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重大突发新闻的拍摄论文_张涛

境外重大突发新闻的拍摄论文_张涛

南方周末 摄影记者

摘要:突发新闻千变万化,突发新闻的拍摄报道也因此充满挑战,每一次都需要全力以赴,随机应变,努力去获得最好的报道效果。当中国摄影记者走出国门,去报道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突发新闻时,往往会面临和国内完全不同的新闻环境。本人参与了2004年12月的印度洋海啸和2005年10月的南亚次大陆地震两次境外突发新闻报道。本文试论中国摄影记者前往境外进行重大突发新闻报道时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闻摄影;报道摄影;突发新闻;境外;摄影记者;灾难报道

第一节 掌握线索

报道一个事件的前提是,摄影记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事情的发生。海啸和地震的消息,我都是通过新浪、腾讯等新闻客户端或社交媒体第一时间获知。

尽可能多的新闻线索,是一个好的摄影记者必须要掌握的重要资源。新闻线索有几种来源,例如,每家报社会有一个热线电话,很多报料都是通过报料人的电话获得,充分利用报社的报料资源,这些报料往往是你最主要的工作来源,因为通常报社会安排一个文字记者同你搭档,一起去报道这个事件。

网络时代中,网络已经变成所有新闻最快的发布场所,要经常光顾各大新闻门户网站,他们的滚动新闻往往是即时更新,最好是能预定一些网站的新闻短信服务,他们会将最快的新闻报道用短信的方式发到你的手机。因为很可能你总是在路上,而无暇去上网。

积累人脉,采访中你总会认识许多不同的人,一些特殊岗位的人物,消防、公安,救护中心等等。和这些人聊天,让他们知道你正在做的事情,留下名片,保持联系。当你所在城市或星球有重大事件发生时,你要保证你可以在尽可能早的第一时间获知。

第二节 随时准备出发

接下来你要问问自己,如果现在接到电话要你出发去国外报道一场大灾难,你需要多长的准备时间?也许最近一班飞机就是2小时后出发,而你,只有半个小时准备你的相机,笔记本电脑和大大小小的充电器等等繁琐而有用的小东西,更可怕的是,你的护照会不会已经过期还没来得及更新?或是放在你远在郊区的朋友家里?接到去巴基斯坦报道南亚地震的电话后,我只有4个小时去办理签证和准备器材。

记得我接到任务电话后第一件做的事就是拿到自己的护照,然后着手办理签证,大使馆这时候往往会有记者办理特别签证的绿色通道,打电话去询问,必要的话,亲自跑一趟。与此同时,去准备你所需的设备和器材,最好列个单子,下面就是我的单子:

一、通讯

手机两部;事先了解目的地的移动信号制式,GSM或者CDMA。最好一部开通国际漫游的国内手机,一部当地号码,当地手机用于在当地联络,方便快捷。

二、发稿设备

笔记本,无线上网卡;海事卫星电话;

发稿可以有几种方式,首先尽量利用当地的网络;其次,笔记本上网卡上网发稿,注意中国移动的GPRS无线上网卡只能在部分国家可漫游服务。最后,可拨号上网的海事卫星电话比较昂贵,但可在全球的任何角落里发稿,机动性大大增加。

三、摄影器材

下面是我前往印度尼西亚报道海啸的器材清单,供参考:Nikon D2H两台,17-55mm镜头,70-200mm镜头,闪光灯SB800,接圈1.4x;数码存储卡若干,摄影背包;

四、衣食住行

衣:风雨衣,登山靴,洗漱袋,背囊,抓绒保暖衣;

食:简单的药品(常规包括消炎,防疟疾,防腹泻,轻外伤,防蚊虫,感冒,补充维C的药片);食品和水可在当地购买;

住:帐篷,防潮垫,睡袋;

五、交通,语言,货币

当地的货币、交通和语言等问题,最好是通过网络等提前了解,或是买一本Lonely Planet的旅游指南。到达目的地后,你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周边一定范围内进行拍摄采访,所以最好的选择是租一辆当地的车。可以选择所住酒店的正规租车服务,这样司机都会素质很高,价格也还合适。我们在巴基斯坦通过酒店租到一辆便宜的本田雅阁,司机彬彬有礼,在震中城市巴拉考特,住在车里一个星期而毫无怨言。

学好英语,在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当地人都会英语和当地语。如果当地不讲英语,那你还必须找一个翻译,否则采访就只能是拍照,很多被摄者的信息就会无法记录;更深入的采访无从谈起。最好的情况是你的司机可以说英语和当地语,这样,司机可以承担起司机、向导和翻译的三重角色,当然,这样需要你付给他多一些的小费。在印尼和巴基斯坦,我们都找到了这样的司机,他就是我和当地人之间的桥梁和使者,每次当我贸然闯入当地人的帐篷或房屋,总是他来打头阵。

如果时间允许,在国内对换货币;时间紧迫的话,可以在机场兑换;但这样会因汇率问题损失一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六、其他

各种证件:护照,记者证,身份证,一寸和两寸照片若干张(办理相关证件时使用);

电源插口转换器(这个很重要,国外的电源插口和国内不兼容,电脑器材城有卖);

所有电子设备的电源充电器;

备用5号,7号电池;

瑞士军刀,电筒或头灯;

当地地图和简单资料(出发前在网上下载);

第三节 沟通、采访与现场拍摄

低调的着装和亲和的微笑能让我们更容易接近拍摄对象,收起相机与拍摄对象聊几句家常,再询问是否能为他拍几张照片,会有更高的成功率,同时也是对拍摄对象和自己职业的尊重。你可以想想,如果你正在家门口做着什么事情,有个奇怪的家伙拿着一个巨大的相机对着你按一顿快门,你也一定会大为光火。

一、第一件要做的事

刚刚抵达灾区,最重要的事情也许不是拍出最好的照片,而是,如何在最快的时间抵达核心受灾区,并且第一时间发回当前的稿件,接下来的几天才是,如何追求最高质量的图片。因为在到达受灾国家后,2天内还不能发出本报在第一现场的声音,那采访应该算是很失败的。

我们到达巴基斯坦报道南亚地震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10月10号夜里12点我们终于到达巴基斯坦首府伊斯兰堡,11号上午我们去了伊斯兰堡的一个在地震中倒塌的公寓楼,中午租车前往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小镇巴拉考特。原本2个小时的路程由于部分路段塌方竟然用了8个小时,到达巴拉考特镇已经是北京时间晚上11点多。我用了十几分钟拍摄了附近一个村子灾民过夜的图片,5分钟拍了中国救援队夜间用餐的图片,赶在截稿之前发回2张。就是这两张,质量不高,但是保证了第二天我们的报纸上有了来自震中的图片。

二、未雨绸缪

在印尼海啸的报道中,我们第一站的任务是要在雅加达拍摄海啸峰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各国领导人都会参加,共同商讨有关印度洋海啸的救灾协调问题。问题是,这样的会议已经吸引了全球3000名记者,怎么才能进入会场?我们把所有东西扔在酒店,立即就赶往本次峰会的会议中心,不知什么原因,我们在北京发送的注册信息他们并未收到,和我一同来的国际部的同事谢来用流利的英文和耐心打动了负责媒体的工作人员,他让我们在现场重新注册,并且告诉我们第二天早上领取采访证。

晚上回来,我睡在酒店的床上思考,如果真地会有3000多记者来关注这次峰会,会场里一定不会让所有记者都进去。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谢来,会议上午10点半开始,我们决定7点出发,提前3个小时进去,碰碰运气。事实证明,这个决定非常正确。清晨7点半,各个路口都是持枪的印尼大兵,而整个会议中心都是已经戒备森严,到处是蓝盔的UN士兵。我们领到采访证进入会场,地上的红地毯指示了会场的方向,我顺着红地毯一直走到了会议的最核心区域,一路上都是工作人员在忙碌,而安保还没有完全到位。我本以为我会是最早到达这里的,这时候才发现,早就有许多日本的摄影师赶到,并且占到了最好的位置,他们的敬业精神不佩服不行啊,而且都带着300mm的镜头加梯子。仅仅过了十几分钟,我所在的位置已经挤满了各国的摄影摄像记者,而随后来到的摄影记者都被挡在了会议室的门外。

每个国家领导人的座位前已经被安置了一面小国旗,我很快找到五星红旗,可是会场太大,摄影席的位置离温总理要坐的位置有四五十米,我只有一个70-200镜头。第二天我们见报的照片是温总理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始前,一同为海啸遇难者默哀的照片,是一张经过了很大裁减的照片,保证了发稿,没有保证质量,这是遗憾之一。提前3小时进场终于让我如愿以偿拍到印尼海啸峰会。

三、克服个人情感问题去完成拍摄

印度尼西亚海啸后,我来到受灾最严重的班达亚齐。这是一座已被摧毁的城市,到这里拍摄最重要的装备是口罩。

海啸已经过去一周,靠近海边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还未处理尸体。政府军的士兵每天用卡车将这些无人认领的尸体运送到一个大坑里掩埋。街道上到处都是一种让人窒息的感觉,赤道附近闷热的空气夹杂着一股尸臭,自始至终笼罩着你,从嘴和口罩的缝隙中,从耳朵,从你的鼻孔钻进肺里,我唯一的念头就是快点离开这里。可是,手里却握着相机,必须不断说服自己像个摄影记者那样工作,这样的斗争每天的每时每刻都在脑海中不断进行。

在这样大灾难现场采访,最难的并不是拍摄,发稿,住宿,交通之类的事情,而是如何面对悲伤无助的人和失去生命的躯体,克服情感问题去完成任务。

四、拍什么

在一场大灾难中,摄影师所要关注的内容是什么呢?从印尼返回的时候,我在雅加达的酒店里买了《TIME》和《NEWSWEEK》所做的海啸专刊,《TIME》的封面照片正是大家熟悉的那张后来的获得WPP2005年度大奖的照片。这两本专刊中的照片所涉及的拍摄内容,基本涵盖了在这样一场大灾难中,一个摄影师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1、灾难核心现场的现状;

2、遇难者,遇难者的葬礼,遇难者的家属;

3、幸存者,幸存者的生活;

4、救援行动,救援行动中救出的幸存者

5、救灾物资发放

6、难民营,难民营里难民的日常生活;

7、医院,正在展开的医疗救治

8、每天的进展;

另外,浏览欧美摄影师有关海啸和地震的报道,你会发现,儿童和老人被他们不厌其烦的摄入镜头,特别是儿童,甚至可是这么说,如果你不知道拍什么的话,那就拍拍儿童吧,这是个讨巧的方法。因为儿童本身就象征着人类的未来,这样有寓意的被摄体在灾难现场更容易打动摄影师,当然也更容易打动每个观看图片的人。关注大灾难中人的命运,这是地震和海啸的共同点。

五、寻找故事

另外,除了常规的报道,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用图片故事的形式来更深入的报道灾难。在巴基斯坦的灾难报道中,我和我们的图片编辑共同商讨了两组报道,一组地震幸存者的肖像和一组有关地震中幸存的孩子这样两组报道。后来,我在MAGNUM的网站上看到,他们的摄影师Chris Steele-Perkins在南亚地震中也分别拍摄了两组照片,一组地震幸存者的肖像,一组在医院中接受救治的孩子。所以,一个摄影记者在这样的大灾难现场,既要拍出好的常规报道的图片,还要能找到特别的角度用图片故事从其他侧面来反映灾难带给人们的影响。

六、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大灾难冲击的是一些人类最本质的情感,家园的摧毁,亲人的生离死别,具有情感冲击力的照片更能打动大众。每次采访结束后及时总结得失,以求下次做的更好,经验永远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曾璜,任悦.图片编辑手册[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6:32-48.

[2][美]肯尼思·科布勒.美国新闻摄影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2012:86-91.

[3]盛希贵.新闻摄影[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15-18.

论文作者:张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境外重大突发新闻的拍摄论文_张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