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的“文治境界”论文_陈伟钢,陈中华

谈教育的“文治境界”论文_陈伟钢,陈中华

陈伟钢 陈中华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树德中学 417712

【摘要】文治武功通常是政治家的专称,很难用在校长身上,厦门一中任勇校长提出校长管理的文治境界,并作出以“一流的教育回报人民”作为对老百姓的承诺。学校精神文化对社会方方面面具有强烈的影响,成为推动学校及社会文化进步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文治;学校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006-01

任勇,2002年9月任厦门一中校长。他以“为发展而教育”作为办学理念;以“你有多大的本事,学校就给你多大的平台”激励教师成长;以“一流的教育回报人民”作为对老百姓的承诺;以“在我们的词典里没有第二”激励学生成长。读了这本书以后,深感校长不好当,做一个教育家式的校长更是不易。

“文治”,一般理解是与“武功”相对的,是治国的一个过程。厦门一中在《走向管理的文治境界》中体现的文治,我的理解是与儒家的管理比多了一些学校制度层面的东西,与法家的管理比多了一些人情味,与道家的管理比多了一些对师生成长的引导。结合书中的介绍,我得出一个结论,厦门一中的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以文化治校!通过文治,让校长焕发成功的活力,让教师焕发成才的活力,让学生焕发成长的活力。

一、谈校长的“走”

“走下去,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走出去,就是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走上去,就是真心打动领导,争取政策;走进去,就是走进书本,走近大师。”当过校长的都知道,“走”是校长的必修课,如何走,任勇校长给出了答案。首先,校长要走基层:要关心教师,有一流的教师团队,才有一流的学校;要深入学生家庭,分析学生情况,引导教师改革教学策略;巡校要经常化,排除隐患要及时,包括建筑安全等物质因素和因心理疾病而引起的人为安全因素。其次,校长要走出去:校长走出去主要是学习,学习什么呢?校长的学习,最要紧的内容应该是培养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大德,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凡事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语)。第三,走上去,打动领导,争取政策领导,领导的支持是对学校最大的支持。第四,校长要走进书本,向大师学习:学校的发展首先要校长知不足,知不足才会学习,才会进步。学习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阅读教育名家的专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校长实施文化治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摒弃权力管理,实现氛围管理;弱化刚性管理,强化柔性管理;坚持以法治校,强化以德治校。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人”都是文化人、文明人、人人都可以得到发展和满足,则校长也成为最快乐的人、最幸福的人。

二、谈教师的发展

人人为学习之人。学生的学习:成为会学习的人;教师的学习:一杯水,一桶水,一条河;校长的学习:学海人生。学习是厦门一中人的内在要求。“一流的学校靠文化。”文化是一片土壤,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的文化,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中吸取营养,发展成长。哪怕是一拨又一拨的人从这里离开,带走的也仅仅是个人的智慧,而不是学校的文化,只要有这片土壤存在,就会有更多的人从这里成长起来。只有师生善于学习,厦门一中才会成长。例如,我们的老师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具有享受教育的教育情怀,仅是把教师当作一门生存的职业,那推行文化治校,就是雾中花、水中月,只能是一种空想。学校精神文化本身就是代代师生员工不断发扬、继承和创造的结果。作为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学校精神文化对社会方方面面具有强烈的影响,成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强劲动力之一。

反之,我们的教师对教育发展的前沿问题缺乏系统地认识,如“互联网+”时代学校到底怎么“管”,教师到底怎样“教”,学生到底怎样“学”,还缺乏系统性认识,只是盲目听从上级的“指挥”,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那么,学校文治又何从谈起。

三、谈学校的行为文化

龙应台先生讲得好:有文化的人(有三点要义):对别人不霸道,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掠夺,对自己不苟且。这种人可称之为“文明”,学校应以培养文明人为己任,当然,校长教师层面得认同“文明”理念。学校应以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人生规划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赏识教育等为载体,组织系列活动,用活动启迪智慧,用活动净化心灵,用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领导层面的前瞻能力,教师群体的教育情怀,离文化治校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为此,又回归到任勇校长的办学理念:为发展而教育。发展是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的发展、更是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中,有“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这样两个基本概念。哲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所谓自由王国,是指非手段性生产和活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人们生存活动的目的就在于自身,人的发展成了目的,劳动和其他一切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主体自身的内在需要。教育的“文治”可否是学校发展向自由王国的一个桥梁?

论文作者:陈伟钢,陈中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谈教育的“文治境界”论文_陈伟钢,陈中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