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论文_马生俊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 青海西宁 810007)

【摘要】目的: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开展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的作用进行评析。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96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各48例;均进行对症治疗和专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开展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依从性,并应用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评测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依从率为92.5%,高于对比组的74.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干预中进行语言沟通和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语言沟通;心理护理;精神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191-02

精神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于疑难性疾病,据报道[1],临床发病率在17.0%左右,有些国家将其纳入不治之症。当前,精神病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是控制患者情绪,让其处在相对平稳状态。但该病在稳定出院后仍需长时间服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整体不佳,影响疗效和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对96例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研究,探析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精神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治的96例精神病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均通过临床症状、精神状态评估等确诊,符合《临床精神病学》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意识障碍、肝肾功能不全、失语等患者,对此项研究知情并同意。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均为48例。其中,对比组:男女患者比为28:20;20~63岁,平均(45.5±2.3)岁;病程1~10年,平均(6.3±1.1)岁。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为26:22;19~64岁,平均(46.3±2.6)岁;病程2~10年,平均(6.6±1.0)岁。在基本信息、病情、病程等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抗精神病、镇静等保守治疗,并实施常规专科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床头宣教、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同时进行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具体包括:

(1)语言沟通:一方面,科室护士在和患者沟通、交流时,应特别注意周边环境。由于精神病患者一般对外部刺激很敏感,在安静、舒适环境下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在沟通中,护理人员应保持微笑,以营造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以便拉近护患距离。对于交流内容,应是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禁谈谈消极、负面话题,尽量不触及患者隐私,以患者感兴趣话题为宜。另一方面,科室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鼓励性、支持性的心理暗示,但不得对患者嘲讽,尤其是表现出厌烦心态,如此可能加重患者病情。应给予患者精神鼓励,尽量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以增强患者自我认同感。在做出鼓励行为同时,可在适当加大心理暗示,如此有助于开启患者心扉。在患者有积极回应时,还可增大暗示力度,以进一步鼓励患者,通过得当的语言沟实现良好的心理暗示。此外,在护患语言交流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语气和态度。在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时,态度不得过于生硬,尽量用平和的语气和患者交流。

(2)心理护理:①责任护士要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动态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估,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工作等给予一定建议,并要向其及家属详细讲解精神疾病有关临床知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认识药物,掌握药物的用量用法,让家属知道对患者服药监督和监测的必要性,以免患者藏药、拒药等,确保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详细询问患者服药后的情况,并通过心理暗示告知患者,如能严遵医嘱服药,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以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②责任护士应主动和患者沟通,以便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再根据患者病史、发病过程等进行个性化护理。在此过程中,需要向患者展现真诚、随和形象,尊重并理解患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适时鼓励患者分享内心感受和情感。此外,还应鼓励患者家属参与进来,嘱其给予患者更多关爱和照顾,让患者感受家人的爱,树立治愈信心。③在患者病情缓解后,患者意识清晰时,会感到自卑、内疚,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累赘,影响前程,加重家庭负担,易出现较悲观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尊重和理解患者感受解,和患者一块分析被忽略有利条件,帮助患者转变思维,建立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出院后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总依从为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之和;同时,应用QLQ-c30评测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等方面,0~100分,评分越高越好。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资料均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数据用例数(%)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比

通过调查,观察组:完全依从36例(75.0%),部分依从8例(16.7%),不依从4例(8.3%),总依从44例(91.7%);对比组:完全依从22例(45.8%),部分依从14例(29.2%),不依从12例(25.0%),总依从36例(75.0%),两组总依从率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后QLQ-c30评分对比

护理后进行评测,观察组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QLQ-c30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精神病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对外部刺激很敏感,而致自控能力降低,伤害性的语言可以让患者加重心理负担,致使病情加重,并可致患者产生自缢、自伤、自残等行为。研究报道[3],积极的语言沟通和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助于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减轻心理障碍,并对患者产生积极影响,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同时,进行行为干预,让患者更好配合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同时进行语言沟通和针对性心理护理,患者的临床用药依从性显著改善,优于常规护理的对比组,且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与常万萍的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4]。

综上而言,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积极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瑞珍.浅谈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1):2168-2169.

[2]张聪沛.临床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

[3]张婷.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5):117-118.

[4]常万萍.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3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4):123-124.

论文作者:马生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  ;  ;  ;  ;  ;  ;  ;  

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论文_马生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