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180例临床诊断分析论文_袁宏海

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180例临床诊断分析论文_袁宏海

黑龙江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目的:观察内科急诊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探讨有效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全部患者询问诊断,了解患者病情情况及病史,体格检查,配合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经诊断后,确诊急性胃肠炎120例,消化道溃疡28例,细菌性痢疾19例,心肌梗死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例,尿毒症1例,缺血性结肠炎1例,胃癌1例,肝癌1例。结论:急性腹痛患者诊断应采用询问诊断、体格检查诊断、实验室检查等辅助诊断,诊断时应注意全面,以减少误诊率、漏诊率。

【关键词】急性腹痛;内科急诊;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155-01

作为急诊中十分普遍的临床表现症状,急性腹痛是使病患不得不就诊的直接因素,该病具备病情发展迅猛、发病急迫、症状表现严重等基本特征,严重地降低了病患的生活质量,对其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地负面影响。假若不按时开展临床诊疗,则会危及病患的生命。一般情况下,引发病患急性腹痛的因素较为复杂,同行会牵涉到内科、外科、妇科等诸科室,大都是由病患腹部的脏器受损所致,个别病患是因其他全身性病症所并发而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的180例急性腹痛患者中男100例,女80例;年龄范围20~70岁,其平均年龄为(39.5±1.5)岁。患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不同症状有头晕、恶心、呕吐、少数发热、呼吸困难等现象。发病到就诊时间为1h至3d。

1.2诊断方法

对入院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排除患者是否有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患者起病的缓急和疼痛的程度,疼痛的部位是上腹部还是下腹部,将其入院后的症状进行记录,患者入院后的症状和以往病史进行对比是否有类似情况。检查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各项身体状况,按照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B超、心电检查,必要时给予患者进行穿刺检查,比如腹腔穿刺、阴道后穹窿穿刺等,根据不同患者自身的基本条件进行合理的检查项目。将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患者的临床反应和不适应的表现进行加强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检查结果指标要仔细核实[1]。

2.结果

本组患者经诊断后,确诊急性胃肠炎120例,消化道溃疡28例,细菌性痢疾19例,心肌梗死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例,尿毒症1例,缺血性结肠炎1例,胃癌1例,肝癌1例。

3.讨论

急性腹痛属于内科急诊的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的腹部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及呼吸困难等,该疾病的特点为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等,同时,对于不同年龄与人群而言,其发病原因存在较大差异。通常情况下,此疾病涉及内科、外科及妇产科等科室,因此,腹痛原因的诊断难度较高,误诊率相对较高。如果诊断延误,则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而言,在其人院后,诊断医护人员要详细询问患者,并积极开展全面检查,以此保证诊断的准确性[2]。

腹壁的疼痛感知部位处在壁腹膜的肠系膜根处,除对牵拉及故障反应极为敏锐外,对化学刺激所引发的刺激及痛苦尤为敏锐。从这个角度看,病患腹内脏器症状发作的首个临床表现特征便是腹痛,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要对病患的病史、症状仔细询问,必要时对其行全身体质监测,确保诊断的精确度,有效避免误诊及漏诊的出现。具体而言,询问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首要步骤,据临床研究,病患在入院后对其病史及自身觉察病症加以询问,通常是痛苦位置、病情演变历程、痛苦的实际程度以及发病环节等,其中,若下腹痛苦则很可能为结肠、盆腔病变所引发的;上腹部痛苦则通常是十二指肠和胃管等处的病症,除此以外,病患自身的生活习惯、饮食卫生状况也是产生急性腹痛病症不可或缺的因素。询问病情是诊断的第一步,本组研究认为,患者入院后,应给予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病史等方面情况,如起病缓解与疼痛程度,是突然发病还是逐渐发病,疼痛过程是逐渐加重还是减轻;腹痛部位是上腹还是下腹,上腹可能为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疾病,如表现为下腹痛则常由结肠病变、盆腔疾病引起;患者伴有不洁食物史、暴饮暴食、酗酒等也都可能引起急性腹痛,而有类似发作史、溃疡病史、肝胆病史等情况,再次发作的可能性较大。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神志、病容、表情,是否有贫血症状等,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有无青紫、花斑等情况,注意患者体位情况,通过检查可清楚地辨认腹痛性质、部位及特点,检查的重点部位为腹部,应注意双侧腹股沟处,以免漏诊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或股疝,观察患者腹部是否出现膨隆,有无肿块,压痛、肌肉紧张等症状[3]。

在体格检查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是保证诊断正确的重要因素,如三大常规检查,这是首先应考虑的,有助于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出血症状,其次为X线片、内镜、超声检查等,以确认病灶位置及范围等,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可用于原因不明的急性腹膜炎、腹腔积液等情况时应用。本组研究发现,急性胃肠炎是急性腹痛中较为常见的症状,其次为消化道溃疡与细菌性痢疾,除消化道胃肠疾病外,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肌梗死、癌症等也会引起患者急性腹痛,因此在诊断时应注意。急性胃肠炎是急性腹痛常见的病症,其临床特点较为典型,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可确诊;消化道溃疡患者常伴有慢性溃疡史,腹痛有节律性、周期性、规律性,当患者精神刺激、饮食不洁,合并急性胃炎或出血情况时,可表现为内科急性腹痛,采用相关情况问诊即可确诊;近几年细菌性痢疾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腹痛,里急后重等,给予粪常规检查则可确诊。这些均为急性腹痛常见病症,在检查过程中还应注意少见病的出现,如缺血性结肠炎,本组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由于其多发现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患者,患者发病时突发上腹痛,无发热及不洁饮食史。

4.结语

总之,对于急诊急腹症患者进行正确的临床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诊断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注意检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根据患者的病史、病情、临床症状、X线检验结果、B超检验结果进行快速判断处理,将误诊率及漏诊率降到最低,将治疗时间提前,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参考文献:

[1]袁其锦.320例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断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6):158-159.

[2]彭艳.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50例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2):143.

[3]刘坤.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140例临床诊断探究[J].大家健康,2014,8(1):78-79.

论文作者:袁宏海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180例临床诊断分析论文_袁宏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