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在规模庞大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能在巨大的投资中合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成为每个建筑投资者所要研究面对的问题,而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预算与建筑工程的投入成本有着很大的联系。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预算是一个建筑工程货币价值的具体体现,并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收尾阶段。把握好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预算要点,就可以最大化地降低建筑工程所投入的成本,降低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大量资源,缩短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使建筑工程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而在当前的一 些建筑工程中,由于工程造价预算工作的不全面,造成一定的预算偏差,给建筑工程的实施带来了经济和时间上的浪费。
二、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预算出现偏差的原因
1、建筑工程图纸设计问题
建筑工程图纸设计能够全面的对建筑进行描述,对建筑各个环节实现事先预测,通过这种事先的预测就形成了建筑预算基础。预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对施工图参照的时候,要站在成本预算角度去分析,有些地方不能满足工程预算要求,就会误导工程预算真实性。如果设计图设计的是一栋住宅区,图中标注着几栋家属楼,各个单元的阳台门联窗均统一使用了一个型号的塑钢窗,但是在设计图中只能大体的表明窗户开扇,却汉有标注联窗开启方式及材质上有什么具体要求,那么在编制材料计划时,预算人员就不能精确的计算出成本,只能暂时列出面积,对联窗的方向、尺寸、造价则是不能预估的,这个时候仅依靠现有图纸是不能完成预算任务的,就需要设计人员与建设方确定联窗开启方式及材质上的具体要求,完善设计图纸,才能给出相对精确的成本计算。有些工程图纸不符合实际现场要求,在施工时还需要变动,那么这些变动就会影响到施工成本的预算,只有事先把这种变化预估出来,才能更接近真实的预算结果。
2、市场经济波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导致造价预算超支的问题更为突出。由于市场经济加强了对物价的宏观调控,因此,对于建设周期较长的项目,其部分建筑材料价格会发生较大的波动。虽然现行的法律法规包含物价波动产生调价的内容,但建筑材料用量巨大,建筑材料的价格风险仍然较高。此外,企业无法准确预估市场波动引起的额外造价,从而造成工程造价预算往往超出其原定数值。
3、预算编制不合理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复杂程度高,综合性强,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能够保证工程造价得到很好的控制。然而,由于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十分复杂,控制比较困难,一旦建筑工程预算编制不合理,如在实际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定额换算不合理的现象,这一问题将会导致工程实际支出与工程预算出现偏差,造成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
三、建筑工程中造价预算的要点控制和把握
(一)提高造价预算编制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建筑工程中的造价预算当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往往决定着造价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造价管理工作与投入成本和资金的流通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关系到施工过程中资金利用的有效性。因此,进行造价预算的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良好的业务素质。参与造价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着一定的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在施工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以应对工程进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施工问题。造价预算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涉及材料采购、工艺改进以及工程设计等多个方面,因此对造价预算人员的工程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工作,造价预算管理人员需要深入施工现场,以实地考察所需采购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过程。因此,造价预算管理人员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业务素质,还要求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定的道德操守。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应该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做好工程造价的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编制工作是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前提条件,是决定工程成本以及工程周期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前,需要对预算进行一定的合理规划与编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科学合理地进行预算的编制,就需要进行实际材料用量及价格的收集,才能掌握造价预算编制的依据。因此,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工作的开展,首先要进行实际施工场地的勘察以及所需材料的估算。造价预算管理人员要对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运输环境、电力情况进行实际的勘察,写出具体的报告。并对所需材料进行测算,计算出大概的市场价格,并为市场波动留有一定的余地。为了综合做好经济评价工作,需要对该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事态进行一定预估和判断,得出一定的数据统计结论。预算人员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图纸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将其烂熟于心。只有充分理解了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的思想,才能在造价管理过程中很好地对设计思想进行一定的执行操作,并对设计图纸中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地方加以纠正。在价格分析方面,造价编制管理人员要保持对于价格敏感度,对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走向保持一定的预测,以便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保证能够买到性价比最高的材料。
(三)在施工阶段对预算进行有效控制
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中资金投入最多的阶段。在施工阶段的资金投入上,它是设计初期造价预算工作的一种延续,也是施工方履行合同的一种具体化表现。尽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造价预算进行降低的空间很小,但是通过一些施工细节以及材料购买过程的优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造价预算的降低。在实际的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如果不在施工细节中注意造价预算的控制,将很可能积少成多,造成工程超额开支。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实际参与施工的劳动者缺乏宏观预算的概念,很可能造成施工资源的浪费。在施工过程中,一般有两种形式会使总的工程造价预算上升。首先是一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损失,比如自然灾害,社会事件,或者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等。其次是一些人为方面的失误,比如管理失误、技术要求不达标、合同变更等问题,对造价预算造成一定的影响。建筑单位如果不重视施工过程中的造价预算管控,那么就很可能会造成不合理的施工开支的增加,从而使建筑单位和投资方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因此,相关部门应切实做好施工过程中的预算监督工作,从技术角度对施工过程进行一定的要求,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力求将造价预算减到最低。
(四)了解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
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的造价预算也必然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造价预算工作人员进行的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必然要和市场的行情所挂钩。建筑单位的造价预算需要对建筑工程中需要的资源和材料设备进行一定的统计,并对价格以及材料的质量做一定的最优化处理。对于一些不易储藏的材料,要计算到工程的周期,并和市场变化的规律相结合,以得出最优的采购计划。在对资源的造价预算当中,预算工作人员要对近几年的市场数据进行一定的统计,并研究其中的规律,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对市场规律作出一定的预判,以不断调整自己的造价预算额度。研究市场规律还可以保证投入资金的流动性,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市场资源,使造价预算在工程中的使用达到最优。
(五)严格控制设计文件质量,注重设计文件的审核审批环节,尽量减少项目的变更
在建筑工程的全部过程中,要进行决策、设计、施工三个主要的方面。工程的造价预算方案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对工程的大体方向和具体环节有了一定的雏形。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对工程设计文件做出修改。一系列主客观的因素的变更,不仅对工程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对工程的造价预算产生影响,甚至有可能大大提高工程的造价预算额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工程的方方面面,施工时才能杜绝施工项目的变更,从而实现工程造价预算的有效控制。
四、结语
建筑工程中造价预算是降低投资成本、有效利用资源的有效手段,施工相关部门要重视对于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优化。相关预算编制人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控制造价预算的方向,进行大量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在实际中找到优化预算、减少开支的方法。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找到控制造价预算的新途径,才能有效把握住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要点,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陈绍辉,李余林. 浅论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J].城市地理,2014,10:74.
[2]王琳.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把握[J].经营管理者,2014,04:335.
[3]邓琦.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措施[J].门窗,2013,07:375+377.
论文作者:肖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7
标签:预算论文; 造价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