培要求纯氮用量11~13公斤,其中拔节肥稻茬麦占40%左右,旱地小麦占20%~30%。也可看苗施肥:群体偏小,亩最高苗量不足50万,或缺肥翻黄较重的麦田,亩施尿素6~7公斤;长势一般、叶色中等的麦田,亩施尿素4~5公斤。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拔节水和拔节肥结合进行。 五是防控病虫草害。稻茬麦田和丘陵旱地麦田地下害虫危害呈加快发展趋势,主要有蛴螬、蝼蛄、蟋蟀等,造成缺苗断垄,对播前没有拌种处理,应在播种后及时用甲拌·辛硫磷10%(微粒剂)混合细土,撒施防治。冬季最容易出现的病害是条锈病,多为单株感病或出现“中心病团”。如果仅出现个别零星植株感染,可及时拔除,如果出现全田多点感染或中心病团,应喷药及时防治,切断扩散源。注意及时防治蚜虫和红蜘蛛。要在播前化除基础上,苗期再一次化学除草,应在12月上旬之前进行;兼顾阔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合理配置药剂种类,如苯磺隆、骠马、麦喜等混合喷施,提高防效;科学用药,避免产生药害。 黄淮海麦区 黄淮海麦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苏北、皖北、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平原和甘肃陇东地区。受降水和夏玉米成熟偏晚的影响,小麦始播期较2013年晚3~5天,但是底墒好、播种进度快,基本在适期内播完,加之大部分麦区播后遇雨,大部分麦田苗全苗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别地区因秋季降雨较少,底墒不足;部分地块播量偏大,有旺长趋势;部分地块整地质量较差,田间坷垃较多,有缺苗断垄现象;有些地块地下害虫危害较重,杂草较多。针对上述问题,重点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是查苗补种。对缺苗断垄的地块,尽早开沟、浇水,补种本地块相同的种子,保证基本苗充足,在小麦越冬前都可以进行,即使种子“土里捂”,来年也有一定的收成。 二是镇压保墒。对秸秆还田或旋耕播种、播后未镇压或镇压质量差的麦田,以及旺长麦田,晴天中午进行苗期镇压,可压实土壤,使根系与土壤密接,促进根系生长,压碎坷垃,减少土壤失墒,抑制旺苗生长,控旺促壮。 三是除草治虫。秋季小麦3叶后杂草出土,草小抗药性差,日均温7℃~10℃是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要根据当地麦田杂草类型,选择适宜药剂,适时开展化学除草。近几年,地下害虫对小麦苗期的危害呈加重趋势,应注意适时防治。 四是浇好冬水。对整地质量差、地表坷垃多、秸秆还田量大、墒情较差的麦田,及时浇冬水,沉实土壤,促进根系下扎、分蘖茁壮,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墒情较好的旺长麦田不浇冬水以控制旺长。浇冬水的时间为日平均气温3℃左右开始(11月底至12月初),夜冻昼消时结束为好。早浇气温偏高会促进生长,过晚会使地面结冰冻伤麦苗。墒情差的麦田适当早浇冬水。 五是管好晚播麦。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是影响形成壮苗的主要原因,墒情较好的晚播弱苗,冬前不要追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可浅锄两遍,松土、保墒、增温促早发。墒情较差的晚播麦田,浇小水消除旱象,适时划锄两遍,促苗生根长叶分蘖。 长江中下游麦区 长江中下游麦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沿长江流域和江淮之间的麦田,以及河南信阳地区。该区前茬以水稻为主,2014年水稻成熟期比上年延迟7~10天,加之10月下旬两次大范围降雨,导致小麦播种期比上年推迟,迟播小麦面积较大及土壤湿度较高影响播种质量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是抢收抢种。加快水稻收获和小麦播种进度,晚中争早,着力提高播种质量。对播种过晚麦田可采取独秆栽培或套播技术。随着播期的推迟适当增加基本苗,应注意迟播麦田斤种只能出6000~7000苗,播种量的增加幅度应大于基本苗的增加幅度,2014年11月10日前后播种的亩基本苗宜控制在18万左右,亩播量25~30斤,每迟播一天增加亩基本苗0.5万,但最高不超过25万,以免群体过大,播量可按每迟播一天增加1斤,最高不超过40斤。 二是查苗补种。对出苗严重不匀、缺苗断垄田块,应进行补种或移密补稀,并浇水促苗。 三是施好苗蘖肥。基本苗偏少、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在2叶期应及时施用苗肥,尤其稻套麦田在收稻后及时施用苗肥,基肥和苗肥总量应达到总施氮量的60%,基肥较足的麦田不再施苗肥。如果基种肥及苗肥均不足,在主茎3~4叶期施用壮蘖肥,但若已适量施用基苗肥,则不再施用。在冬前及越冬期间施用泥、杂灰肥培土壅根,能保暖防冻,培肥土壤。对秸秆还田量大的麦田,如麦苗发黄严重,应尽快施用速效复合肥或氮肥转化苗情。 四是开沟镇压。尚未开沟的麦田及时开沟,清沟理墒,疏通排水沟系,保证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尤其稻套麦田在收稻后及时开沟,适当加大开沟密度,均匀抛撒盖苗;近期内仍有降雨,当前主要是防止湿害。针对不同类型麦田,采取相应的镇压和覆盖方式,对旱茬和稻草还田量较大的麦田,采用机械或人工措施做好冬前田间适度镇压,提高保墒防冻能力;对板茬直播和稻田套播小麦,可通过增施土杂肥或采取沟泥覆盖的方式加强覆盖,达到护根保温防冻的目的;在搞好田间化除、沟系配套等田管措施后,可利用秸秆覆盖,防冻保苗,增强麦苗抗旱耐寒能力。 五是防治病虫草害。密切注意稻茬麦越冬前蚜虫、纹枯病和杂草发生基数,及时防治。化学除草以日均温6℃以上,晴天气温高于10℃时喷药为宜,要避开寒潮来临前用药,以提高化除效果,避免产生药害。必要时人工除草。 六是控旺转壮。对群体过大、过旺麦田,可采取镇压或喷施生长抑制剂等措施,控旺转壮,保苗安全越冬。 联系电话:010-85815522转26552014/2015年度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指导_小麦论文
2014/2015年度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指导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