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经64排螺旋CT诊断的应用价值探析论文_李昌明

(遵义市中医院;贵州遵义 63000)

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作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将全部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64排螺旋CT诊断,对照组接受DR平片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各自排除1例骨折患者,共确诊118例。观察组患者检查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胫骨平台骨折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字:64排;螺旋CT;胫骨平台;骨折

人胫骨上端或平台具有特殊生理构造和功能,极易受到重能量冲击而发生骨折,受伤率居四肢骨各类骨折首位[1]。临床中,常选择外科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而术前及时、正确地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从而制订更为合理手术方案,对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起着关键性作用。国外学者Schatzker通过X线平片诊断胫骨平台骨折[2],提出相应的Schatzker I~VI六种分型,但X线平片成像呈现重叠影像,无法清晰显示细小骨折及重叠部位骨折,尤其诊断胫骨平台塌陷范围、程度和骨折片移位的效果欠佳。随着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的发展[3],其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情况及膝关节位置各组成骨结构关系,便于医生对骨折做更准确诊断。笔者基于本院实际情况,选择64排螺旋CT诊断本院骨科于2013年1至2015年10月收治120例胫骨平台患者,旨在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作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1.9±3.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1~7d,平均时间(4.9±1.4)d,左侧膝关节受伤66例、右侧54例,受伤原因:车祸伤54例、高处坠落伤38例、重物砸伤18例、摔伤10例,合并损伤:腓骨骨折25例、腓总神经损伤13例、股骨干骨折10例,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17例。根据HOH1分型[4],可得I型即外髁单纯劈裂骨折患者34例;Ⅱ型即外髁劈裂塌陷型骨折28例;III型即中央塌陷型骨折22例;Ⅳ型即内髁单纯劈裂型骨折20例;V型即双髁分离型骨折9例;Ⅵ型即胫骨髁骨折合并干骺端分离骨折7例。

1.2 分组方法

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64层螺旋CT检查)和对照组(DR检查),研究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1.6±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1~7d,平均时间(4.5±1.6)d,骨折原因:车祸伤22例、高处坠落伤18例、重物砸伤12例、摔伤8例,HOH1分型:I型18例、II型17例、III型12例、IV型10例、V型3例、Ⅵ型3例。研究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2.7±2.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1~7d,平均时间(4.6±1.8)d,骨折原因:车祸伤23例、高处坠落伤15例、重物砸伤15例、摔伤7例,HOH1分型:I型19例、II型16例、III型11例、IV型11例、V型4例、Ⅵ型2例。

1.3 方法

检查设备为美国GE64排128层螺旋CT机和荷兰飞利浦固定式数字(DR)X射线摄影系统。检查方式:对照组行DR检查行常规膝关节前后正位和侧位片,行膝关节前后正位患者可立坐于摄影床板上,被检患肢下肢应尽可能伸直,而膝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且脚尖向上,中心线由髌骨下缘位置垂直进入胶片中心,照射野选择膝关节间隙做为中心,范围涵盖胫腓骨上端、股骨下端。行侧位片患者选择侧卧于摄影床板上,将膝关节矢状面平行于床面,中心线由髌骨下缘和腘窝后缘连线的中点处垂直进入胶片中心。研究组行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仰卧位,脚先进,下肢尽量伸直,肢体长轴与扫描平面尽量垂直,扫描野以膝关节间隙为中心,范围参考平片,包括骨折线的远端。扫描条件:120KV,240mA,扫描层厚5mm、间隔距5mm,然后对容积扫描图像行薄层骨重建,重建层厚0.625mm、间隔0.625mm,然后将薄层重建后的数据传到影像工作站(软件版本Adw4.4)上行MPR、MIP重组及VR三维重建。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

1.4 数据处理

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选择方差齐性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检查影像结果对比

影像结果显示,DR片检查对照组某例患者右侧胫骨平台骨折,可得DR片骨折线显示不清,如图1所示,相比之下,CT检查研究组某例患者右侧胫骨平台骨折,骨折线清晰明确,如图2所示。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较高,属于常见的复杂性膝关节内骨折,其常伴发内外翻及旋转性骨折,若不能及时治疗、复位及复位后内固定不稳定,可致患者继发创伤性关节炎[5],严重者甚至可能残疾。研究认为,复位和固定胫骨平台前,应选择合理医学影像检查方式确定患者的骨折时间及类型、是否含有骨片移位及韧带损伤、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对早期胫骨平台治疗起着关键性作用。

临床中,常选择X平片检查胫骨平台骨折,但X线图像只具有二维特征,而膝关节结构较复杂,其表面呈现不规则曲面,造成二维X线图像无法全面反应患者胫骨平台骨折情况[6]。此外,由于胫骨处不同骨块及韧带、肌肉等软组织重叠,也极大影响X线对胫骨处骨折成像清晰度,如图1所示,笔者分别选择X线正面和侧面拍摄患者右侧胫骨平台骨折,骨折线均显示不清,从而导致漏诊和误诊率较高。相比之下, 64排螺旋CT能够分别从横轴位、 冠状位及矢状位对胫骨平台骨折位置拍摄图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且不受外源性固定物影响及被检查患者体位限制,能够清晰展示骨折线的长度、走向和范围[7]。同时,64排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处的骨片移位、骨折端错位、旋转向及关节处骨片破碎程度、大小等骨折情况进行清晰显示。如图2,CT检查研究组某例患者右侧胫骨平台骨折,骨折线清晰明确。

在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CT检查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X线检查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CT检查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准确率更高,这可能因为64层螺旋CT机扫描速度较高,可增强扫描单次曝光范围,同时CT机结合VR、MIP即MRP技术对采集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便于检查医生可从多角度观察骨折情况,且调节VP透明性以增强图像立体和层次感。

通过研究,笔者也发现VP重建法还可对有效排除无骨折病例,并对胫骨平台骨折类型和骨折塌陷程度进行较准确评估,但该图像需要基于低对比重建判断骨折类型, 但对线性骨折显示清晰度低于MPR和MIP。

综上所述,64层螺旋CT检查胫骨平台骨折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且检查图像效果清晰,便于制订更加科学手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丁燕萍,杨莹.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修复中的价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06(04):612-617.

[2]KloenRik J, Molenaars J, Mellema J,et 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Computed Tomography Mapping of Lateral, Medial, and Bicondylar Fractures[J].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2015,97(18):1512-1520.

[3]刘永刚,左立新,裴国献,等.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类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虚拟手术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1):2478-2482.

[4]Werner T,Jentzsch Y,Fritz P, et al. Osseous vitality in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CT) after balloon tibioplasty of the tibial plateau: a case series[J]. BMC medical imaging,2015,15(1):56-56.

[5]南静. 64排螺旋CT对60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01):62-64.

[6]Ostgaard R, Elsoe P, Larsen N,et al. Population-Based Epidemiology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 Orthopedics,2015,38(9):780-786.

[7]Renn K-C, Lin Y-W, Tarng G-Y,et al. Prone and direct posterior approach for management of posterior column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 Orthopaedics & traumatology, surgery & research,2015,101(4):477-482.

论文作者:李昌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胫骨平台骨折经64排螺旋CT诊断的应用价值探析论文_李昌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