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研究论文_莫茹

莫 茹

(扬州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病区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系统护理对伴有神经功能损害的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62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8周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系统护理能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早期系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320-01

脑梗死常发于老年人,而且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预后不良,约80%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1]。以往,护理中着重抢救生命,往往忽略了对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国内外研究报告认为:康复训练的早期介入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2012年12月到2014年5月,急诊病房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脑梗死患者共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2.5岁,左侧病变23例,右侧病变39例,按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梗死类型等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扩张脑血管、活血、抗凝、调节脂斑块等治疗,未制定规范化康复训练计划,只是护士协助家属根据医嘱做按摩肌肉,活动关节等锻炼。

1.2.2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48小时由康复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护士和康复师与患者实行“一对一”的康复治疗。

1.2.2.1 吞咽训练

在进行吞咽训练前,可先利用洼田饮水试验对吞咽障碍进行评估,评估确定有吞咽障碍即可进行吞咽训练

1.2.2.1.1口、舌、下颌训练(1)每日进行鼓腮、伸舌训练、双侧面部按摩 1-4次/天(2)舌的运动:包括舌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主动训练,或护理人员每日用纱布轻轻持舌上下、左右运动,反复8-12次。

1.2.2.1.2冰刺激方法(1)咽部冷刺激,用棉棒沾少许冰水,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嘱患者做吞咽动作。(2)冰块刺激,采用头部30-60°前屈仰卧位,先用较小的冰块刺激口腔,两侧粘膜,舌根,咽部然后咽下,1次/日,逐步增加,如患者出现吞咽功能,则进行进食训练。

1.2.2.2进食训练:(1)体位: 坐位,身体坐直稍向前倾20°,颈部稍向前弯曲;半坐位, 30-60°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2)食物选择:选择易在口腔移动,密度均匀又不易出现误咽的食物。如冻香蕉、糊状食物。每次进食前可用冰块刺激诱发吞咽动作,观察喉结运动,确定可吞咽时方可进食。(3)食具选择: 选择小而浅的勺,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送到舌根部,利于吞咽。吞咽过程中防止食物残留误咽,肺部感染。

1.2.2.3运动功能康复训练:(1)床上卧位时以健侧为主,患肢摆放功能位,可在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患侧肘关节伸展、患腿向前屈曲放在身体前面另一支撑枕上。(2)训练肩关节及下肢的控制能力: 肩关节活动, 卧位时上举手臂,手臂向不同方向移动,如用手摸脸、前额、枕头;坐位时直臂前举、外展,后伸直上举。(3)平衡训练:从15°-30°的卧位开始做躯干翻转及摆髋训练,每3天增加10-15°,直至90°。最后行站位平衡训练(6)步行训练:在站立平衡训练完成后进行,先在床边进行床椅转移,再扶椅站立步行,强调膝关节屈伸及患侧持重能力。护理人员可在患侧加以保护和帮助,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锻炼[2]。

1.2.2.4神经功能康复训练:可在患者面前放5—10张带文字图片,护士先说出一个图片名,由患者指出相应的图片,以后逐渐增加图片数量与复杂程度。也可以在病人床边摆放患者平时使用的生活用品、食品,护士与患者同时朗读熟知的单词,刺激患者的视、听、触等感知觉,提高患者的智力认知及主动功能[3]。

1.3效果评价(1)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41-60为中度功能障碍,61-99分为轻度功能障碍,100分为生活自理。(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进行评分[4].基本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病残程度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症状和体征改变明显,病残程度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I级以上,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

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行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分, ±s)

注:护理前后比较P<0.05,两组比较P<0.05

4 讨论

现代护理强调的是人文关怀,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应熟悉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患者及家属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训练计划。虽然训练是漫长的过程,但护士要了解患者的心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因此,进行积极、主动、及时的康复训练是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康复训练的原则是:抑制异常的病理运动模式,建立及发展正常的运动模式,抑制肌肉痉挛、促进精细、技巧性活动的重现。由此可见,在强调患者主观参与及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患者进行教育,帮组恢复各项功能,就显得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杨微,李欢利.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4(28):26-31

[2]胡静.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5(26):514-515

[3]杨微.李欢利.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4(28):26-31

[4]黄晓兰,毛玲娣,孙英.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8):460-461

论文作者:莫茹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研究论文_莫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