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教学:寻回失落的一角
——从语文味的回归谈中学语文剧本教学
魏 敏
摘 要: 如今,戏剧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失落的一角,日渐式微。目前剧本教学有四种“非语文”的现象,依次为:剧本教学成为“讲经说书课”;剧本教学成“表演课”;剧本教学成“表演艺术欣赏课”;剧本教学成“大杂烩课”。必须探讨剧本教学有“语文味”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即“教什么”。一是学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手法;二是学习通过对话交代往事的手法;三是学习通过舞台说明交代背景的手法。
关键词: 语文味;剧本教学;中学语文
在语文课程中,戏剧是与散文、诗歌、小说并列的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在课文中以剧本的形式呈现。如今,戏剧的教学却成为语文教学落寞的一角,日渐式微。一方面,剧本选文篇目偏少,中高考极少考查,实际教学地位低下,剧本教学自然处于边缘地位,很多教师鉴赏剧本浅尝辄止、流于形式,甚至少教或者不教。另外一方面,剧本教学存在“非语文”的现象。在剧本教学中“语文味”该如何呈现,怎样建构有“语文味”的剧本教学就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
一、剧本与剧本教学的语文味
在探讨剧本教学之前,必须首先厘清戏剧、戏剧文学、剧本三者之间的区别与练习,弄清楚三者之间的所囊括范围,区分戏剧教学与剧本教学。在此基础上,再探讨剧本教学与语文味的问题。
(一)戏剧、戏剧文学与剧本
丛书选题契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卷撰写过程中,正值党的十九大召开,各卷作者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内容叙述有了更新。主编还适时调整选题,特别增设生态文明卷,直接呼应了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的重要精神。如此,各卷记述内容也力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印证和观照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发展。
什么是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个定义揭示了戏剧价值与目的。总之,戏剧是一种演员在观众面前表演角色,借助对话表现矛盾冲突,推动剧情发展,以凸显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舞台艺术,它是文字、音乐、舞蹈、美术等的综合,其文学性和舞台性并存。
与“戏剧”概念相联系首先是“戏剧文学”,戏剧文学指按照戏剧的要求供演出和阅读而创作的文学剧本,它是戏剧艺术中文学成分的外在表现。剧本是“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可见,语言是剧本的基本元素,包括对话、独白、旁白、舞台说明等等,在戏曲中以唱词表现。人教版2004版高中语文教材直接明确地指出:“戏剧是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表演的依据,阅读、欣赏优秀的剧本是一种美好的文学享受。”
一个奶粉行业的“新兵”,却造出了获得全球食品安全标准认证的婴幼儿奶粉。站在重拾中国奶业信任度的风口浪尖,他一点一滴重来,面对技术壁垒,他一分一毫突破。他正用诚信,重铸中国乳业品质的丰碑。
李若的腿生得修长白皙,匀称圆润,这样的腿自然需要一双好鞋来衬。不管是裙装还是裤装,鞋子总是恰倒好处地让她更加优雅起来,也能彰显她的品位。从皮草到漆皮,从短靴到长靴……每拥有一双高跟鞋都能让她狂喜好些日子。
母亲走后,我继续跟伟翔冷战。他也很刻意地冷淡我。早出晚归,对我不闻不问。我出去找了几回工作,都以碰壁告终,便揠旗息鼓,收拾东西,准备回北京。
(二)剧本教学与“语文味”
财务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财务人员在对企业资产核算时没有依法依规进行引起的。鉴于此,企业在清楚营改增给自身发展带来利好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控其给财务管理方面造成的潜在风险。有效防控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在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上,只有通过制度的约束才能使企业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财务人员对企业的所有账目核算都必须亲力亲为,避免由他人代为核算带来的账目偏差。平日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政策法规的要求来开展工作,熟悉所有业务流程,杜绝违法违规情况的出现。
“语文味”最早是由程少堂先生针对课堂中的“不属于语文课堂的东西”即一些“非语文”“泛语文”现象提出的,他总结了语文味的三个要素:文体美和语体美;情感美和语言文字之美,这个定义属于语文味的外延。在今后的研究中,他认为“语文味”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位与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在对“语文味”研究这十多年间,不同的学者对“语文味”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索,呼吁“语文味”的回归,倡导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尽管他们对“语文味”的定义有着角度上或者文字表述上的差别,但都关注语言文字,关注“怎么写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纵观所有关于“语文味”的定义,大体上都包含以下的元素: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师生互动,并注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活动都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真正统一。总而言之,要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就是要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教出语文该有的特色。剧本教学作为中学语文的四大文体之一,教出“语文味”毋庸置疑。
新课改专家王荣生先生认为:文本的教学解读,一定要依据体式,才能正确地解读课文。呼唤语文味的回归,剧本教学就要依据戏剧这种文体,把戏剧当戏剧教,把握戏剧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共性和个性,理解戏剧文学的教学价值,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牢牢把握剧本文本和剧本教学的语文味,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六是分析原因。小组成员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分析之后得出,主要原因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不健全、医护人员工作流程不规范、医院安全核查培训不到位、医院监管体制不完善等[2]。
二、几种“非语文”的剧本教学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解决以下问题:首先,矛盾冲突有几对;其次,这些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再次,矛盾冲突的主次关系是怎样的;最后,这些矛盾冲突的本质是什么。在这一系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也就渐渐清晰了,能够理解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怎样推动了人物命运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现实生活,进而体会通过剧本的学习所带来的审美愉悦。
(一)剧本教学成“讲经说书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精神文明都反馈出了这个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它俩都属于社会主义精神层面。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发源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阵地。进行高等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要过程,要加强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和相互发展的作用。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在进行文明建设的同时它也会体现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价值,只有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才能得以不断完善和建设〔3〕。
(四)剧本教学成“大杂烩课”
(二)剧本教学成“表演课”
有的教师,在进行戏剧单元的剧本教学时,过于注重戏剧的“舞台性”,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将中学的剧本教学等同于大学的戏剧教学,教师为了“方便”,就采用表演的方式将戏剧单元“教过”,课堂上热热闹闹,用“表演”代替“赏析”,只把握了剧本的“形式”,却误解、忽视了剧本的“内涵”,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学生基本是“自学”完成,教师缺乏相应的剧本阅读的指导,学生难以体会剧本中激烈的矛盾冲突、戏剧化的语言、潜台词、复杂深刻的内容,对剧本一知半解,语文能力并不能提高。
1979年,中国科学院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建立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典型草原进行草原生态系统研究,标志着我国开始对草原进行综合、深入、广泛和定量化研究。经过20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在草原现代生态特征、生态系统生产力、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良、人工草地的建立和利用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很多科研成果[19-24]。其中,关于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良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被以及土壤环境退化特征、退化等级评价指标、退化草地恢复演替规律、改良措施对比试验和改良机具的研制与开发几个方面。
(三)剧本教学成“表演艺术赏析课”
周朴园:你知道吗?
毋庸置疑,讲授式教学仍然是当今语文教学法的常用手段,但是,《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有部分教师变剧本教学为纯讲授式教学。教师主要围绕作者生平简介、戏剧创作背景、戏剧文学理论常识、戏剧情节发展、戏剧矛盾与冲突、戏剧人物形象分析、戏剧主题和意象等方面展开教学,将生动的剧本教学变成灌输式的“讲经说书课”。例如,在教授《窦娥冤》一课,就介绍元杂剧的知识、关汉卿的生平、缺乏互动地进行情节梳理,甚至分析戏剧主题的时候直接给出教师的官方答案,不顾学生自己的创见,“灌输”所谓的正确答案,这样的剧本教学是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的。在纯讲授式的剧本教学课堂上,还存在教学内容固定化的倾向,教师将自己的观点、教学参考书的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批判思维的发展,也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大消减了剧本的魅力。
那年,她和同事去济南检查安全生产。那是一家部里直管的化工企业。她记得,雷志雄的表舅,在这家厂里当副厂长,估计是表舅出面把雷志雄调回济南的。一打听,雷志雄是一个分厂的副厂长了。这次到济南出差是她争取的,当时安排她去兰州,她找到主管副总,要求到济南。她想念雷钢和雷红。
语文教学应当“依体而教”,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文体意识,尽管戏剧和小说、散文、诗歌有着不同的文学特性,但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选择用教小说、散文、诗歌的方法来等同对待戏剧文学作品教学。剧本教学自然就成了一锅大杂烩的课。
一般说来,小说教学最重要的是典型环境、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诗歌教学着重节奏韵律、字词、意境和情感;散文教学侧重于结构的起承转合、整体感知和情感把握;剧本则因其身为综合艺术所具有的独特属性,既有小说的故事性和情节性,又有着散文和诗歌的节奏性、情感性。其语言艺术更是比其他文体更具有独特性。
三、剧本教学体现“语文味”的三维构建
剧本教学要体现“语文味”,必须要有文体意识,突出戏剧艺术的特征,根据文体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如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凝练隽永的戏剧语言、提示性的舞台说明等。剧本教学要体现“语文味”,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学习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手法
剧本最终的呈现方式是舞台演出,每个人物都是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并没有作者提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观众理解,产生共鸣感的关键就是“人物”,观众要保持自己观看戏剧的热情,那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矛盾冲突。剧本人物与小说人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物的典型性、个性化十分鲜明,其感情色彩自然也更为强烈。戏剧之所以称之为戏剧,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就是其重要的元素之一。
剖析剧本中的人物性格是剧本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必须从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入手。我国戏剧理论家、教育家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认为:“戏剧冲突是戏剧创作的基本特征,也是戏剧的生命所在。”苏联的高尔基也曾说:“戏剧是从性格开始的,它只能从性格开始。在有着鲜明的人物性格的那些地方,必定存在着戏剧冲突。”在分析人物性格之前,分析剧中人物矛盾冲突是十分必要且关键的。一个矛盾冲突有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但是剧本中往往不止一个矛盾冲突。如《雷雨》就是通过鲁侍萍与周朴园、繁漪与周萍、周萍与四凤、繁漪与周朴园、周萍与鲁大海等等之间的多对多重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的。在这些人中,有夫妻、父子、母子、恋人、兄弟的关系,但也是主仆、劳资的关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列出了剧本教学的教学目标,大体上戏剧教学的关键点在于阅读、实践与延伸,然而过犹不及,当剧本教学走火入魔,就踏进了“非语文”的深渊,成为“非剧本”“泛文体”的剧本教学。
(二)学习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手法
小说中,往往是通过一大段的描述性的文字来交代往事,回忆往昔。但是剧本则很不一样,语言是剧本最大的特色,剧本语言起着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性格、决定人物命运、揭示作品主题等等重要作用。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品味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一桩桩往事就呈现在人们面前。例如《雷雨》中的片段:
周朴园:你三十年前在无锡吗?
鲁侍萍:是,老爷。
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在弄清楚戏剧、戏剧文学和剧本三者的关系之后,还需要明白戏剧教学和剧本教学的关系。戏剧教学也分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广义上讲:是戏剧相关专业的戏剧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戏剧人才,侧重戏剧的“舞台性”;从狭义上看,就是中学语文的“剧本教学”。从中学语文中入选的戏剧作品来看,实际上,中学语文的戏剧教学就是剧本教学,因此,剧本教学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侧重戏剧的“文学性”,戏剧的“舞台性”只是中学剧本教学的一种补充。本文所讲的,即狭义上的中学语文剧本教学。
鲁侍萍:哦。
如今,多媒体已经进入了很多学校,为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教学工具”,助力语文课堂教学,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许多教师注意到戏剧这个特点,为营造良好的剧本教学氛围,在剧本教学中大肆采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戏剧视频、相关的图片、文字等等,将剧本鉴赏课变为艺术赏析课。“读文训练”成为走马观花式的“读图”,多媒体泛滥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不思考、不联想和想象,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难以得到提升,剧本的教学价值在“艺术赏析”中消耗殆尽。
鲁侍萍: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迈克尔逊和莫雷并没有更深入地追究“以太”是否存在的问题。迈克尔逊把他的干涉仪用于高精密度的物理测量上,他用实验发现,保存在巴黎国际度量局的标准米是镉光谱光线波长的1 553 163.5倍,他为长度基准找到了一个非实物的标准。1907年,迈克尔逊由于在“精密光学仪器和用这些仪器进行光谱学的基本长度测量”方面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周朴园: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了。
本报讯 10月16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现场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江苏省副省长缪瑞林,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总裁覃衡德,以及中粮集团、中国邮政集团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周朴园:(汗涔涔的)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它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在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这段对话中,一桩三十年前的旧事渐渐浮出水面——周朴园侍萍相爱生子、侍萍身份地位低下、侍萍被迫抱儿投河自尽,三十年前的生死恩怨就浓缩在一句又一句的对话当中。在该剧本当中,还有多处采用对话的方式来交代往事,比如旧衬衣、旧家具、旧雨衣等,以及一些老习惯,在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依稀想象出三十年前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美好的恋爱时光,也能体会到周朴园的情绪波动,鲁侍萍的走投无路的悲凉与对周朴园的爱恨交织。
(三)学习通过舞台说明交代背景的手法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为了适应演出的需要而存在的,主要包括:①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出场人物;②幕前交代剧情发生的环境、布景、灯光、音响等等。便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绪;③在情节开展中提示人物对话或演唱时的动作、心理、神态,提示人物上下场。④还包括旁白、画外音和其他叙述语言。在这里,学生最需要学习的就是通过舞台说明来交代剧情发生的背景,进而渲染气氛、为主人公的命运埋下伏笔、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性格。例如语文课本中《雷雨》一开头就有这样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句话一是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午饭后,二是通过描写当时的天气,给该剧营造了阴沉、郁闷的舞台氛围,给人以沉沉的压抑之感,三是点明了雷雨发生前的天气,为一场雷雨的到来作铺垫。短短的一句话,内涵十分丰富,学生就要通过品味鉴赏舞台说明,感知故事发生的背景。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重视剧本教学,重视剧本教学的“语文味”,摒弃剧本教学中的种种“非语文”的教学形式。剧本教学要体现“语文味”,必须先明确“教什么”,选择恰当的内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深入展开剧本教学,寻回这语文教学中失落的一角。
参考文献:
[1]董建,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2]孟昭毅.东方戏剧美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201.
[3]国务院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198.
[4]程少堂.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J].语文教学通讯,2001(17).
[5]程少堂.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J].中华读书报,2003(7).
[6]李金明.高中戏剧作品怎么教[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7):28-29.
作者简介: 魏敏,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标签:语文味论文; 剧本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论文;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