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课题”:学习党中央六中全会“决议”的一些经验_精神文明论文

认真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课题”:学习党中央六中全会“决议”的一些经验_精神文明论文

认真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性课题”——学习六中全会《决议》的一点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性论文,全会论文,决议论文,课题论文,六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作为世纪之交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局的高度上,提出了必须认真解决三个“历史性课题”的重要思想。怎样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在解决这些“历史性课题”中作出我们的贡献,应该成为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是如何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历史性课题”。

我们处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时期,正确认识和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关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该看到,我们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精神文明建设“软”的现象,与我们没能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是有直接联系的。

从一般意义上说,社会的全面进步表现在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发展上,表现在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上。在这里,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实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增长更不能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相等同。如果只注重经济发展,甚至只注重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发展,势必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发展。

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战后初期,发展中国家由于政策失误,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导致了“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状况,广大群众并没有从经济增长中获得应得的利益,整个社会也没有从经济增长中获得应有的发展。7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开始注意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提出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实施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消灭贫困为宗旨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实质内容。从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其间充满了艰辛与磨难,既留下了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值得我们深思的失败的教训。

现阶段,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的条件下,更要加深对社会全面进步内涵的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就集中体现了社会全面进步的深刻内涵。我们决不能重蹈发展中国家历史上经过的片面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的覆辙;同时,也必须走出理论认识上的某些误区,应该在更深的层次上认识诸如“经济搞好了,精神文明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等经济搞好了,再去发展精神文明”、“只要把经济搞好了,牺牲精神文明也未尝不可”说法的错误根源及其危害性。

二是如何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的“历史性课题”。

我们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选择,它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也对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既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基点,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如利于进一步发展和树立起社会主义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等。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发展到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经济所固有的某些负面作用,如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作用也会长期存在,并通过各种形式顽强地表现出来,会在很大程度上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观念滋蔓开来,其结果必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极大的消蚀作用,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高度重视并切实克服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难以健康发展的。

在解决上述两个“历史性课题”中,我们应该看到,精神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在于物质生产的实践,物质生产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前提和基础,精神文明建设是离不开物质生产的发展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物质财富还不够丰富,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在经济状况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更需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以此调动和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如果不能最大限度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终也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能真正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更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是如何在扩大改革开放、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的“历史性课题”。

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以及由此引发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和涌现的巨大的物质财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西方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给它们带来工业迅速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滥用和枯竭、贫困、吸毒、酗酒、淫乱等社会问题。这就产生了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否必然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的世纪性的大论争。在这一论争中,西方学者曾形成两派基本观点:一是“悲观派”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物质文明成果,而且还使精神文明遭到破坏,因而主张限制发展科学技术,拯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是“乐观派”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使经济和社会都得到发展,能够为人类“带来繁荣和富裕的世界蓝图”,因而主张有选择地发展科学技术。这两派观点的共同误区之一,就在于把科学技术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看成是单向度的因果关系。其实,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是精神文明的结晶,也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那种认为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必然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的观点,是没有任何历史根据与现实依据的。

新技术革命浪潮的不断高涨,也易于产生崇尚物质力量、轻视精神力量,追逐物质产品、蔑视精神建设的错误导向。当然,这种错误导向并不是由科学技术发展本身造成的,更不是由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造成的;相反,它是由人类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相对有限性造成的,是由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对自己的行动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的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在改革自然中不断地改造自身,在建设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地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建设起真正的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必然面临着怎样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问题。“传统”与“现代”总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意义上,“传统”就是“现代”的基础,“现代”则是“传统”的更新和发展。无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有其重要的“传统”基础,它是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结果;但它同时也是“现代”的,它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处理这两者关系时,出现的任何一种偏废——如以“传统”取代“现代”,即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全建立在传统文明的基础上;或以“现代”否定“传统”,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完全否定传统的优秀的文明的地位和作用——都可能导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软”或“散”现象的出现。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依据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了它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广泛性的特点,因而它更需要在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和发展“传统”。同时,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必须坚决反对那种简单地贬斥“传统”或简单地回归“传统”的做法,必须科学地分析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规律和特点,总结各个历史时代精神活动中所积累的丰硕成果,在批判地继承精神文明遗产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这些精神遗产进行再创造,使其融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我国的精神文明既具有民族形式、民族风格又具有时代特色。

我们是在对外开放的总的格局下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不仅推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且也顺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同其他所有的国家一样,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也离不开与其他国家文明成果的交流,离不开吸收其他国家优秀的文明成果。但是,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也存在着资本主义的腐朽的、反动的思想,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人生哲学和腐朽的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渗透进来。一旦我们对涌入我国的精神产品不加分析、鉴别,就会模糊、甚至取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内涵和根本方向,最后使那些舶来的糟粕、毒草,污染我们的社会空气、毒害我们的人民。可以认为,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软”的现象,突出地表现在对外来的精神产品中的糟粕、毒草,不能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和抵制。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外来的思想文化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既不能一概拒绝、一概排斥,也不能盲目崇拜、照抄照搬。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坚决地抵制西方腐朽反动思想的侵蚀,反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企图,其中当然包括“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指出:“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中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让步。这个斗争将贯穿在实现四化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本世纪内要进行,下个世纪还要继续进行。”

认真解决这三个事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性课题”,需要我们做长期的、艰巨的、多方面的工作。显然,要真正解决这些“历史性的课题”,最根本的就是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即如《决议》所指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排除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的干扰,牢固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

标签:;  ;  ;  ;  ;  

认真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课题”:学习党中央六中全会“决议”的一些经验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