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介入术后穿刺肢体制动依从性的应用论文_张瑞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河南平顶山 467099)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介入病区通过品管圈工具的应用,制定出提高患者介入术后穿刺肢体制动依从性最为相关的改进护理措施和标准流程,并组织实施,最终使介入术后患者穿刺肢体制动依从性提高。方法:2016年9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将2016年10月符合调查条件的20例介入术后患者,设为品管圈改善前期;将2017年1月符合调查条件的20例介入术后患者,设为品管圈改善后的改善期,并与品管圈改善前期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介入术后穿刺肢体自行活动由改善前期的平均13.2次/人降至改善后的平均8.9次/人,目标达标率97.7%,进步率32.57%。结论: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介入术后穿刺肢体制动依从性,对患者术后护理、住院满意度加强了提高,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品管圈;穿刺侧肢体;翻身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295-02

患者介入术后穿刺肢体制动是介入术后患者最重要的遵医行为,介入术后患者需卧床24h,穿刺肢体制动24h,因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制动时间久,出现腰背酸痛、术肢麻木,术后并发症加重等症状,引起患者不间断自行翻身,使不舒适症状减轻,这种没有指导性的翻身,造成穿刺处出血、皮下血肿,延长患者术后治疗及身心痛苦。2016年9月-2017年3月,我科通过开展“提高患者介入术后穿刺肢体制动依从性”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们病区床位57张,9名护士,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2名,按现代护理模式,实行责任制护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有固定的护士负责,每名责任护士分管13名患者,全面负责患者的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等,90%以上住院患者都需要介入手术,每位手术患者都需要术后卧床24h,穿刺肢体制动24h。

2.品管圈的组成

于2016年9月成立品管圈,圈长1名,圈员7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名,圈名、圈徽由圈员各自设计,最后经投票确定圈名为“舒畅圈”。

3.1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讨论,选出5个品管圈主题,全部圈员通过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给5个主题进行评分,每项按5分、3分、1分进行评分(1分最低、3分良好、5分最高),“提高介入手术后患者右下肢制动24h依从性”,该主题为最高分,选定此主题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

3.2 计划拟定

全体圈员讨论拟定活动计划,由科室领导核准,活动周期6个月,使用甘特图进行时间分配、人员分工,圈员负责执行管控。

3.3 现状把握

通过绘制与主题有关的流程图,找到患者介入术后穿刺肢体活动的关键环节,并对此设计“放射介入病区介入术后舒适度调查表”,调查表查检要求:①首次介入术后患者②男患者年龄40~65岁;女患者年龄35~55岁③患者肢体无偏瘫④介入手术24小时后,解除制动后2小时内调查。对2016年10月住院患者手术的患者选出符合要求的20例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介入手术后影响穿刺侧肢体制动因素的术后并发症29次、生理需要20次、心理护理不足83次、约束带原因76次、制动时间长105次,绘制柏拉图,见图1,,其中,制动时间长、心理护理不足、约束带原因占介入手术后影响穿刺侧肢体制动因素的83%,依据80/20法则,将以上3种原因定为本次品管圈活动改进项目的改善重点。

图1 介入手术后影响穿刺侧肢体制动因素(改善前柏拉图)

3.4 目标设定

主题选定时,圈能力=圈能力平均值÷圈能力总分=15÷35×100%=42%,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故目标值=13.2—(13.2×83%×42%)=8.8次/人。

3.5 要因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并绘制鱼骨图,从制动时间长、心理护理不足、约束带原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共分析出13条细节原因,见图2。

3.6 对此拟定

3.6.1根据术后卧床术侧肢体制动时间长,分析出三项问题点:护理人员对肢体制动24h,患者怎样翻身不清楚;手术后,穿刺肢体制动24h,时间长,不能忍受,腰背臀麻木、疼痛,个别患者害怕出血不敢翻身,我们统一给出的对策拟定为制定专科翻身指导。

3.6.2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不足 分析出四项问题点,护理人员术后宣教不完善;患者担心手术预后、效果差;患者到新环境,未熟知科室环境与病友,感到陌生;患者对微创手术认知不够。我们给出的对策拟定分别是加强护士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宣教;同种同病患者尽量安排一病室,方便患者之间交流;对手术室、手术使用器材拍照,使患者认识手术环境、手术材料。

3.6.3术后约束带原因 分析出四项问题点,约束带不人性化;约束带绑定时未考虑舒适度;约束带数量不够;约束带使用重要性宣教不到位,我们给出的对策拟定分别是重新制作专科约束带;学习约束带的使用;及时补充数量,并保证术后每位患者都能使用;向患者讲解约束带使用重要性。

3.7 对策实施与检讨

3.7.1对策一 制定介入术后专科翻身指导操作(介入术后翻身法),见图3,①护士熟练掌握介入术后翻身法②各班护士给予术后患者进行翻身宣教并协助其翻身。

图3 介入术后专科翻身法

3.7.2对策二 介入患者术前、术后加强宣教①护士加强围手术期健康宣教学习②各班护士值班期间对手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保证人性化宣教。

3.7.3对策三 改良约束带①定做约束带,增加约束带舒适度,保证术后患者正常使用②加强护理人员对约束带使用的学习,并向术后患者宣教约束带使用的重要性。

4.结果

4.1 有形成果

对2017年1月介入术后符合调查条件的20例患者进行调查,总共影响穿刺处侧肢体制动原因178次,平均每位病人影响穿刺处侧肢体制动原因8.9次/人,目标达标率=(改善前—改善后)/(目标值—改善前)×100%=(13.2—8.9)/(8.6—13.2)×100%=97.7%

4.2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所有圈员对品管圈手法、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能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五个方面采用五级评分法进行评分,所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4.3 标准化

5.活动检讨

5.1 遗留问题

个别护士沟通能力有待加强

5.2 心得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了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护理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强化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层层负责,层层把关,实施基础管理,有效控制了薄弱环节,明显提高了介入手术后患者穿刺肢体制动依从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同时,品管圈活动体现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的理念,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制度,强调计划性工作和主动性服务,提升了护理内涵;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护理质量管理不再是仅以护士长为主导,而是圈员积极参与实施与改进。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能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自身有被尊重、被认可、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工作热情,增强了工作责任心。

论文作者:张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4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介入术后穿刺肢体制动依从性的应用论文_张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