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应用论文_刘季平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应用论文_刘季平

江苏科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051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而对该项工作及其过程进行管理,其难度系数也是极大的;尤其是工程施工的现场十分复杂,且环境较为特殊,因而施工现场的各个角落、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若对其中的风险不予以高度的重视,且不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有危机管理意识。本文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危机意识进行概述,分析危机管理意识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施工管理;危机管理意识;应用

1危机管理及危机管理意识概述

危机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分支,指在危机的预防、危机发生的应急处理、危机发生后的善后处理中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最大程度上降低危险发生的机率,危机发生时和发生后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从管理学的视角看,危机管理意识符合在现实中的操作特点。危机管理主要分三个阶段,即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开展危机管理必须要找到危机发生潜在的根源,对危机表现特征进行预设,对危机所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施危机缓冲管理对危机影响冲击力进行稀释、分解、转移,以缩小冲击范围、减轻危害。在此过程中,及时对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完善修复,达到有效快速及时减小损害的目的。危机管理上升到“形而上”,成为研究和推广的理论问题,就被称为危机管理意识。在具体工程施工中,风险的潜在隐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管理人员应该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将危机管理意识体现到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执行中,降低潜在风险演化成危机的概率。

2建筑施工管理的危机因素

(1)安全意识不足。目前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农民工,民工的文化素质较低,所以安全意识也就不足。并且相应的建筑行业也对这些农民工不够重视,没有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所以农民工的安全意识不足也会造成安全隐患。(2)施工过程复杂。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要针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确保施工有序、标准、合理、规范的进行。而当前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发生管理不科学、管理不完善等情况。建筑施工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施工当中施工环节、施工材料、施工人员都比较多,因而施工管理范围较广,难度较大。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难免会发生控制不全面、管理不细致、考虑不周全的现象,进而影响建筑施工管理效果。(3)监督不到位。监督管理阶层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机制以及实施流程,但是依据现在的情况来看,监督部门还是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所以安全问题仍然是层出不穷。并且在各个施工环节之中,监督管理阶层并没有进行准确的监督,导致监督部门失去了它们本质的作用。(4)自然因素。施工企业对地质因素考察不周,对施工基础地质情况存在的风险隐患不知情,或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有的对气候天气因素考虑不细致,因天气变化影响施工等。

3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应用

3.1树立全员危机防范意识

加强危机管理,必须在施工企业全体人员中树立强烈的危机防范意识,将安全意识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危机防范意识对于个人安全、企业发展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促使其改变思维定势和不良习惯,时刻将危机防范意识牢记在心并化为自觉行动。企业负责人要牢固树立“危机管理最大化等于危机成本最小化”的理念,把危机防范制度制定到位,安全设施购置配备到位,在危机管理方面加大投入。管理人员要把危机意识作为贯穿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始终的主线,在管理制度的制定、施工过程的监测中把危机意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其时刻绷紧危机防范这根弦,严格按照规程开展作业,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培养全员树立三种意识:(1)警惕意识。只有在平时保持对危机发生的警惕意识,才能做到有效预防,在源头上防止危机的发生。要教育职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时时处处保持高度的警惕自觉,形成全员警戒的格局。(2)洞察意识。有了警惕意识,还必须有洞察意识才能对危机做到有效应对。因此,应教育职工了解导致危机发性的各种潜在因素、危机发生的各种预兆、安全操作规范的具体要求等,使职工做到了然于心,一旦出现危机苗头,才有可能及时发现、及时消除。(3)自救意识。危机之所以发生,经常在于其难以预测性,但通过人为干预,可以在危机发生后尽可能地降低其造成的危害。应将危机应对和处理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或培训,让员工了解一旦危机出现,如何开展自救,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适当措施阻断危机的蔓延,努力降低由此导致的损失。

3.2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树立了危机管理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一阶段仅处于意识阶段,并未到实践阶段,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在危机预警机制正式发挥作用之前,必须做好全面、有效的信息监测工作,以便能够对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信息予以仔细的收集,且对信息加以科学的分析,从而有效预防与控制各种危机的发生。而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收集至关重要,因此,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三方面:第一,需对这一行业内的相关信息予以全面收集,以便对企业的经营形式、发展战略等予以合理的调整。第二,收集社会各界对建筑项目施工的意见,借助社会监督的力量,加深对建筑施工管理的认识,且了解施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隐患或危机。第三,完成信息收集工作之后,必须对信息展开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并进行归纳整理。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对其类型、特点、危险程度等展开预判,且提出有效的防护手段。另外,施工单位在构建危机预警机制的过程中,可与其他单位所构建的预警机制相比较,以便能够取长补短,继而对自身的危机预警进行优化、升级,从而更好的发挥该机制的作用。

3.3及时正确决策,尽快实施

在处理危机时,首先要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努力不让局势恶化。当危机发生时,现场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内向项目主管领导或主管部门汇报,项目部也应及时启动媒体管理程序,制定应对策略,危机管理部门应立即遵照危机管理程序展开调查,及时正确决策。项目经理部应按安全危机管理计划所制定的组织机构,召集安全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启动安全危机管理方案,调查现场情况,收集现场安全危机信息,分析研究所发生的安全危机,并确定相应的对策。

3.4营造浓厚氛围

人员危机意识的树立与强化,与所处的环境是分不开的。营造危机预防和警戒的浓厚氛围,有助于使施工人员时刻牢记危机意识,从而保障在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能将危机防范的要求贯彻其中,通过细节的严谨实现整体的安全。营造氛围的实行途径方面,可以通过悬挂标语、发放相关知识手册,或组织开展文艺展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实现。另外,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关爱员工,通过在极端天气调休、发放防暑御寒用品、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持等方式关注员工生活,使其增强归属感,进而增强其危机防范的责任感。

4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或危机,对工程的顺利开展,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因此,不管是施工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必须树立危机管理意识,且不可懈怠。另外,施工单位还必须成立危机管理组织机构,且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以便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处理,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子锋.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作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21):244-244.

[2]郭亚莉.危机管理意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1)

论文作者:刘季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应用论文_刘季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