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陈淑霞

浅析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陈淑霞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中心小学

摘要:人的道德标准直接涉及到社会是否和谐,同时也和我国国际形象定位有着直接影响。德育是社会文明的主要标准,同时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人格,所以小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德育教育给与重视,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本文首先分析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问题;措施分析

引言:现阶段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出对学生基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德育。所以作为一名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对教学观念积极转变,同时还要把学生德育素质培养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1.存在问题

1.1社会不良现象的感染

由于我国的发展已经处于不断健全的阶段,但是在社会上依然存在这比较多的不良现象,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比如:棋牌室的赌博行为以及言语粗鲁等。小学生具有着比较强的模仿能力,另外小学生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是很强,认为大人的行为比较有趣,所以导致出现学生间不团结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

1.2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入学年龄几乎都是6周岁左右,也就是说学生在上学前几乎接受的都是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同时也是其基础。现阶段年轻人的工作相对来说是比较繁忙的,学龄前而言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老人们比较害怕孩子受委屈,比较溺爱他们,其实这是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对孩子的日后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会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对来说比较多的影响,例如和教师顶嘴等,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德育工作缺乏相应的支持

对于德育教育而言,其工作的开展完全不能离开学校以及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相关配合,在现阶段教育体质的制约背景下,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都已经出现脱节,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资源整合,小学的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广泛教育的某一环节,不能单独的存在教学中,如果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支持,就会阻碍学生德育教育。

2.解决措施

2.1对思想品德课程基础德育工作有效发挥

德育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直接的表现就是体现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在对德育工作效果进行有效的保证基础上,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功能科学合理的发挥。小学品德课程比较基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能够形成较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归属感,能更加懂得关心、体谅他人,对事物有着正确的判断能力。将思想品德教材作为相应的基准,通过教师的德育,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接受品德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所以在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建立家校互补的教育方式

小学生在校时间通常情况下为6个小时左右,除去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在学校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几乎都是和家人待在一起。所有家庭教育要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对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言,他们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互补,家庭成员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校之间应该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措施。家长应该和教师之间探讨教育方式,这样才能立于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做到取长补短。在整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不仅能掌握学生自身的优点,同时还能善于发展存在的不足,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进而做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教育。

2.3对教师德育素养不断加强

在学校中,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典范,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形象,同时还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因此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的启明灯。所以教师在对日常工作做好的基础上,还要对自身形象进行注意,将自身的文雅举止,触动学生心灵,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另外教师在对自身专业知识学好的基础上,还要主动学习,尤其是心理学知识,这样做的目的能最大限度避免和学生沟通中出现障碍,引导学生能够乐于向自己倾诉各种问题,接受教师向学生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对于小学学校而言,应该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加强培训,引导教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接受新的教学方式。

2.4对德育学科积极渗透

在学科中对德育教育积极渗透,是现阶段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小学教学中没门学科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德育的载体,所以教师应该将德育有效的渗透到课堂上。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同时还能培养小学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形成优良的品质,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5争取家庭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

对教育环境要不断的优化,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要做到不断探索,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离开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教育,它们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比较重要的,它和学校相比才,存在一定的优势,针对性相对来说比较强,存在特殊的亲子关系。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要对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尽最大限度争取家庭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培养孩子在健康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健康成长。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德育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德育教育积极身体,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充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马丽,马云飞.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才智,2018(04):63. [2]刘跃刚.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32):329-330.

[3]丁娌.小学德育教育在时代大潮中扮演的角色[J].亚太教育,2016(23):117.

论文作者:陈淑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浅析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陈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