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应用临床路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于我院耳鼻咽喉科2017.01-2018.01以及2018.04-2019.04,2年内在我科确认就诊的患者200例,其中2017.01-2018.01为我科未开始应用临床路径100例,2018.04-2019.04为我科开始应用临床路径10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未开始应用临床路径),观察组(100例,开始应用临床路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数据整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p<0.0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认知和掌握,但临床路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而言能够更快的掌握,让患者感到更为满意。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更具疗效,对病人更有帮助。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路径;健康教育;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临床表现主要是单侧听力下降,并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等症状[1]。因为患者的病症是突发性,所以心理不一定能很好的接受,患者的消极情绪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对患者的帮助不应该仅仅是药物,还有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预防发生和加重突发性耳聋的知识,住院的流程和时间,饮食的指导等等)[2]。本文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耳鼻咽喉科2017.01-2018.01以及2018.04-2019.04,2年内在我科确认就诊的患者200例,其中2017.01-2018.01为我科未开始应用临床路径100例,2018.04-2019.04为我科开始应用临床路径10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未开始应用临床路径),观察组(100例,开始应用临床路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26~52岁,未开始应用临床路径),观察组(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24~50岁,开始应用临床路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数据整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p<0.0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病患的基本资料进行研究,表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教育。
对于观察组使用临床路径,具体如下:①首先,对于主治医生而言:在患者入住的当天就需要询问患者的病史,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详细记录在册;针对病人的病情开医嘱及相关检查单,定时查房观察病人病情。患者入院2~3天,主治医生定时查房观察病人病情并询问病人状况,完善治疗方案,告知家属病人的状况。患者入院4~17天,每天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都要按时查房,每3天教授查一次房,并对检查的结果汇总,根据治疗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每5~7天复查纯音听闻检查。②对于护士工作而言,患者入院当天,及时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相关情况(医院内部环境,医疗设备,医疗资源和饮食提供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护理评估,信息整理;协助输送中心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皮试,静脉用药);患者入院2~3天,提前叮嘱患者需要准备空腹抽血并采集标本,继续协作输送中心完成对患者的检查,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时记录。患者入院4~17天,护士执行医嘱,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对患者的心理与生活进行护理。③对患者以及家属而言,应该配合医生和护士工作,尽早熟悉医院环境(病房,负责医生和护士),耐心等待并诚实回答医生以及护士的询问,等待医生开医嘱,配合护士执行医嘱,家属应该从旁协助护士和医生的工作;患者入院2~3天,准备空腹抽血,配合护士采集样本,做相关调查,家属与护士安抚患者紧张,害怕的情绪,严格要求自身配合医生叮嘱的注意事项。患者入院4~17天,家属也需要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患者如有感到不适,应该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家属还需要提醒护士更换补液,照顾好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④关于患者的出院宣教工作,医院也应该注意相关问题。患者出院需要有教授查房确认,确定具体的疗程结束时间,并且完成患者的出院记录以及出院证明书,向患者交代具体的关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复查安排。然后由护理人员帮助指导患者办理结账和出院手续,护理人员需要交代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家属办理结账,帮助患者出院,家属一定要注意对门诊病历的妥善保管,出院小结等书面证明书,复查时需要患者及其家属携带相关病历。
1.3 疗效标准
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数据,具体包括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回馈来判定应用临床路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是否最佳。
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p<0.05,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100例,其中满意例数46例(46.00%),一般满意例数44例(44.00%),不满意例数10例(10.00%),总满意程度(90.00%);对照组100例,其中满意例数30例(30.00%),一般满意例数30例(30.00%),不满意例数40例(40.00%),总满意程度(60.00%)。P<0.0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发生跟耳内微循环、免疫、饮食、生活习惯,患者自身的情绪等等密切相关。且相关研究显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通过专业的治疗,有一部分患者的听力可部分恢复,甚至痊愈。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将发展为极重度耳聋,甚至全聋。这都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规范化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介绍这方面的知识说明,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等等,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都将对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3]。
运用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主要是从医生和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治疗技术来改进,以及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改善[4]。加强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能力,帮助突发性耳聋患者积极主动去了解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通过提高自身的意识来积极配合治疗,关心病情,自我鼓励[5]。通过护理人员的耐心,细心护理,使得患者从内心感到真正满意,增进医患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帮助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6]。只有这样,患者才能真正对护理人员感到安心和相信护理人员与医生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应用临床路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春丽.多元化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3):110-111
[2]王玉春,朱春萍,闫果珍,等.自我护理模式在突发性耳聋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16):1962-1964.
[3]李爱, 汤田. 医院社区联合健康促进中老年获取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 v.25(08):171-173.
[4]吴玲, 王俊梅, 徐美琴. 临床护理联合心理辅导对高龄突发性耳聋病人的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 2017(31):3898-3900.
[5]丁晓丽,丁永丽,鲁娟.自我管理对耳聋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12):1656.
[6]胡华.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 25(11):65-67.
论文作者:魏珊珊 郭宗兵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患者论文; 突发性论文; 路径论文; 例数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护士论文; 家属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