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兵刚
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保证国家的建设,水土保持一直是影响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工业化的进程导致很多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需要提出措施进行控制,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这样才能够将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用处,发挥水土保持的真正作用,解决或改善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利工程设计;探讨
前言:水利工程具有防洪抗旱、灌溉农田、发电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但是水利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在施工的时候很溶于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传统的先破坏后治理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意义
水土保持指的是防止水土流失,并对山区、丘陵以及风沙地区的水土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水土保持不仅要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要对环境进行美化,比如通过植树造林等方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生物学、环境学、地质学等多门学科。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在现有的水土资源基础上,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科学规划各项工作,比如生态修复规划工作、城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等,并遵循自然规律,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通过科学技术促进生态系统的循环。同时,在进行水土流失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充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治理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控制和调配水,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导致的水土流失情况依然很严重,并且水中的泥沙含量十分多,导致了水资源总量的减少。通过生态修复之后,能够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让水库中的水资源更加充足,提高蓄水量,不仅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期限,还能够让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2水利工程设计中水土流失的特征
水利工程设计中水土流失的特征,主要内容体现如下:
2.1以点或线状分布的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占地施工的面积比较广,并且多修建于偏僻的山川、河流地区,施工及其的不便利。在施工的过程中周围附近的植被会遭到破坏,或者裸露、或者被占压,植被减少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且当水利工程水库、大坝的修建时,地表的原态遭到了破坏,大面积的地表裸露在外,也会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在经过山地、谷地等地方修建时,水土流失的维护工作便很难展开。
2.2工程动土量大,渣土影响面积大
水电水利工程的工程性质决定了其施工过程中对于动土量的限制,土方开挖量大,是目前水电水利工程中不能避免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渣土处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工作区域内的水土稳定情况,此外渣土的处理也会影响到出渣区域的水土稳态[2]。此外,在开挖过程中对于土壤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不能够在一定的时间中迅速恢复,这就使得未恢复场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水土流失的不可控制性。在土体的开挖过程中,在土体的整体范围内会形成一个松动的作用,这个作用会使得原本的土体变得松散,即使施工之后进行回填工作也不能使土体恢复到原来的强度,这也在另一方面加剧了水土的流失,同时也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源头。
2.3被破坏的植被难以恢复
由于水利工程的永久性的大量占地,这会导致土地一直受到建筑物的占用,土地被建筑物所固定和长久的占压会直接的导致当地的植被无法恢复,使得水土保持的性能失效。现在的建筑多为混凝土的构造,长期的占用,会导致土地的肥沃程度降低,植被恢复的可能性极低,难度也十分大。
2.4经济、社会、发展特征
经济性是水利工程建设最根本的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利工程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防洪抗旱、防止洪涝灾害、航运发电等作用。社会性[3]。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能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能源,并极大地改善当地的气候环境。可持续发展性。这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战略目标。水利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除害兴利。因此,水利工程不仅要满足经济社会需求,而且还要实现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3有关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
3.1对不同的治理区域进行不同的规划
鉴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的地区地理气候环境不一,在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治理。就地形地貌、气候、水文、严重程度等等进行实地的考察,进行分析问题的实际现状,才能够进行相应的治理工作。只有结合当地的详情才能够找到治理的突破口,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治理工作,因此,合理的区域规划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3.2保护表层种植土,确保生态修复植物重建的土壤资源
土壤是生态修复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同生态修复的效果密切相关。在水利工程“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时表层种植土往往同开挖弃渣堆至渣场或被回填掩埋,因开挖、回填施工具有不可逆转性,在后期土地生态修复植被重建时,短缺的表层种植土成为重要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到植物措种植施实施的质量甚至能否实施也是个问题。因此,开展表层种植土收集储存是水利工程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4]。
3.3实行退耕还林措施
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长,对于具体的应对方式,都有了相对的累积经验。但是对于生态修复而言,最简单最好的措施便是进行退耕还林,这样能够最直接的改善水土流失的问题。我国就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相关措施,有效的保证生态修复的进行,能够顺利的解决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问题。
3.4利用主体空间
水库枢纽工程施工总布置采用混合式布置方案,施工场地分两岸布置。施工辅助企业采用大集中、小分散布置原则,主要沿场内主干线、支线公路布置。主体工程各种施工设施的布置结合场内交通规划,各类材料物资运输流程合理,尽力避免了反向运输和二次倒运。既做到方便施工,又减少了对地表的扰动,充分体现了水土保持的理念[5]。工程的土石方调配上尽量减少场地开挖,做到挖填平衡,施工过程中采取了边开挖、边回填、边碾压等防治措施,优化设计方案,尽量缩短施工工期,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对有效减少弃土弃渣量和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积极作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先拦后弃、先排水后开挖”的水土保持要求。对施工期间的部分路段临时拦挡,并在周边人工开挖排水沟,截流雨水引入天然沟道。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征地进行植被恢复,减少土地损失。
总结:
水利工程设计方案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设计阶段,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结合在一起,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从而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承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07):136-137.
[2]赵云朋.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16.
[3]张飞.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36(16):83.
[4]喻治水.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地下水,2015,37(04):160-161.
[5]赵心畅. 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A].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5.
论文作者:赵兵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生态论文; 水利论文; 植被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土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