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混凝土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装配式结构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已经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装配式结构在施工质量与施工速度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当前阶段加大对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结构;安装技术
引言:
装配式结构施工能有效地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降低劳动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浪费,减少施工噪声、粉尘污染、建筑垃圾和污水排放,有利于节能环保。针对劳动力日益减少、劳务价格日益增加的现状,装配式结构必将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1装配式结构特点分析
装配式结构是一种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结构形式,即装配式结构所使用的构件都是通过事先浇筑的方式已经完全浇筑成型,因此,混凝土成型质量相对较高,在现场只需要完成相关构件的拼装就可以快速完成施工。具体来说装配式结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强度,由于装配式结构相关构件的生产都是在工厂当中完成的,因此混凝土强度相对较高,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优势;(2)施工方法以连接技术为主,在传统现浇混凝体结构施工当中,必须要按照规定的施工流程与施工工艺完成钢筋连接、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内容,但是装配式结构不同构件之间的连接都是通过螺栓等完成,施工方法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存在明显差异;(3)低刚度,由于装配式结构是通过相关构件拼接而成,不同构件之间并不是完全的整体,因此,在刚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欠缺,着就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必须要对连接部位给予高度的关注,并严格控制连接部位的施工质量,否则很有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但是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由于是整体浇筑,因此建筑整体刚度较大,在部分构件出现破坏时会出现应力重分布,因此,对于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并不存在较大的影响;(4)施工灵活性低,在装配式结构当中由于不同构件都需要通过运输、吊装等才能达到施工位置,因此,成本相对较高,在施工时必须要按照既定施工工艺与施工流程完成施工。但是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采用现场浇筑方式进行施工,在灵活性方面相对较高。
2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预制外墙板安装
(1)吊点设置
预制墙板进入施工现场后,核对预制构件的每个预埋件位置、外观及尺寸无误后,由专人指挥进行吊装。由于构件尺寸较大,不能采用单点吊装,可采用多点吊装,用钢丝绳直接吊装。每个吊点不能垂直受力,会使构件两端对中间产生压力,不利于构件内部结构的受力,甚至导致构件破坏,可采用多功能钢梁平衡吊运技术,根据不同构件吊点位置的不同,对横吊梁的吊点位置进行调整,采用多点吊装,以保证每个吊点为垂直受力,防止吊装时构件因变形而破坏。
(2)起吊及下落
将预制构件缓慢平稳地起吊,根据预制墙板的型号和尺寸吊至指定位置,确保安装位置准确无误,构件下落时应缓慢、平稳,待板的底边升至距地面 50cm 时略作停顿,由操作人员将墙板的位置与下部预埋钢筋的位置对准,使墙板垂直缓慢地下降,待距预埋钢筋顶部2cm 处,墙两侧挂线坠对准地面上的控制线,将墙板底部的套筒与预埋钢筋精确对准后,使之平稳就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调节就位
墙板初步安装就位后,根据地面上的墙体控制线,采用可调节斜支撑校正技术对墙体的水平及垂直方向进行调整,使之精确就位;将支撑托板安装在预制墙板及地面预埋件上,将可调节斜支撑用螺栓与支撑托板进行连接,左右旋转调节支撑以调节支撑长度,使构件的水平及垂直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预制墙板精确调整后,可调节斜支撑还起到临时支撑的作用,待各预制墙板之间的节点混凝土浇筑完且达到强度设计值后方可将可调节斜支撑拆除并周转使用。
2.2预制飘窗的安装
一般情况下装配式结构主要应用于住宅项目当中,因此往往设计中都使用了飘窗,在实际装配式结构施工中预制飘窗的施工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首先,一般情况下住宅上下层飘窗之间的空隙相对较小,大约只有 400mm 左右的间隙,同时飘窗也相对较重,这就必然导致飘窗在施工时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支撑。笔者查阅了大量与预制飘窗施工有关的文献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认为预制飘窗施工应该选择机械式承重托座应用技术。机械承重托座由上承板、底座、可调螺母组成,每种托座可调度为 70mm,用途是调整飘窗标高,受力满足飘窗自重及混凝土面层及保温层的抗压强度,单个承载力在 1.5t 以上,吊装时放于飘窗底部两侧,用以调整飘窗底部标高。在施工之前必须要调整好承重托座标高,当飘窗吊装至承重托座 300mm 以上位置时必须要校准飘窗位置,并将飘窗放置于承重托座之上,最后进行安装。
2.3现浇叠合层的施工
在预制梁、预制板吊装结束后,即可分段进行现浇叠合层的施工。其施工流程为:键槽钢筋的绑扎→键槽砼的浇筑→水电管线的铺设→叠浇层砼的浇筑。键槽钢筋采用 U 形钢筋,施工时用一根Φ6 钢筋,卡在键槽当中作为键槽钢筋的分布筋,以确保 U 形钢筋位置的准确。浇筑键槽砼前,应提前 24h 浇水湿润,并确保键槽内无杂物;由于叠浇层梁柱节点处空隙很小,为防止柱下砼空洞的产生,购置小振动棒二根,在浇筑时柱跟部的砼要略高于板的高度,在终凝前将其刮除。
2.4预制构件堆放
预制构件堆放也是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重点内容,由于装配式结构在吊装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复杂性,为了避免二次吊装必须要对预制构件的堆放给予高度的关注,具体来说主要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对吊装路径进行优化,尽量避免二次吊装,即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流程确定预制构件堆放的具体位置;(2)不同构件需要采用不同的堆放技术,例如,预制墙板可以采用竖向堆放的方式进行堆放,预制楼板、空调板等板类构件可以采用平放的方式进行堆放,但是尽量避免叠放,如果采用叠放方式进行堆放则尽量控制在 4 层以内。
3 预制全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做到责任到人,在施工前需要编制好施工的方案以及规章制度,标识准确,保证发现问题时可以追溯,所有的预制构件进入工地现场之前,必须要严格验收材料,并检测主要的施工构件,若发现不满足施工需要条件的构件,必须要及时更换;其次,在堆放构件时,要做好排水措施,避免堆放不当所导致的构件性能出现问题;再次,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必须要详细全面的检查预吊柱的上下主筋,并依照设计要求与施工要求处理预吊柱,使其能够满足施工需求;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的选用成熟的焊接工艺,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监控,从而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在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加强专检、自检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保证每一个施工环节与流程都可以贯彻安全、质量管理。
结束语: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广装配式结构施工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装配式结构施工能有效地减少施工现场作业量,降低劳动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浪费,减少施工噪声、粉尘污染、建筑垃圾和污水排放,有利于节能环保。针对劳动力日益减少、劳务价格日益增加的现状,装配式结构必将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 2010(12)
[2]刘学春,张爱林,黄欢,叶全喜,周湘江,谭永强.模块化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试验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5(06)
论文作者:杨海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构件论文; 结构论文; 键槽论文; 托座论文; 钢筋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位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