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星级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实现“六个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鼓楼论文,南京市论文,星级论文,创建工作论文,和谐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鼓楼区在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创新载体,坚持以全面建设社区为抓手,大力开展“星级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创建实践,实现了“六个转变”。
一、从侧重精神文明建设向综合性建设转变
年初,鼓楼区召开“星级文明和谐社区”推进会,成立了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星级文明和谐社区”推进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创建信息沟通和反馈;制定出台了《鼓楼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突出抓好社区治安、扶贫帮困、城市管理、拓宽就业渠道等重点工作;完善《文明和谐社区考评细则》,构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环境优美、服务周到、文化丰富、人际和谐的社区;建立区领导联系社区和区级机关“社区活动日”制度,把“星级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列为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从注重意识形态工作向提高居民素质及生活质量转变
鼓楼区文明办还在全区开展“四级人大代表进社区服务日”活动,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素质,增强广大居民的法制观念。鼓楼区委、区政府连续3年对空巢、独居老人实施家政服务的基础上,今年又实施对老养残等困难群体月补贴等,解决了他们生活难、出行难等实际问题,使其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三、从注重评比表彰向评比表彰与创建过程并重转变
对于已经创成的12家“星级文明和谐社区”入围社区,不搞终身制,坚持与其它争创社区处在同一起跑线,以确保创建工作的持续性。华侨路街道石头城社区,作为老小区,硬件与河西新开发的社区肯定有差距,但他们不等不靠,借老城改造,抓住小区出新的契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照“星级文明和谐社区”的细则,不仅在硬件上不断完善,同时注重软件建设上不断提升。去年底,该社区围绕争创新一轮的“星级文明和谐社区”,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文明社区离我们有多远”的大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全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居民还自发地联合签名,表达他们共同参与的热情。该社区的绿化带,全部被居民志愿者主动承包,义务领养。今年1月和3月,经过街道初评,区考核组复核,社区的软、硬件符合评比标准,鼓楼区文明办及时将其吸纳为争创社区。
四、以精神鼓励为主向精神鼓励与物质支持并重转变
为了有力推动“星级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激发社区争创热情。鼓楼区明确提出对申报创建“星级文明和谐社区”的社区,政府采取政策倾斜,对社区建设的项目工程、资金等实施优先投入、优先到位。为了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鼓楼区文明办专门制定了相关的考核和奖励办法,由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星级文明和谐社区”表彰大会,给予创成的社区颁发“星级文明和谐社区”奖牌。通过多管齐下的激励手段,有力地推进了全区“星级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从职能部门各自为阵向宣传部、文明办牵头,齐抓共管转变
“星级文明和谐社区”的创建,它需要上下一盘棋、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在完善《文明和谐社区考评细则》中,今年初,鼓楼区又对任务进行了进一步量化、细化分解。比如,小区的路牙破损、绿化带护养、健身器材以及车棚的安装和维修等等,都一一列出考核的细节之中。通过区文明办牵头,组织各单位和相关部门论证、依据对口划分,明确责任。相关职能部门有责任依据创建规则检查基层,但基层也有义务督查各相关职能部门指导的成效。
六、从注重杜区硬件建设向丰富居民精神生活转变
创建“星级文明和谐社区”,作为构建文明城区、和谐社会的实践路径,就是在评选表彰文明和谐社区的实践中,让广大居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首先普遍开展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科普活动、广场腰鼓队、健身操队等群众性组织活动;其次普遍开展“促进文化繁荣”系列活动,鼓楼区各街道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组织居民中的文艺骨干,培育了京剧演唱队、服饰表演队、夕阳红合唱团等几十支文体队伍,定期为社区里的群众表演。第三,普遍开展“议事园”评点,对社区困难群体,以小型、分散的形式上门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居民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