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输液厅 230001
摘要:目的 探究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输液的学龄前儿童68例,按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3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4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依从性及一针见血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总依从率88.24%、一针见血率64.71%相比于对照组52.94%、64.71得到好转,P<0.05。结论 通过干预措施的应用增加了患儿的依从性,提高了穿刺率。
关键词:综合护理;学龄前儿童;输液依从性;影响
在临床中,药物或液体的补充可通过多种途径给予,但静脉输液是其中起效最快且最为常见的途径,效用受到患者的肯定,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1]。学龄前儿童年纪较小,反应性强且耐受力较低,难以控制自身的情绪,常常抗拒治疗,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扭转此种局面,将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输液的学龄前儿童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半数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68例均为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输液的学龄前儿童。患儿按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为(4.2±0.6)岁。研究组中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为(4.3±0.5)岁。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家属强行按压四肢固定,之后常规扎止血带、皮肤消毒、穿刺,为患儿输液。研究组:(1)当患儿入院时即是护理的开始,经常与患儿接触,增加见面次数,有意识的拉近护患间的距离,减少患儿的陌生、恐惧感,病室尽量布置的温馨,以植物进行装点,营造良好的气氛。(2)向患儿与家属解释输液的步骤、目的,言语上尽量通俗,告知不配合的后果,认知到治疗的重要性。(3)询问患儿的昵称,并应用抚触及肢体语言,向患儿表示关心,减少对陌生人员及环境的恐惧感,交流时多应用比喻,增加理解度,增加耐受度,言语以鼓励、赞美的话语为主,激起好胜心。(3)可应用音乐、动漫、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但不要强制安压,选择合适的针头穿刺,常规扎止血带、皮肤消毒、穿刺,动作快速、一针见血。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依从性及一针见血率。遵照我院自制的依从性量表:(1)依从:患儿配合度高,情绪稳定,态度积极。(2)一般:配合度一般,情绪较稳定,态度顺从。(3)不依从:配合度低,情绪不稳定,态度抗拒。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依从性及一针见血率 干预后研究组总依从率88.24%、一针见血率64.71%相比于对照组52.94%、64.71得到好转,P<0.05。
3 讨论
输液是护士主要的技能与工作内容,相对于成人,小儿的穿刺难度更甚,由于其合作度低,导致穿刺成功率低,临床效果不理想。传统的护理采取的是强制模式,患儿情绪激动,且出现反抗,不仅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同时对患儿的健康也造成威胁[2]。传统的护理较单一、笼统,在心理层面的涉猎较少,综合护理干预则是一种提升与深化,通过各种途径对患儿进行鼓励,增加信任度及配合度,由于小儿思想、生理均为发育成熟,极易受外界及情绪的干扰,可塑性强,以昵称呼唤患儿可增加护患间的距离,使其感受到呵护及爱意,敌对情绪降低,安全感上升,沟通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建立关系的过程,同时家属与护理人员应保持一致性,告知输液的必要与不可逃避性,由被动变为主动。言语上的激励与暗示可以对患儿起引导作用,增加自觉度,促进输液的顺利进行。
有相关研究显示[3-4],干预措施的应用增加了患儿的依从性,满意度上升,且增加了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通过有意识的对患儿应用各项干预措施,使患儿的情绪得到稳定,端正了治疗态度,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依从性及穿刺成功率提升,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
总结上述可知,综合护理的应用增加了患儿的配合度及依从性,提升了穿刺成功率,降低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值得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黄春琴.个体化护理在门诊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124-126.
[2]张萍,丁红,王瑞亭等.不同输液途径在儿童输液治疗中的应用与观察[J].上海护理,2015,15(3):66-68.
[3]胡雪琴,刘杏仙,黎晓绮等.多方合作护理模式在门诊儿童输液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111-113.
[4]贺建成.儿童输液室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36):114-115.
论文作者:张相梅,张守琴,刘恩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患儿论文; 情绪论文; 学龄前儿童论文; 见血论文; 对照组论文; 我院论文; 性及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