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开拓进取努力开创职成教工作新局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教论文,开拓进取论文,工作新局面论文,坚定论文,信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01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回顾
2001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工作任务,职成教事业在调整改革中有了新进展。主要表现在: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招生规模趋于稳定
据初步统计,2001年,职业高中招生155.05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普通中专招生127.68万人,比上年减少4.9万人。浙江、江苏、湖南、四川、重庆、云南、北京、辽宁、上海、广西、甘肃等11个省(区、市)职业高中和中专学校招生总数出现增长。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初步统计,2001年技工学校招生数约50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成人中专招生62.1万人,比上年减少12.8万人。200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395万人,比上年408万人减少约13万人。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近几年来招生数量减少的势头得到遏制,不少地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开始出现回升。
2.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2001年,职业高中学校数比上年减少955所,校均规模达到571人,比上年提高29人;普通中专校数减少386所,校均规模达到1405人,比上年提高273人。
与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相配合,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也有了进一步发展。2001年3月,教育部评估、确定了第二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共216所),从而使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了近1200所。在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同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经济部门、劳动部门的参与下,认真分析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和青少年学生、社会成员的就学需要,推进了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的调整。
3.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学比例得到提高
2001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已达386所,比上年增加202所,招生数为35.49万人,比上年增加约16万人。同时,中职与高职的沟通衔接有了进一步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主要是高职)学习的人数有了进一步增加。
4.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各地积极推进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和德育工作的改革,特别是突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在职业学校的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各地还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探索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及探索以学分制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新型教学制度的改革和创新途径,大力推动弹性学习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大家的支持下,教育部成立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目前已审定出版了200多种约300多本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完成了另外540种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选题立项和评审工作。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职成教教学资源和管理资源平台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站业已建成,并开通试运行。
5.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进一步加强
不少地方成立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专门召开毕业生就业指导会议、毕业生就业供需洽谈会,河南等一些地方还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网站,努力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增强了职业学校的吸引力,有效地促进了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教育系统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统等国家有关部委合作,联合对各地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促进了各地对实施就业准入制度的重视,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6.大力加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继续组织实施并完成“职业教育师资基地建设工程”,共确定了52个全国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6个依托企业的职教师资技能培训示范单位,2001年这些基地共培训职教师资3万人次。完成“跨世纪园丁培训工程”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工作。继续推动并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在职教师专升本工作。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政策措施,部分省市也相应确定了首批省级基地125个,开展了师资培训工作。
7.农村和西部地区职成教事业的发展出现新起色
2001年,全国农村初、中等文化技术学校为63.38万所,培训9191万人,在学人数为7549万人,比上年增加1012万人,显示了较强的发展势头。
为推动西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安排了国债资金3亿元,支持西部12个省(区、市)加强了186个贫困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补助经费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教育部和财政部把2001年度职教专项经费基本安排在了中西部地区,其中一半的经费要求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一些省市也实施了对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职业教育的需求,对遏制职业教育招生下降发挥了积极作用。
8.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教育部召开了全国社区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认真总结了前一阶段实验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扩大了实验规模,实验区从8个增加到28个,从8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扩展到22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
在推进社区教育方面,各地积极进取,普遍加大了工作力度,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社区教育非常关注,显示了社区教育的巨大吸引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2002年职成教面临的形势和工作总体要求
1.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职成教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服务产业开放或限制性开放市场,将迎来一个服务业大发展的机遇,这必将为就业增长拓展广阔的空间。随着我国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完善,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真正实行国民待遇,为各类企业的发展创造平等、良好的竞争环境,这必然会带来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农产品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要达到这个阶段性目标,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决定性因素,这必然会对农村职成教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3.劳动力市场上已经呈现出有利于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信息
根据劳动部对全国62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定点监测,2001年第三季度,这些城市劳动力市场上需要120.7万人,这些需求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三大行业,约占总需求的66.3%。从各类职业的需求状况来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及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依然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分别为43.6%和24.2%,二者合计已超过总体的2/3。根据劳动部就业培训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2001年对全国2084个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在企业人才结构中所占比例仍然最高。
4.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也需要中职不断扩大规模
十五期间,我国初中毕业生人数要从2001年的1678万增长到2005年的2150万。按照上述目标,到2005年,我国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要达到4200万。按照高中阶段普通高中与中职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与这个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会对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国生产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大批受过良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发展的天地非常广阔。
2002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年度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职成教工作各项任务。坚持大力发展职成教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三、2002年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
1.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针,努力扩大招生规模
第一,要统筹规划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招生,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就全国情况而言,无论从劳动力市场的客观要求看,还是从我国教育的发展水平看,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依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必须保持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合理结构比例。从全国来讲,要坚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相当。各地要认真进行统筹规划,在指导思想上、政策措施上和舆论宣传上要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注意引导群众对子女就学进行理智的选择。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积极、坚决的态度,努力扩大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使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招生同步增长。要理解和适应广大学生接受更多普通文化教育的需要,积极稳妥地在更高的文化教育基础上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等职业学校应当采取措施,适应普通高中各个年级甚至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到职业学校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
第二,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随着劳动预备制度的实施,职业教育每年还应当为数百万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在岗、转岗、待业人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式、多样化的培训机会。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从今年开始,要把学校开展的各种培训活动的情况纳入评估和统计的范围。要通过学分制的实行,把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适度发展五年制高职。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建设、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五年制高职的发展规模。五年制高职要以现有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要办学主体,根据目前发展不平衡和专业结构不适应等实际情况,在高职院校较少、专业发展不适应实际需求的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按现行举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申批程序和设置标准,把部分符合条件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改办成以举办五年制高职为主的职业技术学院。考虑到五年制高职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还要继续支持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委托有条件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五年制高职统一的教学方案,承担前三年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要对目前存在的不符合举办五年制高职要求的办学点(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规范,逐步清理。
2.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职成教的质量和效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第一,继续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近几年来,一些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调整和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就全国而言,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小而全”、校均规模较小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不仅影响了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效益的提高,也成为中职招生中出现生源大战、招生秩序混乱的原因之一。2001年,教育部已经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标准》的办法,为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同时也促进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从今年开始,争取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要通过开展职业学校合格评估,推动整个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第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骨干示范性专业的建设。专业结构的调整要与注意发挥行业、企业集团和企业的作用,调动行业、企业集团和企业的积极性,把专业结构调整与促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要通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示范点和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评估工作,带动职业教育专业的现代化建设。要在办好、办强一批专业的基础上办好、办强一批学校。
第三,加强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加强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继续实施《行动计划》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推进中等职业学校82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施,争取今年有1000种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投入使用。确立新的五年制高职示范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推进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工作。制定和实施“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意见”,构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体系,组织出版和使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加快职成教信息化进程,促进职成教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第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支撑体系。加快省级师资基地建设,尽快确定基地单位。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继续大力开展骨干教师和校长培训,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第五,探索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各地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做好综合课程教育试验工作进行指导,保证此项试验工作健康进行。各地还要加强对学分制试点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不断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此项工作,充分发挥学分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的作用。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改革发展职成教的路子
第一,加强教育与劳动保障、人事、计划、经贸、财政、税务等部门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推进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要加大劳动就业市场、企业用工方面就业准入执法、稽查力度,切实落实“先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的就业制度。对有明确规定必须持证上岗的职业岗位必须坚持从取得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相应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积极推动双证书制度的实施。要发挥职业学校在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努力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某种技能证书,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有利条件。各类职业学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服务,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求职方法和就业信息。
第二,继续推进深化职业学校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在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政府办学为主,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办学的多元化办学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注意保护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要继续支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职业教育,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积极支持各类职业学校与国外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主动开辟国际劳务市场,扩大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劳务输出。
第三,努力增加职业教育投入。要促进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办学单位自筹、企业事业单位合理承担、受教育者缴费、银行信贷、利用外资、接受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各地政府要依法逐年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制定不低于当地同级普通教育的生均经费标准的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教育费附加特别是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明确规定一定比例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同时,应考虑到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困难,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采取切实措施制止平调、截留、挪用职业学校学杂费的错误做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更应保证职业学校的收费用于学校的运转和建设;积极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费、项目引进费以及农业开发基金和扶贫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加大对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助学力度,为贫困地区和家庭困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创造条件。
4.积极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网络,继续扩大农村成人教育的培训规模。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提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新思路、新措施,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以工程、项目、计划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在当前地方机构改革中,要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领导和管理,防止教育资源的流失,保证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所必需的机构、人员、投入等条件。要妥善解决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职工编制问题。
第二,贯彻落实全国社区教育实施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要把社区教育作为新时期成人教育的新增长点,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充分利用、开发和拓展社区内现有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
第三,大力推进行业企业职工教育。要加强行业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进一步发挥行业在推进企业职工教育中的作用。继续深化企业教育综合改革,大力促进行业企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总结推广各地开展社会化培训的做法和经验,努力探索和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职工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本文为教育部副部长王湛2002年1月25日在2002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题目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