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铁路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积极开发和引进各种高新技术手段,致力于提升铁路技术装备,实现铁路运输现代化、科学化管理,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随着我国铁路信息化、高速化发展,很多铁路公司和机车检修单位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优化机车检修质量管理工作,并且针对性的开发出了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机车检修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机车检修;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机车检修综合管理系统是铁路机务信息化的段级应用子系统,实现机务段机车检修各修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及网络化管理,使检修人员从人工纸质转化为数字化自动采集和管理。保障铁路机车的检修质量,不仅有助于降低铁路机车的故障发生率,从而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还利于提升铁路企业的生产和运营管理水平,对铁路运输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1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
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系统投入到铁路机车运行管理中,不仅能够满足机车基本管理工作的需求,还能够实现对机车检修作业的全过程跟踪监控,进而实现对机车检修的精细化管理。机车检修管理质量系统对于铁路机车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能够对机车检修工艺流程、机车检修范围、机车检修登记等工作模块进行系统化设计,实现机车检修实际作业与检修流程的同步性,同时规范各项检修操作,提高机车检修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第二,根据机车配件管理要求,分析和挖掘各项业务需求,通过优化系统功能,实现配件的快速、准确的出入库登记,实现配件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第三,根据机车的物理结构建立虚拟化故障树,实现对机车故障的准确定位,并利用专业图像、表格等工具统计和分析故障情况,更加直观地展现机车状态,继而提高检修管理质量。
2机车检修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2.1检修工作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中的机车存在很大的差别:首先,一些机车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因此机车的检修工作需要重点对待;其次,一些机车的质量相对来讲比较差,这样的机车也需要更加严格的检修工作。但是,通过调查和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的机车检修工作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没有针对不同机车的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检修方案,而且在检修过程中记录机车的检修或者故障情况也不够及时,因此加大了检修工作的工作量,容易给机车运行埋下事故隐患。
2.2检修工作缺乏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针对机车的检修工作,使用的检修技术和检修设备都比较落后,还缺乏一定的技术创新,因此无法提高检修工作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检修工作的技术缺乏理论创新,负责机车检修工作的工人仅仅会使用检修设备,但是不具备与检修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无法做到检修技术的理论创新;第二,目前,铁路部门针对机车检修工作投入的资金非常少,无法提供相关的研究条件,缺乏技术创新的环境和资金支持。
2.3检修周期设置的不合理
对于我国的机车来讲,为了保证其每次运输的安全,必须要及时对其进行检修工作,但是铁路运输的机车数量比较多,因此检修工作的周期设置就比较长,这造成了两个方面的恶劣情况出现:第一,检修工作的周期较长,使得每次检修工作过程中,必须对机车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检修,因此检修的时间就会延长,检修工作的效率同样会被降低;第二,检修工作的周期设置比较长,使得机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检修,很容易出现故障;当机车出现故障后,再对其进行维修又会耗费较长的时间,这就造成了检修工作的恶性循环。
3机车检修智能制造系统结构
3.1智能设备层
以智能生产线建设为基础,通过智能检修装备、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清洗装备及入厂整机智能检测装备的应用,提高产品现场技术状态的泛在感知能力,实现产品生产信息、质量信息、管理信息的自动采集与交互,实现生产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智能化的互联互通以及统一协调控制调度管理。
3.2智能感知与控制层
基于智能设备层的应用,通过监控中心、数据采集与交互终端、可视化终端及智能传感装置与现场设备的结合,采用智能传感器、RFID等感知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应用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控与传递。
3.3执行层
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系统(PLM)、智能仓储系统(WMS)、智能物流系统(LMS)、质量管理系统(QMS)等信息系统完善升级为基础,建立以MES为执行核心的各系统集成,实现数据的横向、纵向无阻碍传递、分析、应用。当发生实时事件时,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通过智能设备层传输的数据对事件进行指导决策和处理,加快事件响应速度,有效优化指导生产运行,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智能制造系统关键要素
4.1机车检修动态电子地图
利用车号识别系统及股道自动化系统,实现段内机车的实时定位,将数据传输到系统中的电子地图中,动态的反映全机务段机车检修区域内台位、股道占用情况、机车排列顺序情况和机车状态信息,并采用不同颜色显示机车修理完成情况;通过点击机车可显示机车相关信息。
4.2检修计划管理
根据机车走行公里、时间,按照相关规程,由运用科、技术科共同对到达中修(C4修)及小辅修(C1~C3修)修程的机车及配件的计划进行提报和安排,并接收铁路局下达的各修程的机车检修年度、季度及月度计划,通过检修作业管理系统下达到检修车间。同时能够对机车相关履历、走行公里、修程等信息进行查询。
4.3信息交互方式
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OPC、XML技术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流交换和信息集成。PLM、ERP、MES、QMS、WMS之间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实现系统集成和数据交互;PCS与上游系统之间通过OPC协议或XML技术实现数据交互,PCS与下游的设备层通过现场消息总线实现数据采集与数据交互。生产执行过程中,PLM和ERP主要交换产品BOM和零件基本记录数据;MES向上层ERP提交生产盘点、物料盘点、实际订单执行等数据;MES向PCS系统发布生产指令及有关生产运行的各种参数,同时实时采集设备信息;PLM向MES传递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等。
4.4资源协同管理
机务维修制造资源可分为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材料资源、技术资源、现场资源、供应商资源等,合理配置和利用制造资源是机务维修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将各类制造资源整合到信息系统中,构建资源协同管理云平台,基于大数据构建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物流管理、运营管理、售后管理等智能服务,实现同步异地网络化协作和对外合作企业网络化协作,通过云平台整合各类软硬件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售后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实现了网络化协同制造的资源管理应用模式。
4.5运行标准优化
为了进一步发挥机车检修管理体系的作用,还需要优化检修作业标准,按照机车检修作业指导书规范检修管理流程。对机车检修中使用的各种数据,如备品备件、工具、部分更换件等,同时,根据机车检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对检修工作中的重点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以图表的形式显示检修结果。D字,进一步实现维修作业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可有效提升。维护效率高,质量好。
4.6提高维修人员素质
为了提高现代检修作业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机车检修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对机车运行维护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培训,使其能够适应机车检修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另一方面,始终坚持维护实践和培训。技能,以便脱离机车。当机车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能迅速发现并解决有关问题,保证机车的安全稳定运行。
4.7确保机车检修计划能够被严格执行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机车的实际运用情况,制定并落实合理的检修
计划。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督,保障检修计划兑现率、计划扣车准时率、修程机车交车率等达到要求。同时,要确保各类检修计划的要求都能够被充分遵守,保障机车的维护检修作业能够有序地开展,即使是遇到因运输任务紧张而不能按照计划兑现的机车,也要通过加强联系和积极组织车源来尽量确保计划的落实。
4.8积极记录检修情况
为了给机车后续的检修工作和维修工作提供数据参考,铁路工作人员要利用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系统,对检修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而为了能够及时记录机车的检修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对机车进行检修工作后,要及时将本次检修的相关资料整理好,检查检修步骤有没有遗漏项,并记录检修工作的结果;②整理机车检修情况的相关资料,并上传至系统,让检修部门对列车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从而分析出机车检修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促进机车检修人员之间的交流,最终提高机车检修工作的效率。
结论
机车检修行业处在轨道交通产业链条的末端,产品附加值较低。实施机车检修智能制造新模式,采用装备智能化、数字化和高效集成的信息化系统以及基于数据采集的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够实现生产计划、物流配送、质量集成管控下的均衡生产,提高机车产品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产品附加值,对开创机车全寿命周期维保的新模式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小嵩.机车检修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J].上海铁道科技,2016 (01):53-54.
[2]王连森.铁路机车检修管理系统构建的探索[J].铁道机车与动车, 2017(01):44-45+47.
[3]何强.浅析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系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10):13-14.
论文作者:蒋培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机车论文; 工作论文; 智能论文; 作业论文; 质量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铁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