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岩头镇中心小学 吴月生 322203
[摘要] 准备活动在体育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平常的教学中 ,教师对它还存在着错误的认识,模式呆板,内容单一,缺乏创新,还需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使之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准备活动 认识 模式 内容 创新
准备活动在体育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准备活动是教学的正式内容,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课的质量和效果。它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活动肢体、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它能活跃课堂气氛,全面发展身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学习。它使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一方面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使身体得到一般发展。总之准备活动组织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对学生体质的影响,伤害事故的预防都有重要的作用。回顾平常教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对准备活动的错误认识
教师的认识是教学的关键,有怎么样的认识就有怎么样的教学理念,并直接引导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认为无关紧要。没有进行精心设计,成为被忽略的一部分。出现了盲目地压缩其时间,随意教学的现象。老师认识错误,不但影响教学的设计导向,还潜移默化的错误引导了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在准备活动时,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教师不视学生的情绪,每课都是一套单调的徒手操,一种一成不变的形式,视准备活动为揉揉手腕转转脚、举举胳膊踢踢腿、扭扭屁股摆摆腰、前后左右压压腿,马虎了事。这样的任务观点,不但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而且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基本教材的学习和练习。
二、准备活动应考虑学生年龄特点
学生年龄不同,自然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也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各年级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但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活动成人化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一年级小朋友用,六年级同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生理特点。准备活动应根据学生身体发育特点,低年级以游戏为基本,中年级逐步向高年级简单易学动作过渡。也可以用同一内容不同按要求来要求各年级的学生。在准备活动时,既要有一般性练习,又要有专门性练习,并要根据男女生生长发育的明显差异,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准备活动中内容的单一
准备活动的内容单一,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会使学生对准备活动失去兴趣而应付了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各年级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让学生学习做一些简单易做的动作,或选一些活动性游戏,使学生在练习时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动作上,达到做好准备活动的目的。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四、准备活动与教学内容的脱节
许多人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知道,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如“跳高”学习之前的原地起跳练习,就是跳高的诱导性准备活动。它可以降低动作的难度,增强学生的信心,加快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在上技巧前滚翻时,除了做好一般性准备活动外,采用专门性练习胯下望天,诱导学生在未接触新教材之前,先初步建立一个明确的“低头”动作概念;结果在进行前滚翻练习时,只要强调了蹬腿、低头、屈臂,很多学生能滚过去。
五、准备活动缺乏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在组织和编排上往往俗套、呆板。一个队形、一个位置、一种形式、一套徒手操,长期下去,学生兴趣索然。要提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要有集体形式,同时也适当采用分组进行。基本操有徒手、有器械,活动有定位,也要有行进间的。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运用。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在准备活动中,整理或放松活动不宜安排。在组织指导上应根据目的、任务、场地、气候和学生年龄特点及水平有选择地合理安排。
六、准备活动的活动量与质量
准备活动具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价值,对培养学生正确姿态,增强体质,发展较差肌肉群,特别是对小肌肉群和关节韧带的发展以及掌握基本技术动作都有积极作用,有些老师对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掌握其难度、强度、时间、次数与学生年龄特点、水平、气候及与基本教材的关系。例如:天气太冷,应选择运动量大些的动作,重复次数多些的连续操等形式活动。
综上所述,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使之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总之,高质量的准备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有助于形成锻炼的习惯,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
论文作者:,吴月生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学生论文; 专门性论文; 动作论文; 内容论文; 教材论文; 既要论文; 年龄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