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_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_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和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特征论文,趋势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宏观经济形势日益趋好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微观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诸多原因造成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悬殊较大,地区差距十分明显。为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东部和中西部均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加快中西部发展,目前是我国历史上不同地区以市场经济为调节机制竞相发展本区域经济最为活跃的时期。本文拟结合全国25个省、区、市三季度经济预测数据,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呈现的新特征和新趋势予以探讨和分析。

一、东西部经济合作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一轮缩小地区差距发展战略,绝不能象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再以人为压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为代价,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由东部地区创造,控制和忽略东部经济发展,一味强调均衡发展,将会导致资源投入产出效益的下降,最终降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缩小地区差距应更多地依靠市场这个杠杆来调节,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和自由流动。

东西部经济合作恰恰是一种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区位利益为驱动,地区间通过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方式。它之所以有广阔的前景和持久的生命力,原因在于这种方式不仅促进带动了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而且为东部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充裕的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是东部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件之一,充分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今年4 月份,在西安召开了“97中国东西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江苏、上海、北京、安徽、陕西、甘肃、四川等12个省、市、区代表团,就东西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洽谈会仅仅五天时间就签订横向联合项目合同305个,项目协议306个,总投资额达76亿元,也是历史上东西合作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今年6月底, 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又在沈阳主持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区经协办主任座谈会”,与会代表就全国区域经济协作横向经济联合等问题广泛交流了经验和成功作法。上至中央政府下到不同地区的高度重视把东西合作推向了更高层次,赋予了更深的经济涵义,它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可行有效途径,目前东西合作项目正在各地区以前所未有的高涨势头全面展开。

东西合作的成效是极为显著的。从单个省来看,东部和沿海的14个省、市将6.7亿元资金西移青海,联合开发各种资源, 在全省建成联合工业项目483个,使青海工业走上集约化经营的轨道, 去年全省工业产值创造了同比增长10.3%的较高水平,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0%。从整体中西部来看,各种东西合作项目给中西部带去了宝贵的资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促进中西部经济增长加快。1996年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已经快于东部地区0.9个百分点, 西部经济增长也越来越接近东中部。今年二季度中、西部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再次超过东部地区,预计三季度中、西部的山西、吉林、安徽、河南、湖南、四川、青海等省GDP增长均将超过10%,分别增长10.5、10.3、13.0、12.4、12.3、10.3和12.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高速增长。东西合作受益的绝不仅仅是中西部地区,东部企业“西进”基于许多自身需要。一是抢占市场的需要,二是寻求新的生存空间的需要,三是寻求比较效益的需要,四是保证能源原材料供应的需要。1995年上海白猫公司与四川万县一家亏损多年的日化厂合作组建白猫(四川)有限公司,东西合作使白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

二、地区经济产业结构趋同化已引起大多数地区的注意

市场经济有别于计划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生产经营者可根据市场需求、盈利状况自由进行产业转移、产品调整,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样做对于繁荣经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消费需要有积极作用。但由于某些地区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追新,导致区域经济产业趋同化、行业高度集中等问题日益严重。资料表明,我国一些主要产品的趋同度(生产该产品的地区数占全国地区总数的比重)相当高:纱布97%、自行车80%、手表83%、冰箱80%、洗衣机80%、电视机90%、钢材97%、平板玻璃93%、水泥100%、化肥97%、机床93%、汽车87%等等。 趋同化较强的产业格局使国家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处于非优化配置状态,行业竞争加剧,企业无法以低投入形成高产出,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发展。而且,目前的产业趋同是在资金和技术上都比较密集的高产业层次上的重复投入,不同于前一轮加工工业低产业层次上的重复,调整起来代价也更大。

现在很多地区已充分认识到产业趋同化将给本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恶果,相当多的地区采取严厉措施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和防止各种重复建设,进而发展适应本地技术、资源状况的地区经济。

山西省是一个煤炭大省,为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化,他们坚决把与兄弟省雷同、自身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如纺织工业、部分制造业,压缩甚至放弃掉,集中财力、人力大力发展煤炭工业,并制定了煤炭工业从初级资源开发到产品深度加工,最后利用煤炭能源发展高载能工业的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在东部地区各省、市轻工加工工业遍地开花的情况下,江苏省率先将电子产业、机械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本省支柱产业加以发展,独辟蹊径使江苏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今年以来,为防止各种重复建设,江苏省新近建立了热点产品许可证制度和项目审批责任制。规定凡属热点产品一律实行审核备案制度,并由省计经委发放投资许可证。与此同时,该省还实施重大项目审批责任制,建立定期审批项目汇总评审制度,对确属新的重复建设,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一经发现某地区有此类情况,要对该地区或行业进行整顿,整顿期内停止审批一切新上项目。

依托自身优势,形成区域间合理分工协作,改善和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化已成为多数地区的共识,也构成了新形势下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给中西部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资产重组、结构调整是我国近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也是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同是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则有不同的内涵。东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资产重组、结构调整重点在于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兼并、收购以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带头作用,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使生产向更高水平发展,这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改革和调整。中西部地区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则更多地着眼于改善过去重型化的畸形产业结构,增加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轻工产业。此外,还要为过去投资建成的需要良好协作条件的机电工业、军工企业,开发、配备相关配套行业,或者将其中一部分进行转行转产改造,主要目的是使已有的庞大工业生产能力重现生机。所以,中西部的资产重组、结构调整是一种“雪中送炭”的改革和调整,它对于中西部经济振兴,经济飞跃,对于改善落后地区造血功能具有特殊意义。

安徽省过去主要以煤、钢、铁和石化等重型工业为主,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迟迟得不到提高。近年安徽省通过兼并、联合、合并非轻工亏损企业组建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轻工企业集团,形成了家用电器、日用化工、酿酒三大轻工支柱产业。1996年安徽省轻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跃居全国第9位。实现利税22.8亿元,经济效益仅次于山东、 广东、浙江三省,一跃进入全国轻工业“四强”之列。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轻工业同比增长为16.6%,比全国平均速度高2.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根据预测,安徽省今年三季度工业生产将增长21.6%,轻工产值仍以超过20%的高速度增长。中西部的河南、江西、湖南、陕西也走过了与安徽省相似的轻重工业结构调整之路,而贵州、青海、云南、宁夏、新疆和四川等省则主要利用东部产业转移、东西经济合作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国家计委有关人士透露,“九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对三线军转民调整单位予以扶持和帮助,实行给投资、给政策的“双给”政策,并以此作为国家扶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结构重组使以安徽、河南、江西、湖南、四川、陕西等省为代表的中西部工业经济正在迅速增长,业已形成了在全国知名度很高、市场占有率甚大的长虹彩电、康佳如意电器和美菱冰箱等拳头产品。随着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到位和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工业经济将会继续呈现加快增长势头。

四、中部地区消费需求持续快速运转,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区

自1994年以来,我国中部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逐渐加速日益接近东部地区,到1995年增速已超过东部地区,其后某些季度增速虽与东部地区交替领先,但总增长势头是很强劲的,今年一、二季度增长尤为突出(如表1所示)。从1994年到今年上半年, 我国零售物价几经起伏波动,涨幅从1994年11月的最高点25.5%跌到今年6月的最低点0.8%;储蓄存款利率经历由低到高和由高到低的两轮调整,股票市场也日渐火爆,但这些都未能改变中部地区消费需求增长的势头。由此说明在中部地区存在一个实实在在的、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它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继续拉动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增长。

表1三大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比较 单位:%

年份/地区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1995全年 28.3027.7928.50 27.35

1996年

1季度 23.5624.5724.22 19.75

2季度 18.8516.5520.33 17.56

3季度 15.4916.2117.75 17.00

4季度 20.0622.7219.39 16.45

全年 19.4018.8619.80 17.50

1997年

1季度 15.5015.5016.80 13.90

2季度 11.4411.9015.60 11.90

3季度(预测)

15.5513.8018.47 12.19

一季度中部地区消费品零售额以明显快于东部和西部的速度增长。1—6月份中部消费需求同比增长16.8%,东部和西部分别增长12.3%,中部增长比其他两个经济地带分别快2.6和4.5个百分点。预计,三季度三大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依次为:中部18.5%、东部14.7 %和西部12.3%,中部地区连续3个季度稳居消费领先增长的地位(如表1所示),在近年尚属首次。地区内部消费增长较快主要为近年经济发展较快的安徽、江西、河南等省,今年以来,黑龙江、山西等省消费增长也在明显加快。

中部地区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

首先,中部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部地区通过近几年结构调整,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经济增长日趋加快,消费品供给大幅度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提供了物质保证和收入保证。1996年中部地区GDP增长快于东部地区0.9个百分点,中部的河南、湖北等地经济增长规模列入全国前十位。各地汇总结果表明,今年二季度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比东部和西部快0.8个和0.5个百分点,其中安徽、河南、湖南GDP增长分别为11.5%、12.0%和12.5%, 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三季度中部地区GDP仍保持较快增长。

其次,消费需求增长有一定的阶段性。改革开放初、中期,在国家优惠政策作用下率先发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商品供给琳琅满目,居民收入成倍增长,人们消费需求极为旺盛,那时东部地区完全领导着我国消费增长的潮流,相比之下中部地区消费需求的增长则很有限。如今,东部地区消费基数不断增大,发展相对趋缓,生产成本增加,也使居民收入增长受到一定限制,加之,东部居民相当部分基本耐用消费品在80年代中期已集中超前地得到满足,而更高挡次的消费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难以形成大的消费热点,因此,总体来看,目前东部地区消费需求增长较为平缓。由于中部大多数地区没有赶上第一轮消费热潮,居民还有相当部分消费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消费需求待开发的领域甚多,虽然没有出现带动全国的消费热点,但区域内小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这些区域性的消费热点源源不断地支持着中部消费的强劲增长。

第三,农民收入增加支持了中部农村市场繁荣。中部诸多省份是我国农业大省,近年国家不断出台对农业的扶持、保护政策,我国农业生产连续几年大丰收,国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并再三强调减轻农民负担,确实保证了农民增产增收,中部各农业大省是首当其冲的受益者,1996年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763亿元,收入增幅高达25.70 %,超过西部21.5%和东部19.8%的增速。今年我国夏粮再创历史新高,13个夏粮主产区增产100万吨以上的只有4个省,中部的河南(增产317万吨)、安徽(增产130万吨)力拔头筹。同时湖北、安徽、 河南等农业大省积极贯彻中央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夏粮的指示,农民踊跃卖粮,收入也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加,购买力增强是中部地区消费市场迅速发展的有利因素。根据农民消费习性和现有基础设施状况,研制、开发物美价廉的农村型消费品,是中部农村市场进一步扩容的关键。

第四,中部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改善。随着中部经济的发展,铁路、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京九铁路投入运行、新亚欧大陆桥建成、太旧高速公路铺设、经济监测预测系统建立等等,均使原本闭塞、落后的中部地区与外界有机联系起来。

五、扩大外贸出口成为各地区今年经济发展的重点,但东部地区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方面仍占明显优势

今年以来,随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趋缓的影响,相当部分地区把提高经济增长的着眼点放在扩大出口需求上,以往外贸出口增长较慢中西部省份,1—6月外贸出口有上乘表现,在出口增长超过30%的11个省份中有8个中西部省份。

国家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给重点行业出口以资金支持,以及外贸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客观上为各地区扩大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继中化之后,今年国家将中粮、中外运、中纺、东方等国有大型外经贸企业列为国家外贸综合商社试点企业,同时组建了对中技、五矿两家国有外贸公司上市,标志着国有大型外贸企业在资产重组、筹资融资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外,把多数中小外贸企业由传统的收购制改为代理制,利用相对稳定的客户来源,成为进出口的中介。而农村的地县级外贸公司则走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国家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进展给各地区外贸出口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天地。与此同时,各地区自己也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出口。如广西省上半年抓住机遇,努力发展一般贸易和边境贸易,同时狠抓三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还积极开展国际承包和劳务合作,通过劳务输出带动国产设备出口,上半年外贸出口同比增长高达60.5%,居全国第二位。四川省推进外贸出口有三招;一是工贸企业相结合进行实业经营。即加强外贸企业与工业企业的整体或部分有效资产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外贸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收购兼并工业企业,建立新的出口基地。二是鼓励外贸企业发展多种经济经营,走高科技,高创汇,高附加值发展的路子。三是对外贸企业实行股份制经营。

内陆地区由于外贸出口基数小增长速度有明显提高,但出口总额比较有限。而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开拓市场有方、出口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以及国外客户相对稳定,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贸上仍比其他两个地区具有明显优势。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省外贸出口在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30%左右的增长,外贸企业实现盈利也远高于其他两个地区。随着去年下半年出口增长逐渐加快,基数相对增大,今年下半年出口增长将会有所放缓,但根据地区季度预测,三季度东部地区出口增长仍高达22.5%,其出口总额占全国总额比重也由上半年的78.7%上升为82.04%。三季度中、西部的外贸出口将分别增长8.1%和17.7%。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数和合同外资金额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从利用外资区域结构看,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下降幅度低于沿海地区。但总的来看,由于东部特有的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大量外资仍然集中在沿海地区,而且外商对东部投资呈现新的特点。①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所占比例明显提高,项目平均协议外资规模明显扩大。北京市1—6月份,新批千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29个,协议外资7.14亿美元,占协议外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3.9%增加到81.4%。②外商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外商对东部沿海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加。北京市上半年第三产业项目平均投资额猛增,投资第三产业的外资占协议外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41.3%提高为52.7%。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广东省利用外资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行业,国家虽然于去年调整了外经贸政策,但广东省仍保留了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外资实行优惠政策的规定,此举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外商对广东投资的热点,吸引了大量外资投入。③外资到位率高,增资扩产现象较普遍。投资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到外商投资的取舍,东部沿海各省注重营造好的投资环境,保证了外资到位率高和不断对项目追加投资,增资扩产。福建省在推进新一轮创业中,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切入点。省里新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切实保障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并认真办好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和外商投诉协调中心。多年来,福建省福州市与外商签订的投资合同一直保持较高的资金到位率,去年该市外商投资到位率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三。较好的投资环境也使外方企业纷纷对福州市对外项目增资扩产,去年和前年先后有312家外商企业增资,增资额达20亿美元, 占该市同期批准外商合同资金总额的60%。

六、各地区下大力气解决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问题

随着改革深入,富余职工下岗分流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据统计,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中,减发工资的职工人数为1096万人,全国下岗职工已达1500万人,困难职工和下岗人数达到历年来最高点。80年代以来,中西部大量劳动力流向沿海发达地区,既促进了沿海经济发展,又使中西部劳动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为反过来发展中西部积累了人才和技术,那时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区域性的。目前则是各地区普遍面临职工下岗分流,失业增多的问题,它已成为困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从东部到西部,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纷纷出台政策措施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并取得一定成效。为解决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各地区采取的政策措施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发挥地方政府行政调控能力,制定利于再就业的政策;第二类是向招工单位发放安置费,鼓励其吸纳失业下岗位人员;第三类是对招工一定数量的单位,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还采取划拨专项基金和劳务输出等办法。

第一类做法的主要代表是广东省。目前,每年广东省新进入就业市场的人员规模庞大,还仍有大批职工从企业下岗,就业工作压力很大。为此广东省政府制定了“再就业工程计划”,这个就业工程包括组织领导、政府扶持、资金支持多项内容。它将1997年定为全面推进再就业工程的第一年,要求全年安置就业8万人左右,使失业职工再就业率达65%以上,年失业率控制在3%。此外, 该省还制定促进再就业的相关政策,一方面调整招用外来劳动力的政策,以腾出部分就业岗位满足本地劳动力需要,另一方面鼓励有岗位空缺的用人单位借用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

第二类做法的代表省份是新疆自治区。位于西部的新疆拥有10万下岗职工,区内采取了15种安置下岗职工的方式,由于措施得力,目前已有近3万人再次就业。 他们的做法是:招收下岗失业职工一律免收职业介绍费;招收企业下岗职工, 按用工期限, 由劳动部门支付招工企业1000至15000元不等的安置费;招收社会失业人员, 可将本人享受的失业救济金未支付部分划转给安置单位或按签订合同期限支付一定数量安置费。

第三类做法是一种较综合和全面的措施,其主要代表省份是四川省。他们的做法是对每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超过从业人数60%以上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和生产自救基地给予减免税扶持;对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或自谋职业的经营单位,工商部门优先办理注册登记;将每年财政收入的5‰和上年筹集的失业保险基金的20%,建立再就业专项基金, 用于下岗职工转岗培训。该省劳动部门还在广东、福建等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分期分批输送下岗职工前往就业。

各省区所采取的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措施,值得国家劳动部门总结推广,也给未采取措施的地区提供了启示和经验。各地区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对于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我国深化企业改革,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证。

标签:;  ;  ;  ;  ;  ;  ;  ;  ;  

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_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