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的扩大及更新,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人们也意识到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如今,城市人口剧增、资源缺乏、环境恶化、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近年来,在国内环境景观建设方面兴起了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等绿色生态设计之风,但更多的只是提出一些概念性设计名词,没有了解景观生态设计的内涵,没有考虑到景观设计中的植物元素能不能适应当地气候及地域等环境特征,单纯认为景观中有花有草有树即为生态设计,并没有将生态学原理及运行机制真正运用到景观规划与设计中。
1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特点
与普通园林绿化工程相比,生态园林绿化的设计特点如下:(1)在绿色景观规划设计中,尽量采用可再生材料,体现施工材料循环利用理念。(2)尽量避免园林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提升舍弃材料排放与生态吸收之间的平衡性。(3)高度关注人工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友好融合,提升园林绿化景观的整体性以及协调性。(4)根据园林工程建设区域的风土人情、自然生态特征进行园林绿化规划设计,避免园林同质化,缺乏自身特色。
2园林生态景观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的园林生态环境主要包含3方面的作用。①当前的园林生态景观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改善生活环境,有利于人们休闲娱乐。②园林景观能够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使绿色植物充分发挥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③园林景观能够科学地配置植物,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3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1)节能与环保设计。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对园林工程建设区域的气候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利用阳光、雨水、地热、风能等自然能源,可避免能源利用后废弃物排放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2)灵活性和多适应性设计。在园林绿化景观的生态设计中,要求景观具有适应性特征,在外形结构方面,应适应周边环境,避免无法适应当地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同时还可减少园林建设后期对于景观的改造以及翻修次数,而这也能够提高园林工程的节能环保效益。(3)整体性设计。在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中,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需进行全面考量分析,将园林绿化与周边环境进行有效融合,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这样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
4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策略
4.1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当代生态景观园林在建造过程中,在体现基本发展的原则下,多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由于受各自生长习性以及生长环境的影响,不同树种之间具有不同的外形,且各自所需营养物质也不同。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可充分引用此差异性,勾勒出不同的景观风采。植物带来的空间视觉感受对于整体设计氛围的营造具有良好的引导性,也可在建设过程中,依照不同的植物习性予以分区培育,对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予以不同层次的划分。既可以形成一定数量的生态绿色群落,又可保证景观设计体现出空间层次性和生态设计性。
4.2坚持因地制宜
为了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需要对园林工程建设区域土地的酸碱度、肥沃程度进行现场勘察,然后根据园林工程的使用功能进行优化设计,避免对园林工程建设区域的小气候造成破坏。人类活动会对城市土质造成较大不良影响,对此,在园林工程种植前,需对园林工程土壤进行改良处理,比如,可采用蘑菇肥改良土质。另外,还需妥善处理好绿化景观与建筑工程的协调性,应用有效的搭配和修饰方式,使得二者能够形成有机整体。
4.3坚持生态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稳定性的基础。针对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组成少的特点,逐步、适当增加自然成分,协调城市的景观构成;在注意补充自然成分的物种多样性,避免出现园林建设中物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状况,构建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有助于物种多样性的实现。
4.4处理好园林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
在园林植物种植方面,如果种植密度控制不当,则不利于物种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对此,应根据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严格控制植物种植密度、容量、性状、大小等。比如,园林工程的空间格局规划,应尽量采用集中开敞空间,而对于建筑空间,应注意疏密相间,同时提升绿化景观的视觉多样性。
4.5坚持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和谐统一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对生态园林的规划。生态园林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当代城市的发展目标,并且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城市景观的维护,进一步实现生态设计的相互融合。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其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生态设计应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还要有效结合当下时代发展所需进行不同程度的创作,并完善生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以符合当下现代城市景观园林的建设目标。
4.6采用节约化设计方式
在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建设全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的能源以及资源,为了有效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量,应注意采用节约化设计方式,综合考虑施工材料的选用、施工应用和使用管理等,具体如图1所示。通过对图1进行分析,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硬质景观材料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可回收利用性,并综合考虑硬质材料开采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消耗量。(2)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在原材料的运输、装修等环节,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同时,施工现场还会产生噪音、粉尘、废料等污染,对此,在园林工程设计中,应选择对于施工环境影响比较小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3)在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维护管理时,也会产生能源以及资源消耗,如园林照明、景观用水、植物灌溉、病虫害防治等。(4)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可能需要营造人工湖等水体景观。在人工湖的开挖和建设中,需要注入大量水资源,如果水池铺地材料的透水性比较差,则会影响地下水补充,同时还会造成水池排水系统负荷的增加,对此,在景观设计中也需对其进行综合考量。(5)在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废弃和改建时,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硬质景观的破坏比较明显,为了实现对于施工材料的循环利用,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可循环利用的施工材料,或者采用可降解的施工材料,这样能够有效延长园林绿化景观的使用寿命,提升园林工程的生态效益。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建设不仅要从景观视觉角度出发,更应该结合生态学原理并准确运用在其中,将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综合考虑,才能在创造出优美城市环境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成华.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特点与设计方式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7):97.
[2]封心宇.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思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4):238.
[3]王敏敏.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73.
论文作者:罗俊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景观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生态论文; 园林论文; 植物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城市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