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探讨论文_马建国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探讨论文_马建国

马建国

新疆七星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30000

摘要:当前,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新技术和新建材的引进,为建筑混凝土施工带来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严格的科学施工规范,全面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本文在此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裂缝

前言:混凝土技术对整个房屋建筑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质量好坏关系着整个房屋建筑的质量。它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以及日后的使用安全性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混凝土的施工,要严格的执行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技术,通过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来给予保障。

一、做好混凝土施工前的工程设计工作

为达到预定的结构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重视结构的设计。避免复杂形状结构和密集的配筋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因为易于施工的混凝土设计结构,其施工质量就易于得到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好。在相同断面的结构构件中,应避免过多的纵向钢筋突变性截断,以防在该断面处形成过宽裂缝。

二、采取措施科学选择混凝土施工的材料

要科学选择混凝土的施工材料,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科学的选择骨料,即在选择粗骨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骨料的质地、针片状颗粒的含量、级配以及最大颗粒的直径等,最为合适的粗骨料直径为一到四厘米,在选择细骨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骨料的细度模数、质地、有害物质的含量以及级配等,细度模数需要控制在0.7-1.5之间,而有害物质的含量需要控制在2.1%之内;二是要科学的选择水泥,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标准与要求以及对水泥强度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品种与型号,一般情况下普通的混凝土多选择硅酸盐性质的水泥,但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水泥的质量与性质进行试验检测;三是科学的选择外加剂,在选择外加剂的过程中需要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资质与质量合格证书进行检验,并选取一部分样本送到专门的实验室进行质量检测,以保障外加剂的质量安全。

三、做好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几个技术要点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实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施工要求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一般情况下,不得采用经验配比;应注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泌水,避免离析,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同时,应提高混凝土作为非均质材料的宏观均匀性,避免产生薄弱区域;最后,可以通过掺入合适的掺合料,用性能优越的外加剂,改善水泥基体与集料的界面结构状态,提高界面粘结强度,从而提高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提高混凝土构筑物的整体抗变形能力。

2、混凝土运输与泵送

在运送的过程中, 运送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所以我们在对混凝土的运送中要对混凝土运送的距离和运送的时间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计划, 确保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的位置不会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如果混凝土在运送的过程中时间过长, 就会使混凝土出现凝固的现象, 造成卸料的困难, 影响施工的速度, 为了避免混凝土在运送的过程中出现凝固的现象, 我们可以采用在运输的过程中进行桶内的搅拌, 确保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结构上保持均匀, 有时候也可以采用现场进行二次搅拌的方式, 保证混凝土的结构上的均匀。

3、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将要初凝时,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如果在浇筑之前,混凝土已经出现初凝现象的话,那么还要对其进行一次强力搅拌,待到混凝土的流动性恢复之后,才可以入模。如果混凝土在浇筑之前,已经发生离析现象的话,那么也要对混凝土进行重新搅拌,这样以后才可以对混凝土进行浇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避免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离析现象,那么对于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就要保证在2m以内。在对楼板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对于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保保持在1m以内,不能出现太大偏差。如果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都超过上述规定的高度,下料时,就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进行施工;一般都是采用木板钉成溜槽,在表面包上铁皮,在使用过程中,要保证其水平倾角在30°以内;一般来说,串筒的每节筒长大约在70cm,采用钩环连接每节筒,采用薄钢板制成串筒,并且在串筒内加设缓冲挡板。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分层进行浇捣,还要保证能够随浇随捣。

4、混凝土振捣

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要求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援盖整个坡面,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5、温度控制

选择干硬性混凝土,加入混合料,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除此措施外,在拌和混凝土时,采取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的方法,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也要随时准备好温度散发,创造更多的散热途径控制混凝土温厚。

6、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12 h 内可采用薄膜加麻袋覆盖, 淋水保湿, 对于普通混凝土浇筑完后要不少于7 d 的保养, 对于添加缓凝外加剂的混凝土或者抗渗混凝土要有不少于14 d 的保养。浇筑后72 h 内, 不可以在上面进行任何活动。应减轻堆放重物对现浇混凝土板的冲击影响。施工过程中临时荷载应在设计规定的荷载限值内。

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在结硬过程中得到适当的保护, 按规定期间达到要求的强度, 减少收缩, 防止出现开裂或受冻等现象。现场施工由于条件限制, 在常温季节可采用自然养护的办法。为避免混凝土成型后水分蒸发过快, 保证水泥水化过程正常进行, 防止混凝土干裂, 应于灌筑后一定时期内加以覆盖, 及时浇水,使之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对于大面积的外露结构, 如地坪、楼板、屋面等以及拆模后仍需浇水养护的结构, 也可采用乳胶、树脂溶剂等化学品调制的溶液进行喷洒, 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一层塑料薄膜, 阻止水分蒸发, 以达到养护的目的。在炎热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下, 则须另设保护措施。

四、混凝土裂缝处理

一旦出现裂缝,要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合适的策略,对裂缝进行修复和填充,避免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而导致工程质量黑洞。常见的方法有树脂灌注法,灌浆法,附加钢筋法以及自闭合法。环氧树脂是最常见的裂缝灌注材料。它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并能抵抗混凝土所遇到的大多数化学侵蚀,树脂可以灌入到0.05mm的裂缝。除某些特殊的环氧树脂之外,当裂缝是活动的、有渗漏的、不能干透的或者裂缝数量极多时,通常不易采用树脂灌注法。对于体积水坝、厚混凝土墙、或者水工结构的岩石基础上的裂缝,有时通过注入硅酸盐水泥砂浆来密闭。采取附加钢筋法修复裂缝时,在修复初始阶段对裂缝进行隔离,在裂缝贯穿平面90°方向进行钻孔,将钢筋插入孔内的过程中同时注入环氧树脂,使钢筋与裂缝合为一体。自封闭方法主要基于水泥浆中氢氧化钙炭化的原理,形成具有机械粘连作用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钙的晶体,这种修复手法使用的条件是潮湿的环境。

五、结语

综上,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做好混凝土的施工工作对于确保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采用有效的措施,掌握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及强化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包艳琴.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6)。

【2】叶湛源.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 技术与市场. 2011(03)

论文作者:马建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探讨论文_马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