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磨灭的记忆:儿童心灵虐待猛如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如虎论文,记忆论文,心灵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的媒体新闻经常报道学生离家出走、自暴自弃,甚至暴力仇杀父母的案例,应该成为全社会的警示教材。我们再也不能忽视“心灵虐待”的危害,而应该在充分认识其负面作用的基础上从源头上避免和根治“心灵虐待”。
家庭心灵虐待的常见表现形式
一、冷漠:关闭孩子心窗的手
“张老师,星期天我能到您家去吗?”结束了一周的学习,学生们都兴高采烈的准备坐校车回家,聪明的王亮却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提出这样的请求。
“你爸爸妈妈不在家吗?”我一边清理着行李,一边问。
“那不是家,是冰窟……”王亮激愤地说。
王亮的家在武汉美丽的常青花园四区,那是频频被评为国家级的样板房公寓。那里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怎么会是冰窟呢?我放下行李,耐心地陪王亮交谈。
“你尝试过与爸爸妈妈交谈吗?”我试探着问。
原来王亮的爸爸是一位事业心极强的人,白手起家创办了许多家摩托车连锁店。这两年受轿车行业的冲击,生意上的压力增大,情绪十分不好。而她的妈妈是个十足的麻将迷。
“爸爸生意上总是有多得数不清的应酬。他回家很晚,我常常已经睡熟了;就是在家,也常常阴沉着脸,让我看到就害怕。妈妈每天的工作就是与街坊的太太们打牌。有时兴致高,她连家也不回,让我自己到餐馆吃饭。”
显然,父亲专注于事业,生活压力大,情绪不好。母亲沉迷于麻将,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长期缺乏亲子交流,致使孩子逐渐地将心灵之窗关闭。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正常的孩子对父母都有一种天然的亲切要求,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安全依附”。当他们需要支持和保护时,知道从父母或者其他爱抚他们的成年人那里得到。这种依赖感在心理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缺乏爱抚则导致他们总是远离大人,以避免拒绝和失望。如果父母对孩子缺少关爱,同时孩子就会对父母失去希望。
二、贬低:摧残孩子自信的霜
自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各自家庭的宝贝。家长往往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今后能万事如意,事业有成。因此,在生活上不由自主地苛求孩子能事事做好,尤其是学习上能走在班级的前面。
一次去上海表姐家做客,遇到她正声色俱厉地训斥着女儿小玉。
“你怎么这么不争气?都这么大了,一点也不见你长进,你真叫我和你爸爸伤心……我们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女儿。”
小玉呆呆地站在那里,像只受了伤的小鸟,无助地看着我。在我的追问下,原来是因为考试没有达到表姐他们所定的目标。我看了看小玉的成绩单,语文88分,数学90分。
“成绩还可以呀,你干嘛生那么大的气。”
“现在才读二年级,起码每门功课得95分才行。你看隔壁的小刚三年级就是中队长了。”这种训斥,无疑是对孩子一个沉重的打击。我拉着表姐进了房间,劝她说这只是小孩一次普通的考试,不必太在意。小玉是个懂事的孩子,拿着这个分数心里也一定很难过,作为家长应该多鼓励。表姐正在气头上,她固执地认为小玉每门功课考95分才正常,这次的失败完全是不努力所致。不给她点颜色看看,她学习上哪会有动力呢?
家长用天才儿童的模式或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去苛求他们,实践证明,这样的“激将”根本不会起到任何教育激励的作用,相反,却在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对于自尊心尚未完全形成的孩子来说,不管父母如何“激将”,都无异于“耳旁风”;而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大龄孩子来说,父母的故意贬低,尤其是当众责斥就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胆小”,越来越笨拙,这与父母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
三、支配:扼杀孩子创造力的剑
中国的孩子一直被望子成龙的父母告诫要“听老师的话,好好读书”,这便是古老中国传统的家教观念,它在家长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以至父母们都乐于或习惯对孩子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严格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使他们绝对服从大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有些父母为了图省事,竟用恐吓来压制孩子尤其是幼儿的好奇心。如此家教,表面上看似成功,但从根本上讲却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可以说,这是心灵虐待中最为恶劣的一种方式。
我曾看过这样的一篇报道:一个叫飞飞的男孩出生在一个殷实之家。妈妈是镇中学的老师,结婚很晚,35岁才怀上他。飞飞3岁那年,飞飞那当了一家海产公司老总的爸爸被一个妖艳的女人拴住了心,抛下他们娘俩绝情而去。飞飞妈伤心欲绝,几度决心跳海自杀,但念及孩子,终究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谢绝了好心人的牵线搭桥,飞飞妈决心将全部心思花在飞飞的身上。于是,飞飞妈发挥了“教育”的特长,飞飞不到4周岁就开始吃力地啃方块字。到飞飞5岁的时候,飞飞妈找了关系,迫不及待地将他送进学校。也就是从那时起,她苛刻地不让飞飞玩过家家和放风筝等游戏。更可怕的是,飞飞读一年级时,她就给他下了明文规定:考试必须进前5名。为此飞飞没少挨过打受过罚。每次罚跪之后,妈妈就会把他抱在怀里,一边吧嗒吧嗒地掉眼泪一边咬牙切齿地唠叨,无非是说飞飞爸的良心被狗吃了,竟然扔下他们母子不管,咱娘俩一定要争一口气。每次考试考砸以后,飞飞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负罪感,感觉有愧于抚养他长大的妈妈。中考前夕,飞飞妈一本正经找飞飞谈话,要飞飞全力以赴考好,而且一定要考上省重点高中,将来考一所名牌大学,要在以“爸爸”为首的众人面前争口气。飞飞不敢想他考砸的后果,他感到自己无法承载妈妈爱的压力了。考场上,一向优秀的飞飞总感到妈妈火热的眼神和试卷上的题目一起跳入了他的眼帘。他稀里糊涂考完所有的课程,当交完最后一张试卷,便柔弱的瘫在地上。回到家,母亲知道他没考好,便扬手给了他两个响亮的耳刮子。飞飞只觉得一股咸咸的味道,伸手一摸,全是血。他冲着妈妈因悲愤而扭曲的脸“嘿嘿”地笑着。
我想,为人父母者,我们竭尽全力、劳苦奔波,供孩子吃穿上学,甚至婚嫁。难道就因为这些,我们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将他们作为任由自己宰割的附属品,并且不容抗拒地要求孩子以自己的意志成长?如果飞飞妈不给飞飞制定目标,让他自由地朝着自己的兴趣发展,如果飞飞妈在飞飞考场失意时给予一点宽容和理解,我想飞飞还是优秀的,悲剧也不会发生。
时代呼唤“绿色的家庭”
防止心灵的虐待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做为家长,要非常清楚“虐待”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应该承认,童年的快乐与幸福对人的一生健康成长,特别是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再有,儿童期是为成人期做准备的,有其独特的自身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应充分尊重儿童享有童年快乐的权利和儿童发展的需要。在此,我们呼吁:家庭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满足儿童精神的需要,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其实,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前程似锦,但是我们不可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以剥夺儿童童年快乐为代价去获取“近期发展”,而要从儿童发展的长远利益去考虑,营造有利于儿童可持续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因此,构建健康绿色家庭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绿色家庭”,是指它符合儿童成长的特点和需要,不添加任何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催化剂”,不揠苗助长,同时它还具有环保的精神,为了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决不“过量开采”。
针对目前不同家庭教子的方式,我们把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分为4种类型,并对不同家庭教育孩子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简单的概括。见第16页图:
显然,绿色健康型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给孩子创设一个终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呢?笔者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孩子有个体的差异,有潜在的各种能力。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快有慢,有先有后,这都是很正常的。不用盲目攀比,机械地制定目标,用一把量尺去衡量所有的孩子。
2.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成长。虽然大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不能过高地要求孩子。要从实际出发,尊重他们的兴趣,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发展,让他们在社会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3.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留给孩子一个金色的童年,让他们拥有儿童天然的童真和纯洁。
4.实现孩子理想的发展。观察孩子成长的特点,掌握孩子发展的规律。多与孩子沟通,多陪孩子嬉戏,多给予关爱。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需要,引导他们的发展,是每个家长的责任。为了孩子更理想的发展,家长还要学会与孩子共同成长。
著名教育家克普斯卡娅曾说:“家庭教育首先应该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其次才谈得上教育孩子。”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他们有得到尊重与爱抚的权力,让我们的孩子都能远离“心灵的虐待”,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