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治疗房颤致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浅探论文_郭朝艳

郭朝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平人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巴曲酶对房颤导致脑栓塞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0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房颤导致脑栓塞患者10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完成所有脑栓塞患者的随机分组。对52例观察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巴曲酶治疗;对52例对照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选择常规治疗;观察对比APTT以及PT指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在APTT(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DD(D-二聚体)等相关凝血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P<0.05)。结论:对于房颤导致出现脑栓塞患者,选择巴曲酶实施临床治疗,表现出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可以将患者的凝血指标显著改善,最终显著提高房颤致脑栓塞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巴曲酶;房颤;脑栓塞;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086-02

房颤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出现了房颤的情况后,会导致出现脑栓塞的情况,进而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出现了血流突然中断的现象,导致患者的大脑无法快速出现侧支循环,进而造成患者的脑组织出现了缺血以及缺氧的情况,较易造成患者临床死亡。临床针对房颤致脑栓塞患者主要选择药物治疗的方法[1]。为了探讨采用巴曲酶对房颤致脑栓塞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将我院2014年0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房颤导致脑栓塞患者10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分组后的52例观察组房颤导致脑栓塞患者临床选择巴曲酶进行治疗,最终患者凝血指标改善程度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0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房颤导致脑栓塞患者10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完成所有脑栓塞患者的随机分组。针对所有患者临床通过心电图检查以及实施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最终有效确诊为因为房颤疾病最终导致出现了栓塞的情况。排除标准:将具有出血性疾病史的患者加以排除;将在妊娠期患有心脏、肝脏以及肾脏疾病的患者排除。观察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1岁~89岁,平均年龄为(63.42±3.75)岁;对照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2岁~90岁,平均年龄为(63.51±3.79)岁;观察对比两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分布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临床按照常规给予栓塞治疗。选择阿司匹林(0.1克)进行口服治疗,选择阿托伐汀(20毫克)进行治疗,与此同时选择胞二磷胆碱(110克/天)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对于观察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选择巴曲酶进行治疗[2]。在首次选择药物治疗过程中,选择巴曲酶注射液(10BU)融入到生理盐水(250毫升)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时间为1小时~1.5小时。在治疗的第2次以及第3次,选择5BU的巴曲酶注射液对患者进行治疗[3]。

1.3 统计学方法

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展开所有房颤导致脑栓塞患者临床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凝血指标等凭借t检验以x-±s形式表示,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以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APTT(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DD(D-二聚体)等相关凝血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P<0.05),具体可见下表。

3.讨论

对于心房颤动疾病的简称为房颤,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率失常表现类型。当患者的心房表现出不规律波动,正常收缩功能丧失后,患者最终会出现血栓的现象。伴随着患者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患有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呈现为一定增加的趋势。因为心房颤动导致出现的脑栓塞疾病概率也呈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

巴曲酶又被称之为去纤维蛋白酶以及凝血酶样酶,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新型强力单成分溶血栓微循环治疗药物。其能够将血纤维蛋白进行有效分解,针对TPA的释放进行有效诱发,将TPA作用显著增强,针对纤维蛋白溶酶生成进行有效促进,针对血栓的出现以及溶解血栓进行有效抑制。除此之外,通过巴曲酶可以将红细胞血管通透性以及血管变形能力显著增强,将患者的血管阻力有效降低,将患者的微循环进行有效改善,针对溶栓作用进行有效加快,将患者的缺血部位功能显著恢复,进而发挥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避免出现血栓复发的现象。

对本次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观察发现,在APTT(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DD(D-二聚体)等相关凝血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P<0.05)。从而证明对于房颤导致脑栓塞患者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选择巴曲酶,临床效果确切,可以将溶栓时间显著缩短,将临床疗效成功提高。

综上所述,对于房颤导致脑栓塞患者,临床治疗药物选择巴曲酶,获得的治疗效果显著以及安全性高,最终将脑栓塞患者凝血指标显著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琳,熊义豪.巴曲酶治疗房颤所致脑栓塞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536-4537.

[2] 易晓淑,章丽萍,孙慧超等.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房颤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49-150,153.

[3] 刘德忠,夏云龙.合并脑栓塞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远期随访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4,2(z1):136-137.

论文作者:郭朝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巴曲酶治疗房颤致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浅探论文_郭朝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