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预警;安全评估系统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输电线路的运用安全性、可靠性已经大大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抗力因素,会给输电线路的运用稳定性带来危害。
一、输电线路线路的运行维护特点
1.环境特点。高压线路由于输送距离大,线路长,大多贯穿南北或东西,沿线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变,气象条件恶劣,许多地区为事故多发区;加之途经的高海拔山区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微地形、微气象条件复杂,在一个小范围内,由于地形变化,气候会有很大差异,从而给高压线路部分区段带来复杂的运行工况。
2.故障特点。(1)雷击故障。由于高压线路的本身绝缘水平很高,雷击避雷线或塔顶而发生反击闪络的可能性较低,但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高,导线上工作电压幅值很大,比较容易从导线上产生向上先导,相当于导线向上伸出的导电棒,从而引起避雷线屏蔽性能变差。使得雷云绕过避雷线,直击导线的概率将显著增加。理论分析和运行情况均表明,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避雷线屏蔽失效,雷电绕击导线造成的。(2)覆冰故障。特高压线路大多经过重冰区,其导线截面较大,导线分裂数较多,覆冰重量也会较大,因此覆冰超载事故、不均匀覆冰及不同期脱冰事故容易发生,特别是脱冰引起较大幅度的跳跃对特高压线路的影响更为严重。(3)污闪故障。特高压线路电压等级高,且线路路径长,途经不同类型污秽地区,加之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日趋恶劣,大范围雾霾天气时有发生,使得特高压线路防污闪问题更加突出;对于重污区、冰区重叠地带,还有可能在融冰过程中引发冰闪。因此,高压线路绝缘子的防污闪特性提出了更高的可靠性要求。(4)按照故障的类型,输电线路发生的故障可分为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两相接地、三相短路和三相接地等,其中单相接地故障至少占所有故障总数的90%。而输电线路发生故障的原因主要包括雷击、风害、鸟害和外力等。鸟害故障是指体型较大的鸟类在飞行、筑巢、叼物或排泄的过程中,短接空气间隙,导致输电导线与接地物体之间形成短路,从而形成电网的故障,通常发生于水和食物丰富的地区,其时间大多集中每年的7月~10月期间;外力故障是指由例如大型机械等其他各种外力引起的输电线路故障,通常发生于城乡结合部、闹市区、施工现场和高速公路等地。
3.检修特点。(1)对检修工器具要求高。高压架空线、杆塔、绝缘子、金具等结构尺寸大、载荷大,使得现有一般电压等级线路所用的检修工具在尺寸、承载能力、安全措施等方面无法胜任其检修作业要求,需要开发研制新的检修工器具或对现有检修工具进行结构改造。(2)绝缘子更换难度大。高压线路中,直线塔大多数采用V型合成绝缘子串,而且串型多、串身长,使得绝缘子串(片)的更换难度较一般电压等级线路要困难许多。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研制安全、高效,可靠的垂直荷载转移方案和相应的配套工器具,保证水平载荷转移过程中不出现断线的情况;同时还须研制适用于V型悬垂串与耐张串长度的承力检修工器具,制订合理有效的作业顺序方案等。
二、输电线路运行状态预警和安全评估系统
1.制约因素根据故障分析可知,制约输电线路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由杆塔、绝缘子串、金具、导线和接地装置组成。(1)杆塔主要由铁塔和钢筋混凝土电杆组成,其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杆塔的倾斜程度、表面完整度、铁件变形量、辅材变形量、螺栓坚固程度、电杆保护层完整度、电杆裂纹情况、拉线直径变化和拉线防
盗措施;(2)绝缘子串主要有瓷质绝缘子和合成绝缘子两种,其制约因素主要包括表面清洁度、爬电比距、零值率、钢角松动情况;(3)金具是输电线路中的
需要经常更换的原件,直接影响输电线路的日常运行。其制约因素主要有金具的生锈、磨损、强度和松动情况;(4)导线是输电线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输电能的主要任务,其制约因素主要有断股数量、绞线生锈、弧垂偏差、导地线连接和强度;(5)接地装置主要由基本防护装置、地质状态和接地电阻等组成,是输电线路检修较少的设备,其制约线路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金属生锈、地质状
态、接地电阻、防护措施和接地铺设等情况。
2.评估方法。基于运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和评估标准的分析,本文引入了故障树分析法,对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的可靠性进行评估。(1)评估模型。在具体评估过程中,本文使用最小割集理论将所有指标归纳为28个最小割集,每个割集都具有3种状态,即良好、注意和不良状态。同时,这些割集也可称为底事件,而杆塔、绝缘子和金具等设备因素就是二级事件,被评估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的可靠性是顶事件。本文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制约因素中的杆塔设备、绝缘子串、金具、导线和接地装置因素分别用X、Y、Z、R和S表示,其底事件分别用xi(1≤i≤10)、yi(1≤i≤4)、zi(1≤i≤4)、ri(1≤i≤5)和si(1≤i≤5)表示,所有事件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的故障数模型
(2)计算方法。为了定量计算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可靠性的概率,本文首先计算底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最小割集法,增加按照经验手册得到的权重系数,对底事件概率的计算结果进行一系列的组合计算,即可计算得到顶事件的概率。设故障树是T,其故障事件由等事件组成。令
表示故障事件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只有所有的故障事件同时发生,则顶事件才可能发生;否则,顶事件不可能发生。此时,集合V就是故障数T的一个割集。如果去掉任何一个事件,集合V不再是割集,则集合V就是故障树的最小割集。其中,当1≤i≤n时,故障事件xi的取值如下式所示:
用Φ(x)表示顶事件的结构函数,则
其取值如下式所示:
其中,如果故障树的底事件之间只存在或运算或者与运算,则顶事件的结构函数Φ(x)是单调结构的函数。设C1,C2,?,Cn是故障树T的所有最小割集,则其结构函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这里使用下行法求解故障树的最小割集,其基本原理是使用不同的逻辑符号,表示顶事件以下的所有事件,即如果顶事件向下是或运算,则将这些事件放置到不同行中;如果是与运算,则放置到同一行,不断进行这样的运算,直至计算到底事件停止。这样就可以计算得到模型的最小割集C。一般来说,该评估模型的最小割集C可以表示为
则其模型的失效概率计算公式为
使用式(5)计算可知,因为模型有28个底事件,则其拥有228-1=268435455个相,而且底事件的概率存在如下关系:
其中,是模型状态概率的最大值
,是模型状态概率的最小值。由式(6)可知,当故障树模型的状态类型增加时,系统状态概率的计算过程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对于可靠性较好的线路部件,其概率的最大值即为,通常直接被用作模型的状态概率,这样不仅符合施工的设计要求,而且减小了模型计算的复杂度,节省施工人员的计算资源,而这种计算方法叫做最小割集上界算法。
本文分析了引起输电线路的多种故障,从中提取了制约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故障树分析法,利用最小割集理论建立了故障树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形成了一个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可靠性的评估系统。
参考文献:
[1]蔡浩.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J].湖北电力,2018,35(6):1-6.
[2]敬建.1000 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问题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8.
论文作者:韩文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 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线路论文; 故障论文; 事件论文; 绝缘子论文; 导线论文; 概率论文; 杆塔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 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