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涉及到具体施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对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中需投注很大精力,可见这是一项极为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依托于网络与软件等技术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通过数据分析为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基于此,文章将主要针对建筑信息化应用技术在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中的重要性与实际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技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为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化应用技术在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当中的应用,需要将先进技术与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对施工组织方式及现场管理予以全面改革,确保现场管理标准化、内部管理信息化、监控手段科学化,以标准化的施工现场管理去提高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1】。
一、信息化应用技术在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中的优势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而这一点相较于传统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而言,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
一方面,在过去施工现场管理当中,基本上所有的施工现场活动信息及产生的数据都会以表格、文本等纸质化形式存在,不但保存难度高,还会导致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延误,造成项目施工中各个管理部门无法同步获取准确的施工数据信息。而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施工现场管理的应用,能够将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分析、整理、加工,从而方便于查阅,形成规范有序的整体化系统,从而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去检索信息,促进施工效率得以提升。
另一方面,传统管理模式中施工现场的管理内容同现在相比,复杂性与繁琐性会明显升高,基本上借助于口述与手工信息传达,或是通过文档资料的查阅便可很好地完成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但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当中,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需要对大量数据展开分析,同时需要将各项复杂施工工序进行厘清与规划,而单纯依靠人工进行数据信息的存储与整理,会导致出错率过高。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运用,则能够实现更为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
二、促进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策略
1.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及多元化管理平台
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当中,究其实质就在于将各类资源进行整合,针对管理目标展开深入且动态化的分析,进而对建筑项目实施的所有环节展开调整完善与把握。而在构建管理平台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可能对施工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关联所有环节与合作所有施工模块,以施工项目部门彼此间联系的强化去保证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建立施工现场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信息化管理体系及多元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是不可缺少的,但仅仅做好这两项工作是不够的,否则信息化管理仍然会暴露出一定问题,可能还会出现因为数据出错而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则需要确保施工现场管理有群众参与其中。具体来讲,除了对举报质量隐藏问题有所奖励之外,还需大量吸取经验,对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方案进行探索与整改,并且将监管信息公布于建筑企业的网站当中,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从而打造出更为高效、安全的施工环境【2】。
三、建筑信息化应用技术在促进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
1.远程实时监控,实现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
利用施工现场各个局部的相关控制设备,通过与互联网相连,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进而达到远程监控与管理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远程实时监控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之下,建筑企业及监管部门能够对施工现场展开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控,从而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察觉与预测,确保了施工现场生产质量的安全性与风险的可控制性。施工现场的标准化要素众多,其中包括对用电、塔吊、脚手架、环境卫生、模板支架等有效监控,通过远程实时监控能够将信息及时传送到管理部门,从而对非标准化展开及时完善。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阶段做好:
(1)地基施工阶段。该阶段的施工标准化内容基本上包括土方的开挖、堆放与处理;边坡的支护、防护;塔吊的安装、作业以及用电规范等等。对于上述种种标准化管理内容,远程监控系统可在关键部位设置监控点,比如施工通道口设置远程监控,对通道口周围防护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与管控,将实时信息传送到管理部门。
(2)主体施工阶段。由于地面施工过程中人数较多且作业面广,再加上各个分项工程存在一定的交叉性,所以标准化管理的内容涉及较多,其中包含高空作业的防护、模板搭设与拆卸、用电配置与使用、机械操作及防护、环境卫生的保持等等。对于上述内容,远程实时监控同样需要找准监控重点,比如在楼面作业中,远程实时监控系统便能够检测识别工作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施工机械是否安全操作等,通过安全施工信息的回传,促进施工现场管理的标准化。
(3)装修施工阶段。结合建筑工程项目装修施工中的特点去布设针对性的远程监控点,特别是外脚手架安全网和连墙杆件、内脚手架的拉顶与高度、升降机电气锁、塔吊拆卸和操作等等。
2.借助专业软件,重点监管工程重大危险源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中,有效管控重大危险源是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通常来讲需要做好对重大危险源的辨别、评价、确定与控制等工作【3】。尤其是在针对重大危险源的辨别与控制阶段,更是施工现场彻底消除重大安全事故的关键所在。举例说明,某建筑工程中存在集中荷载大于32kN/m2的模板支撑项目以及搭设高度高达46m的落地式脚手架项目,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中,建筑企业便可利用专项方案的管理软件工具,将危险源分析及预案设置,导致后续的安全措施防护、监控、验收等全盘纳入软件管理范围内。通过借助专业软件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管,从而保证危险源的完全消除,大大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3.推进信息化管理,对施工成本与材料予以管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筑企业基于实用角度逐步构建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以及材料采购管理、项目文档资料管理等系统【4】。比如其中的材料及采购管理,也即是通过利用电子化的采购软件完成,无需使用纸质化的入账单与入库单,施工材料的采购工作都需要基于材料采购系统,相关采购人员需要按照物资供应部门在采购系统中的资料显示去进行材料补充,并且在线输入材料信息之后经过物资管理人员的审核之后才能够打印出来,同时还需经过施工现场负责人的签注与采购发票才能进行账目报销。正是基于这一信息化系统的利用,建筑企业能够对所有工程项目展开统一的规划与设计,实现信息化对供应商、采购员以及材料库管理的全面覆盖,对建筑企业项目业务的施工成本实行有效把控,提高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生活、生产更多便利,作为高效率工具对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当中,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现场展开管理,能够以全新理念与手段的武装,去促进标准化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进而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管理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去助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骏.工业化建筑信息化建造新技术应用[J].施工技术,2017,46(S1):483-486.
[2]董梅.建筑信息化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思考[J].世界有色金属,2017(04):184-185.
[3]樊骅.信息化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住宅产业,2015(08):61-66.
[4]莫前辉. 工业化建筑信息化建造新技术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2018(05):202.
论文作者:袁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施工现场论文; 建筑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危险源论文; 技术论文; 信息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