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育远离市场?_市场经济论文

为什么教育远离市场?_市场经济论文

教育为何与市场保持距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距离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90年代初,然而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就已开始讨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并逐渐认识到市场的作用。一个关键性的突破显然属于邓小平,他把本来不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有什么本质联系的计划与市场这两个概念终于向世人揭示清楚了,从而大大有利于人们从科学的意义上去进一步思考。教育与市场的关系也应当是人们思考的论题之一。

但是,似乎时至今日,教育仍然与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有的甚至拒绝市场,不愿意用社会主义市场观念来观察教育,特别是在某些领域更不愿如此,并且有一种特别的敏感。

例如,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说:“请注意市场观念对我们教育的负效应”,又如,在说了市场的一番好话之后马上锋芒一转:“我们也要防止市场观念对我们的冲击”,甚至觉得,要警觉点,警惕点,总之,得对市场防着点。

我们把以上经常可见的一些现象作为问题提出,并不是否定我们应当在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作具体分析,更不是否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和完善的过程中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预见。我们所要进一步问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花了相当的功夫去分析市场对教育的正效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对我们的教育观念变化发生什么积极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对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能起到一些什么促进作用?我们欢迎它还是厌恶它?是迎接它还是拒绝它?或者问题并不是这样二者必居其一而尚有什么居中的答案?

于是,与这些问题相连,有的人主张“面向市场”,有的人主张提“进入市场”,有的人主张提“靠近市场”而不是“进入”,有的人主张“与市场相适应”而“靠近”也不一定去提,有的人主张教育也要考虑市场的因素,把它作为一个因素加以思索。实际上,这些主张的提出本身就是人们思索市场的结果,也就是说,已经在思索市场。问题在于:我们想对这些思索的结果再进行思索,而不只是停留在这些结果上,不停留在现存的结论上。

但是,我们能走多远呢?这仍然离不开历史,离不开现实的问题,离不开一些必要的比较,否则肯定走不了多远。

二、“重理轻文”问题

笔者前不久听到一个说法:“由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重理轻文的现象十分普遍。”虽然这种说法就其基本含义来说也并不令人陌生,可是就其具体内容来说,又一次令笔者震惊,似乎教育中的不合理现象都可以往“市场经济负效应”这个口袋里装。这合理吗?这是事实吗?这与历史相符吗?“重理轻文”是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吗?

市场经济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逐步兴起并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成为有中国特色建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与这段历史同步,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是被重视了还是被忽视了,是更重视还是更轻视了?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计划经济时期,作为社会科学之一的政治学大概应是最被重视的,可是差不多只剩下一个阶级斗争学说了。至于作为社会科学重要分支的社会学则毫无地位,一些著名的社会学家处境悲惨。本应是受到高度重视的法律学,几乎被毁了。社会科学如此被轻视甚至被蔑视,是与计划经济时期同时存在的。也许可以说这种轻视、蔑视主要是政治条件造成的,但是谁都承认政治与经济的不可分割性,而且,如果说只是政治原因的话,那么这种“因”在十一届三中全之后已逐渐消失了,为何还认为这种尚存的轻视一直继续存在呢?并且又变成是经济的原因?还进而认为是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呢?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

相反,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这段历史过程中,我国的政治学大大发展和丰富了。法律学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并在迅速发展和兴旺起来,社会学也在被振兴之中,至于在计划经济时期近乎毫无地位的人口学、人类学、民族学都在这个市场经济发展、繁荣的时期恢复着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再拿人文科学来说,计划经济时期,它不仅受不到重视,而且是被严重摧残的。伦理学教育被取消了,教育学是受冲击最大的学科之一,艺术教育出现了大倒退。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育和成熟起来的这十多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得到恢复和振兴,国家领导人亲自给予关注,并力主弘扬我国优秀的伦理传统;教育学这十多年来则经历了解放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全面发展的时期,正在酝酿着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时期;艺术教育是计划经济被大规模破坏的严重领域之一,这十多年费了很大力气,也在党中央、国务院主管领导亲自关怀下大力发展着。

两相比较,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文科所受到的重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市场经济时期文科所受到的重视大大胜于计划经济时期。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中国古代文化所受到的重视在历史上可能是罕见的,中国的现代文化也得到空前发展,中国对于世界文化成果的重视更是1978年以前所无法比拟的。

在如此明白的历史事实面前,在如此鲜明的对比面前,为何把“重理轻文”归咎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呢?所以实在是令人震惊的问题。

计划经济时期那么多的负效应是否被注意到了?是否被认真分析过了?是否还潜意识地认为计划经济是派生出社会主义思想而市场经济则只会派生与社会主义不相容的思想?

顺便指出,1978年以前的中国经济虽然绝不是市场经济,但也根本谈不上计划经济,1978年以前除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五年计划不是被在计划名义下的随意性冲掉了的。计划只不过是披上了绚丽意识形态外衣的一个空壳。相反,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成熟起来的近20年,五年计划一个一个被顺利实现了。很明显,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是一个空壳,而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时期的计划反而被赋予了科学的含义并给人们以现实感。计划经济时期当然有人在做着计划,可是,与其说是计划,不如说是为随意性所支配着;今天,市场经济下也有计划,这种计划恰由于是以市场经济为背景且国家越来越有效地运用了经济杠杆、越来越有力地掌握了宏观调控手段而越来越表现出科学性。这一对比,将有利于克服以为计划经济才产生对教育的正效应而市场经济则会是负效应的这种近乎盲目的判断。我们用“盲目”一词也许比较好解释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科受到的重视大大超过以前的事实面前,仍把“重理轻文”归咎于市场经济这种令人震惊的观点。

此外我们还应当指出,“重理轻文”的提法本身还有两个毛病。

第一,“重理”并没有错,难道不应当重视自然科学基础理论,错在“轻文”,虽然近20年来,对“文”的重视已大大胜于此前的20年,但仍然重视得不够。我们还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地意识到这种不够,以便进一步加强文。但是,为什么在强调不应当“轻文”的时候一定要把“重理”搅在一起呢?这就好比在我们强调不要轻视德育的时候本应深入地分析德育工作并想方设法去加强德育,但是却常常要去打智育一棒子,好像不打智育一棒子就显示不出对德育的重视来,而从不认为仍要继续加强智育并使加强了的智育进一步有利于德育,从不认为有必要把两者的和谐放在更高的位置,而总是认为或“你第一”、或“我第一”,却从不认为两者和谐第一。这里也是如此,在强调要“重文”时,似乎必须打“重理”一棒子。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习惯,恐怕是那个“斗争哲学”带给我们的。许多人只熟悉“斗争是发展”的论点,其实,列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被忽略了:统一是发展。中国的发展,科学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香港的回归,经济的繁荣,无数的事实在证明统一是发展的思想。

第二,对理已经足够重视了吗?实际上,比较而言,在过去一段时候乃至今日,对工更重视一些。但笔者绝对不赞成“重工轻理”的提法,因为“重工”并不错,错在轻理。中国对于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视还远远不够的,但对于基础理论的重视似不应以削弱工程技术为前提。中国能够不十分重视工程技术吗?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是必须十分重视的。因此,“重工轻理”的提法不恰当,“重理轻文”的提法更不恰当。

三 人文价值与市场价值

为什么把“重理轻文”归咎于市场经济呢?是不是认为理才产生经济效益而文不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市场经济必然是轻文而重视理的?认为“重理轻文是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的人有没有可能是这样判断和推理的呢?

现在我们要说明,市场价值与人文价值是密切相关的,而“计划”经济(在下面的叙述中我们把这个计划加上引号以与市场经济下的计划相互区别)对人文价值具有明显的排斥作用。

供给制,配给制,以及价格大大偏离价值等一系列“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典型做法,使许多人不知道自来水也凝结着人的劳动,哗啦啦流着的水无人心痛;使许多人也不知道土地有多么珍贵,乱占乱用;使更多的人更不知道知识产权,不知道知识多么有价值,不懂得尊重知识;在“计划”经济下僵死的人才政策使许多人不懂得人才有多么大的价值;……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丧失的仅仅是用货币衡量的价值吗?至于“计划”经济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从而造成的大量浪费,“计划”经济造成的极低下的劳动生产率,“计划”经济造成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这可能需要在改革时期花费数十年时间去进行调整),“计划”经济条件下造成的淡薄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不懂得古人懂得的“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更不懂得古人的话的现代含义,除了极少数挥金如土的蛀虫外,挥“时”如土的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比比皆是,却又恰是市场经济唤起人们的时间观念),这一切表明“计划”经济使我们丧失的东西包含着珍贵的人文价值。“计划”经济的“计划”被赋予强烈的政治色彩,对此有过异议的中国共产党内许多优秀分子以及经济学界、理论界许多有识之士几乎没有例外地因稍持异议而受到无情的打击和迫害,包括一些普通知识分子的议论也不能宽容而造成更多的冤案,“计划”经济时期这样一面即直接摧毁人文价值的一面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计划”经济是与一种极端的政治手段相配合的,从而使科学、真理、伦理等同时受到损害。这无疑能使我们更直接地看到人文价值所受到的损害。总之,神圣的“计划”仅仅从某种政治的意义上讲是神圣的,而从经济的意义上讲它的随意性与虚伪性才是实在的。因而它给社会主义政治带来了严重的创伤,给社会主义文化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市场经济是不是排斥人文价值的呢?不能说市场有一种万能的作用,有时,人们从某种伦理观点看应去做的事情市场可能暂时对其是淡漠的,有时,市场所一时容纳的却是人所不应有的,市场并非万能。然而,一切市场行为乃人之所为,仅由此断之,市场必然与人文价值有密切联系。为着明确起见,本文所说到的人文价值均是在积极意义下讲的,因为人文一词是中性的,所以有必要明确一下,以避免歧义。

真正发育成熟起来的市场,特别是按照社会主义的法制与伦理道德规范的、有序的市场,它是必定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市场经济恰好还具有“计划”经济条件下所不可能具有的平等、竞争精神容纳量、需要量。很明显,市场经济较之“计划”经济更能极大地推进科技进步,使人的聪明才智有更广阔地拓展空间。一个真正成熟的社会主义企业家将是首先为消费者利益着想的,这不仅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相抵触,而且正是社会进步之所需。

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处于成熟的阶段,因而它对人文价值的更大作用还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某些虚伪的、欺骗的行为泛起。但是不要忘记了“计划”经济之“计划”本身的虚伪性。同时,我们的国家正在加强法制建设,正在细心引导社会主义市场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精心培育它,而且,初步的实践已经使更多的人(包括许许多多有事业心的共产党员)通过市场更懂得人民的需要,更懂得了如何为社会、为国家。

就拿学校教育来说,学校通过市场(包括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直接面向社会,近20年来,中国的大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积极主动地到社会、到企业去寻求课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直接关注社会需要哪些专业的人才,是学校的领导人多念了几本书吗?大概不是,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使他们有了这种感受,有了这种自觉。多年来天天高喊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口号,在20年前仅仅是使某些领导人、某些知识分子受批判、受屈辱的鞭子,20年后的今天,不是靠口号,而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引导人们去联系实际。

总的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真、善、美的东西发展了、弘扬了。真的一面我们此前已稍有叙及。对于善与美,这离不开人民大众的生活,人民大众生活的普遍改善,这是一切共产党员、知识分子、领导者的“善”。现在,我们的城市更美了,我们的乡村更美了,我们的山河更美了,那种似乎美只能是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荒唐,那种种花种草都不容许的荒唐,业已成为历史。现今,花已走进市场,草已走进市场,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是倒退?

四 学术价值与人文价值

教师看到市场,学生看到市场,从总体上讲,这是进步。

我们曾提出“学术是学者的生命”,“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这些命题与市场是不是根本不相容的呢?我们不妨稍作一点分析。

学生在学校里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我们明确不赞成学生经商。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阶段的任务,学生阶段要念书、求学。即使如此,在学习阶级也要学习一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有些专业的学生要学得更多,同时,学生毕业后也就要进入人才市场。因此,学生阶段虽有其特点,却也不是与市场毫无联系。学生不经商并不是观念上对市场的轻视,对商业活动的轻视,学生今日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为明日进入市场作准备。

“学术是学者的生命”,这话很有道理,但是学术也不是完全与市场切断的。

自然科学的各种学术成就以这样那样的形式、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进入市场或与市场发生联系。人文科学的学术成果也以另一些形式与市场联系。一张名画可以价值百万美元甚至千万美元,至于一项工程技术上的成果,其价值则更易为人所看到。

有的大学坚持要办哲学专业,而一些浅层的市场观念则认为这是过时的观念,“办哲学专业能赚什么钱?”然而,另一种深层的市场观念则认为,尽管哲学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较小,但是哲学专业办好了,有利于学校整体哲学水平的提高,哲学思维影响到学术、影响到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质量的提高势必增强学校人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样是考虑市场,一个是浅层的,一个是深层的,恰好是在更高教学水平、更高学术水平上的考虑与更深层次的市场观念联系着。似乎学术上的考虑越多就会离市场越远,事实并非如此。

至于从事学术工作的个人并不着眼于目前的市场行情而对其学术活动情有独钟,甚至安于清贫亦献身学术,这种表现于个体的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较大距离是不难看到的事实。然而,从更长远的利益看,从国家整体利益看,从未来市场的角度看的政府,有更深层次市场观念的政府,对于那些从事眼前尚不清楚其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学术研究应给予关心。

人类甚至组织巨大的集团力量而不只是个别从事学术工作的人去从事目前还根本看不到什么经济利益和市场价值的庞大科学计划,如宇宙计划,月亮探索计划等等;还要从事大量眼前看不到什么实用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计划,这些现象又如何解释呢?而且我们看到,这些现象不少是发生在市场经济久已存在、市场观念有着更深更广影响的国家,而他们对于并无近期市场效应的学术及基础理论的相对重视程度(更不要说绝对重视程度)却决不亚于我们。

哪个国家都希望在未来国际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然而,是那些以更深远的眼光看到现在的和未来市场的国家会处于主动,还是那些只从浅层上去看待市场并误以为与市场保持一定距离会更好的国家能处于主动呢?

总之,看得越远就越与市场无关,学术性越强与市场就越远离的看法是片面的。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有时有相背离的一面,但更有其统一的一面。对哲学的重视,对基础理论的重视,对数十年之后才可能见到实际经济效益的项目的重视,都不能证明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背离。

最后,我们简单归纳出以下四点基本看法:

1.各种交易中可能出现的欺诈行为,并非市场经济所独有的现象,更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2.市场经济日益发展,日益规范和走向成熟的过程是人文价值与市场价值日益靠近的过程;

3.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文化消费将以更高的速度增长并扩大所占的比例,直接进入市场的消费品的人文含量将越来越高;

4.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得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孤立于国际市场,因而,21世纪将是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不走向市场化的世纪,虽然性质上有可能的差异,极个别自甘贫穷并自我封闭的国家恐怕是维持不下去的。

因此,面向21世纪的教育似应以更积极的态度思索教育与市场联系的积极意义。

标签:;  ;  ;  ;  ;  ;  

为什么教育远离市场?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