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种建筑由于不同的功能、规模、地位、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一体化设计作为当代建筑设计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一体化的设计方法是值得理解和系统总结的。
关键词:建筑景观;环境;一体化设计
前言
建筑景观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每一个普通的人,要为环境而设计,亦为人而设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建筑,景观与人的和谐。真正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破坏自然、破坏生态,也不是钢筋水泥丛林的高楼大厦,而是自然和文化的天人合一,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充分利用自然原本的环境和原有的特色,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1建筑景观一体化的设计理念
当今世界所有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都有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它体现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它关系到我们生存环境的真正归属问题。随着景观事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以人为本地设计理念不容忽视,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设计当中去而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口号。在今后的设计历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发展。景观建筑学关注的对象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既强调人类的发展又关注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景观建筑师的最终目标与服务对象是人与自然,规划设计应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自然与人文的过程、保护自然与人文系统、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利益,使二者达到最佳的平衡。所谓在建筑和景观设计时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求我们保护好大自然环境,给人类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而不是强调人类对自然生态、自然资源的过分开发与占有;强调城市规划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以自然、人文的可持续发展来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具体设计中能更深层次地体现对人多方面的、多方位的关怀,这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观。
2建筑景观一体化环境设计的要求
2.1视觉形态一体化
形态要素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之中,观看物体,最直接最容易使人感受到
的,就是它的外观形式。形式是物体的表面特征,是物体呈现出来的最表面的东西,也是最容易感触到的。建筑和景观给人直接的感觉就是观感,也是最基本的感受。人们通过对场景整体形式的观察,感觉到其形象,并通过联想,进行升华,形成一种与形状有关联但又脱离了形状实体的感触。对于不同形式的场景组合人们会有不同的联想与感受。人们丰富的想象力,给建筑景观一体化形式以广泛的表达力,靠这些联想赋予各种物体不同的情与态,使设计更加具有品味,性格和内涵。
2.2建筑功能一体化
创造多元功能的建筑环境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具有美化建筑环境的作用,从而创造出良好的购物、工作环境。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建筑公共活动场所和设施的重视,导致建筑环境恶劣,造成建筑与城市周边环境不协调的一个原因是建筑过强的自我意识。不少建筑不能与周围建筑、环境很好地沟通、融合,造成建筑与环境的格格不入,建筑景观一体化能够使建筑和城市的过渡,使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彼此渗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景观一体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对建筑环境的优化作用,创造出优美的建筑环境,提高建筑的活力,是现代社会对建筑空间设计提出的新要求。
2.3建筑生态一体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存在很多环境和城市问题。生态城市建设思想的普及有助于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保证提高生活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20世纪末,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讨论。很多专家学者也在探索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道路,王建国教授提出了“绿色城市设计”的发展理念。很多城市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口号,城市生态环境确实有不少改进。但很多城市对“生态城市”的认识仍停留在简单地增加绿化率的阶段,主要关注自然生态,对人工生态的价值了解很少,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上的认识还有不少误区,还需要不断加大生态城市建设思想、策略和手段的普及。
3建筑景观一体化环境设计的具体措施
3.1功能定位一体化
地上与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需要全面认识场地、周边环境乃至城市领土景观,把握场地与周边环境及城市之间的关系,对场地进行准确的项目定位。某广场项目位于核心商业圈内,规划用地面积约1公顷。场地近正方形,北邻开盛大厦地面停车场,南侧为绿地及十字形硬质铺装。广场功能单一,与周边用地和交通系统缺乏组织,人车混行现象严重。景观设计依据规划要求,将地上园林景观与地下空间开发统一定位,并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以乔木为主的地面绿化休闲广场和地下开放式的商业公共空间及底层停车库。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将周边商圈连通成为一体,并提高场地绿化率和绿地覆盖率,增强城市中心的活力与吸引力,满足生态、休闲、健身、交流、购物等多种需求,成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体。
某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6公顷,被商场、住宅等建筑包围,是多种业态和居住功能的高度混合地段。由于周围土地价值的不断提升,场地面临着逐步被占用的危险。景观设计对于该地块的功能定位是:地面部分通过人工覆土形成微地形起伏的休闲公园,结合地下建筑弧线形的采光顶及入口玻璃壳体,形成轻松的空间形态与节奏,为周边的居民和消费者提供休息交流的舒适环境。在现代社会,人们日益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城市空间功能的多样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地下空间是城市多种功能的载体,与地面绿地的一体化开发不仅功能互补,延伸两者的资源,拓宽使用人群的范围,同时激发了使用者的潜在需求,为地上的活动空间注入新的活力与能量。
3.2空间形态一体化
空间形态一体化设计打破了单一的空间设计过程,将地下空间与地表空间紧密结合,进行统一的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设计,塑造整体和谐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开盛广场项目地上部分与周边环境呼应,采用规则式布局,构图基本对称,形成西北-东南走向的主轴线和以某大厦为背景的南北向次轴线。轴线中心的下沉广场起到统领地上、地下整体空间的作用。它满足了地下建筑侧面采光和紧急疏散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地下空间的方位识别,提高了地下空间的趣味和通透性;其次,形成的下沉院落有利于场地和室内自然通风。下沉庭院的大台阶可供游人休息、交流和观赏景物。在项目中,由于周边的建筑将绿地围合成一处封闭的空间,采光顶及入口的玻璃壳体成为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可以直接从各入口建筑夹缝中看到,增强了导向作用。另外,设计者将地块北侧及东侧局部抬高0.4米,地下一层顶板降低0.3米,在此高差之上设计起伏的微地形。并在地形上种植层次丰富的植被,结合弧线形的采光顶创造出绿意盎然、富有趣味的空间。地上与地下空间的一体化打破了地上与地下独立开发建设的传统,强调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流通与互动,地上与地下的分界变得模糊。地上层面并不仅仅作为地下空间的入口,还是地下空间的有机生长。同样,地下空间也作为地上空间的向下延续,从而摆脱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限制,激发城市空间活力。
结束语
在一体化的设计中,规划的建筑设计是与景观设计同步进行的,景观设计应该是作为规划构思的一个重要组成,一起是贯穿于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同时也应该对规划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这样的一体化设计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绿色、生态、环保为当今人类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罗卿平,李雯.小区景观、规划、建筑的一体化设计[J].新建筑,2015(1):79-81
[2]柳建华,顾勤芳.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李晓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建筑论文; 空间论文; 景观论文; 地下论文; 城市论文; 环境论文; 地上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