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关系论文_周玉琼

周玉琼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昆明652100)

【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上消化道症状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其中对照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均呈阴性,而观察组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呈阳性。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镜活检与Hp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p检出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Hp检出率(17.5%),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差异较显著(P<0.05)。 结论: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问题之间的存在一定的关联,两者可互相作为依据进行诊断,对临床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症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癌前病变

前言: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可产生一系列上消化道症状,而上消化道症状作为消化道慢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对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生起着重要的预示作用[1]。因此,尽早对上消化道症状进行诊断与治疗,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预防上消化道肿瘤的关键[2]。本文选取了16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上消化道症状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其中对照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均呈阴性,而观察组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呈阳性。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并排除其他重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男:48例 女:32例;年龄:28-67(43.6±6.4)岁。

【观察组】:男:46例 女:34例;年龄:29-68(43.8±6.1)岁。

两组患者的组间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值>0.05。

1.2 方法

胃镜活检:采用胃镜进行检查,并获取患者的胃粘膜组织标本,随后进行病理检查。采用HE染色法[3],不同的胃粘膜粘液造成的染色结果也不同。对肠上皮化生、上皮不典型增生以及性萎缩性胃炎等病理情况进行记录。

HP感染检测:检测前患者需空腹2h以上,采用卡式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型号YH04D)进行HP感染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编号并录入统计资料库中。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检测结果。

(2)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病理表现结果:包括肠上皮化生、上皮不典型增生以及性萎缩性胃炎等病理表现。

1.4 统计学

将参与本次研究的160例慢性胃炎患者数据资料全部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文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法进行对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法进行对比,当P<0.05时,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的Hp检出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Hp检出率(17.5%),差异较大(p<0.05)。从此项数据结果可以看到,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情况与临床初诊断的结果基本一致,详细数据可见表1。

3 讨论

3.1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类胃里面生存的唯一微生物,当人体胃粘膜免疫屏障受到损失的时候,幽门螺杆菌能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粘膜表面的粘液,突破胃粘膜屏障,从而寄生在靠近胃粘膜上皮中。在胃里会释放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生物胺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引起的炎症可导致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一系列癌前病变[4]

3.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作为上消化道症状最重要的发病原因[5],其Hp感染检测结果若呈阳性,则往往说明患者体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症状的问题。Hp感染检测作为现代医学细菌检测的医疗技术,可对幽门螺旋杆菌等多种细菌进行检测[6]。当患者的胃粘膜组织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细菌会慢慢的侵入胃部组织,导致内环境的改变从而引发胃粘膜病变[7]。因此,Hp感染检测可有效确定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在上文的研究结果中,上消化道症状呈阳性的患者Hp检出率为87.5%,明显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患者的Hp检出率(17.5%),差异较大(p<0.05)。此组数据也充分表明了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之间存在相互验证的关系。如果患者存在Hp感染,则说明患者的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有很大关联;若患者不存在Hp感染,则说明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及病变问题的致病因不在细菌感染。

3.3胃粘膜作为胃壁的最内层,若胃粘膜的分泌功能发生病变而受损,其胃酸的分泌量会发生异常,从而引发炎症或组织功能障碍等问题[8]。胃粘膜癌前病变作为胃镜检查的检测项目,其结果与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发病趋势存在很大关联。在上文的另一项研究结果中,通过两组患者的胃镜病理检测发现,上消化道症状阳性患者的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上消化道症状阴性的患者(P<0.05)。此组结果虽然验证了患者的上消化道症状与胃粘膜病变的相关联系,但却无法指出病变部位为上消化道症状,若要确诊,还需进行临床进一步的诊断[9],因此,上消化道症状与胃粘膜病变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不是很紧密。

小结:通过上述的研究与探讨,本文认为,Hp感染对诊断上消化道症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胃粘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联虽然并不算密切,但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日趋完善与优化[1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工作进行有效的改善,并且可作为相互证明的诊断依据。由此可见,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对与上消化道症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实用价值很高,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11],值得应用与推广。对于HP致病机制的研究已初步揭示了一些有关的细菌因素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所以当出现上消化道症状、HP感染及胃镜下有胃粘膜萎缩、病理检查出现肠上皮化生时,应提高警惕[12],作好早癌筛查工作,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甚至挽救一个家庭。

【参考文献】:

[1]孙启旭.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关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2):15-16.

[2]王红梅,李瑞阁.急诊有消化道症状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03):349-351.

[3]高海元,黄晶.有消化道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2):103-104.

[4]张微,刘纯杰.胃癌#专题讨论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发生的机制[J].中华医学杂志,2008-03-0177-05:101-102.

[5]蒋成佳,詹广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11):2779-2781.

[6]谢琼,卢月月,易宏锋.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10(03):319-322.

[7]高蔚梅.422例以消化道症状就诊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2):12-14.

[8]马雪梅,赵静,杨泉萍.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0):86.

[9]焦春花, 林琳, 陈晓星,等. 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及其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J]. 江苏医药, 2012, 38(24):2952-2954.

[10]佚名. 癌前病变及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J]. 陕西医学杂志, 2018, 47(11):58-60.

[11]王裕宣. 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 2016, 37(10):2779-2781.

[12]印红军, 朱阳春, 华召来, et al. 贲门黏膜癌前病变与胃不同位点Hp感染关系的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01(23):29-30.

论文作者:周玉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关系论文_周玉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