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方君 重庆市荣昌区双河金佛中心小学 40246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对于农村数学教学,教师首要做的是关爱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个别学生因材施教,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教学才能有所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关爱学生;兴趣教学;因材施教;反思促成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035-01
小学各门学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共同推动着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均衡发展。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纷纷开展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力求结合教学实际,突出核心素养的特征与价值,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从学生们的思想和态度入手。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就会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要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1、利用插图和引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意识。
数学课本的插图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创造动机和创新欲望。教学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不仅要在流畅幽默的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工整清洁的板书、合理恰当的教学顺序的安排等各个方面上下功夫,更需要创设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通过问题解决来优化学生的知识功能,优化教育功能。
2、利用教具。
如何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直观有趣,小学数学的课堂活动少不得用教具。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借助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帮助非常之大。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摆成不同的形状,从各个方向看是什么平面图形。做到习题的时候,很多题目给出很多立体图形让学生连从上、前、后、左、右各个方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遇到有困难的,同学们就用立方体摆出图形,观察来做,学生一下就觉得很简单。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具虽然简单,但易做易操作,充分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好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我们在学具使用教学中还要依据学情进行设计,学具的选择和操作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促进和提高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也要注意合理使用防止过多的活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思考的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利用学生已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生活经验,先确定东方,再来认识其他三个方向。这样就把教学视野拓展到了生活空间,利用生活原型来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学过程把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氛围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就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心情会更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此时他们才更敢想敢问,敢于质疑困难,勇于大胆创新,更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在探讨“退位减法”时,我就把两个学生叫到讲台上来,让他们分别到我这儿来买东西,一个拿的是5分,一个拿的是2个1角,先让拿5分的同学来买8分的笔,钱就不够就向拿角币的同不借一角,就是15分,告诉大家这就是借1当10。不仅退位减法知识学到,还巩固了一下人民币的知识。
三、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观念,现代教育从理论上早已接受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用之甚少。因为现代教育是班集体教育,教师的主要精力是整体面对全班学生,而不是具体针对个别学生,这样就会产生矛盾。优生能很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中等生会按部就班地取得较好成绩,“差生”根本就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此时,教师就应该因材施教。对优生增加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要求;对中等生立足课内教学,适当增加课外知识;对“差生”,教师一定要关心爱护他们,了解他们为何跟不上学习,然后针对原因,对症下药。
四、反思促成
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否则,那样的教学必然是呆板而肤浅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总之,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适合他们开展和参与各种探究活动的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开拓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等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9
[2]李凤荣.浅谈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3]王秀丽.浅谈如何创造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7).
论文作者:黎方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素养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教具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