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建筑浅析论文_牛云龙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建筑浅析论文_牛云龙

牛云龙

身份证号:3406211995****0832

摘要:“傣族竹楼”是西双版纳傣族所使用的一种别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类型,但由于西双版纳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地产行业的快速扩张,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传统聚落、民居建筑特征、建筑材料、内部功能空间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总结,希望对当地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西双版纳 竹楼 傣族 民居

1、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

西双版纳傣族聚落是傣族人民聚集生活的场所,它是人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中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聚落不仅是一种空间系统概念,又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政治等现象的交合过程,因此在研究傣族民居之前,对于西双版纳傣族聚落的特点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傣族村寨广泛分布在西双版纳的各个地区,由于西双版纳地处中国的南部边界且交通不发达,则造成了该地区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小,所以还有一些原始的聚落模式和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保存。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边缘且山地较多,所以地形地貌特征和然环境对西双版纳傣族聚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聚落地址的选择,聚落的整体形态往往会选择临近河流的平坦之处,依河流南北流向而建,使地理环境更加适合耕作生存,有利于聚落的发展和成长。傣族聚落一般由几十至几百户的家庭共同组成,聚落中设有寨门、寨心、佛寺和民居等部分。寨心是聚落的灵魂,傣族聚落以寨心向外发散。寨心一般是一块平整的地面,在其中心放置红色的石头或者种植乔木,聚落里的居民会在寨心进行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等活动。寨门是聚落的出入口,一般会在聚落的东、南、西、北四个相对应的方向设置,传统的傣族聚落很少有围墙,仅仅是通过寨门来进行聚落边界的限定。傣族受小乘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每个村寨都会建设佛寺让村民去进行祭拜、礼佛。为表示对佛教的尊重,佛寺建筑会建在聚落中较高的位置或者大门入口处等容易让人注意的地方。

2、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建筑特征

西双版纳傣族民居被当地人称之为竹楼,是干栏式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现存干栏式民居保存数量较多的民族。干栏式建筑是古越人的传统建筑,傣族是古越人的后代,因此,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是对古越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云南傣族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地区、怒江州、德宏州和思茅地区。因为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被分为西双版纳型竹楼、孟连型傣族竹楼、瑞丽型傣族竹楼。不同类型的傣族民居的内部空间、外在形式都有所不同。

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多采用的是西双版纳型竹楼,当地人称为“烘哼”,是西双版纳傣族聚落中最常见的民居建筑。明欣阶在《海搓余录》中也有详细介绍:“凡深黎村,男女众多,必伐长木,两头搭木各数间,上覆以草,中剖竹,下横上直,平铺为楼板,其下则虚焉。登涉必用梯,其俗呼曰栏房。”。西双版纳型竹楼仍然保持着传统干栏式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形式,多为竹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因为西双版纳地区高温多雨,雨季易发生洪涝,又多有虫兽的侵扰,所以西双版纳型竹楼采用底层架空的形式,架空层的高度在二米左右,一楼一般用来饲养牲畜和家禽,二层则住人,基本的生活起居全部集中在这一层。这样架空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水、防潮、防虫、防震。

西双版纳型竹楼采用框架式的结构,由地面开始的柱子和梁来支撑起整个建筑。立柱一般采用一整根竹子或木材,数十根排列,柱子底部会采用石材作为柱础。二层楼板一般采用竹片,并在楼板上挖出孔洞,有利于柱子直接穿过楼板,与屋顶相连接。梁和柱子之间为榫卯连接。西双版纳型竹楼屋顶多为四面坡的歇山顶,采用坡度较陡的重檐形式,坡度一般为30度、45度和60度,用编织好的草排作为屋顶材料,轮廓变化丰富,能取得较好的遮阳避雨作用。通过对西双版纳型竹楼的分析,可以发现竹楼与原始的干栏式建筑最为相似,不管是从使用材料还是建筑结构都对其进行着传承发展,不仅满足当地的气候需要,又赋予着满满的民族风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西双版纳建筑材料的选择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表现出对当地气候环境、地理特征很强的适应性,西双版纳傣族人民在地域环境的基础上对建筑材料进行思考,在尝试中进行选择,从而获得了更加适合当地环境的建筑材料。传统的傣族民居建筑的主要材料采用的是竹材和草排,从傣族民居的建筑材料中,能够充分的反应材料对于建筑的影响。从叶棚到竹材、木材、草排到现在的混凝土、瓦片,每一次的改变都体现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他们不懈的创造。

傣族民居中最多使用的材料就是竹子了,西双版纳地区比较潮湿且盛产竹子,巨龙竹是大型性丛生植物,也是我国竹类植物重要的起源之一,分布在滇南西双版纳,傣族人称巨龙竹为“歪脚龙竹”、“埋博”,意思为最大的竹子,巨龙竹直径可达到30厘米以上,高可达30米,是世界上最为高大的竹种。因为巨龙竹的高大粗壮,傣族人就用巨龙竹作为民居当中的梁和柱子等承重构件,利用体型较小的竹子来维护结构和制作楼板。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湿热,所以建筑的通风非常重要,因为竹子有竹节,在进行拼接时会留有缝隙,从而产生通风的效果,这既是对当地湿热气候的积极适应,也是因地而宜的产物,体现了傣族人民的聪明智慧。

傣族民居屋顶所采用的材料则和屋身材料有所不同,傣族民居屋顶多采用茅草和缅瓦进行覆盖。竹楼屋顶做采用的茅草是拾取在水中浸泡、缠绕和腐烂后形成的整片茅草,然后傣族人将茅草整理编织成草排,用编织的草排铺与屋顶之上,不仅美观整洁还能遮阳避雨。但是由于茅草排的立面不够工整,导致排水的能力差强人意,因此现代的傣族人族就多采用瓦片来代替茅草排,现代材料的使用给傣族传统民居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改变。竹材和木材和搭配使用也增加了建筑的安全和耐久性,为傣族传统民居的多种形态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

4、傣族民居的内部空间

建筑内部空间布局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为了满足人们居住活动需求。自古以来,傣族传统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以矩形为主,这不仅体现着傣族民居对建筑空间功能性的要求,也受当地的复杂生活条件和封建宗教的影响。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的宇宙观是方形的,东南西北各个方位都有象征意义。其次,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佛教对于傣族民居的影响非常大,民居中的每根柱子都被宗教赋予不同的意义,所以传统信仰和原始宗教对傣族传统民居的内部空间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传统的傣族民居布局当中,二层空间平面由堂屋、卧室、火塘和前廊组成,形成完整的家人活动空间。卧室、堂屋、火塘在平面上纵向排列,内部不做分隔,中间有布帘进行遮挡,为一个大通间使用。堂屋是傣族人起居和待客的地方,是竹楼中的中心部分,一般位于楼梯右转处。堂屋主要分为做饭、吃饭、接待正式的访客、居住及休息区几个部分。在传统的傣族民居空间中,火塘(厨房)被赋予神圣意义的,是傣族民居中最具生命力的地方,具有炊事、取暖、照明的功能。火塘基本为方形,放置一个三角架,上面放置炊具,主要是做饭的地方,但随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开始发生转变,原始宗教对傣族人民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火塘的位置也慢慢离开室内中心的位置,直接单独成间。傣族民居的卧室是非常封闭的一个空间,卧室内部会设有家神柱,用来祭祀家神,当地人认为他们的祖先在逝去以后,灵魂都会留在卧室内,出于对祖先的尊敬,卧室的墙壁不设窗,并且不允许外人进入。

传统傣族民居的内部空间一部分是由卧室和堂屋并列形成的矩形平面,另一个部分则是与卧室和堂屋垂直相接的长方形前廊。傣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聚落中邻里走动密切,但由于堂屋没有窗户,内部光线较差并且卧室禁止外人进入,傣族竹楼一楼步入二楼,首先进入的就是前廊空间,所以傣族人民的活动空间多集中在前廊。在原始的傣族竹楼平面布局中,前廊空间受到各种限制,空间较小。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房屋居住空间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前廊的形式及尺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促使了多种平面类型的民居空间的形成。傣族传统的民居主要就是由以上功能空间构成,其构成因素与傣族的传统信仰和原始宗教是密不可分的,宗教含义赋予了傣族民居神秘感和独特性。

总结: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现在仍然处在演变过程当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外来文化的全面渗入,越来越多的傣族人民尝试对竹楼进行重建和更新,傣族民居在向现代住宅的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加入傣族人民对于地域环境的理解和傣族民俗中的文化因素,对于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传承与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论文作者:牛云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建筑浅析论文_牛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