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因关注而精彩论文_胡朝峰

语文课堂因关注而精彩论文_胡朝峰

——语文课堂教学札记

胡朝峰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在语文的性质与地位中这样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规定说明:语文课程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对话,应该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的情感体验。本文列举了笔者的一节课堂教学案例,并反思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希望能给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平等;关注;精彩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才能感受到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能关注到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能让一堂平淡的课变得绚丽多彩。

因此,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处理、提升教材,真正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

本学期,笔者在八年级初教《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第一节课花费了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并参考部分教学设计,从自身的认识角度,设计了两个自认为较完美的问题,即“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去思考。结果是学生虽然能说出条文式答案来,但对人物的分析评价仍处于平面的、浅层次的,人物形象仍“立”不起来,而且在语言表述方面极不流畅,仅仅是一些形容性词藻的堆砌,课堂气氛沉闷,一堂课主要是笔者在“拽”着学生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笔者的灌输,让笔者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这样,笔者自身教的累,学生学的也累,很明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课后,笔者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同时在与学生和别的班级的科任教师的交流讨论中,笔者意识到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自己在备课时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案,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案,在主观上犯了错误。后来再上本课时,为了改变以上局面,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变换了提问的方式,将问题设计改为:“你喜欢不喜欢阿长这个人?请说出理由来。”“假如现在阿长还健在,你就是鲁迅,你想对阿长做点什么呢?”想不到虽然仅仅是提问方式的转变,却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以下是后一节课的部分实录:

问:你喜欢不喜欢阿长这个人?请说出理由来好吗?

生1:我喜欢阿长这个人,因为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她却能做得十分完美,又不善表白。我真的难以想象出她是怎样为“我”购买的《山海经》,因为,当时的书店很小,而识字的人也寥寥无几!

生2:阿长虽然没有文化,看起来粗俗,但却很希望别人一生平安。她真诚、淳朴、无私,把别人的快乐看成是自己的幸福,所以,我很喜欢她。

问:这两位同学阅读较认真,并能说出喜欢阿长的理由,很不错!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看法吗?

生3:我有点讨厌她。首先她睡觉时总是在床上摆一个“大”字,把我挤得难以入睡。其次,翻动一下院里的东西,就要去告状。(“有点”“总是”“就要”语气读得很重。)

生4:我不喜欢她的理由有三个:一是她常喜欢向人们絮说些什么事,总引起家中的小风波。二是睡相不好,侵犯了“我”的睡觉权。三是特别的迷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问:敢于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还有其他看法吗?

……

问:假如现在阿长还健在,你就是鲁迅,你想对长妈妈做点什么呢?

生1:夏天天气热,长妈妈又胖,所以我要为她订做一张特别宽大又很舒适的床,还要在家里安装空调。

生2:我会送她一套房子,为她找一个老伴,还要给她找个小保姆。凡是她年轻时没有享受到的都要弥补回来。

生3:我会送她去上老年大学,改变“她并非学者”这个事实。

生4:我会给她请专门的老师,让她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再让她把“山海经”读成“山哼经“了。

……

很明显,第二节课无论是从课堂气氛,还是从学生发言的踊跃程度来看,均明显好于第一节课,教学效果当然好于第一节。课后,笔者与学生交流,学生的话让笔者深有感触。有的学生说第二节课提出的问题他们觉得好像是谈心,也有学生说第二节课后面的问题是一种想象,是一种假如,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答错没有关系,所以他们有话讲,有话敢讲。学生的话深深地触动了笔者,后来笔者认真地反思了一下,笔者认为第二节课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第一,第二节课笔者关注了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体验和思考,受到情感体验和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你喜欢不喜欢阿长这个人?请说出理由来。”这一发问,促使学生对形象进行独特的体验,使他们进入作品的情境,产生移情功效。随着体验的深入,他们感悟了教材,丰富了教材的内涵,从而促进了阅读。

第二,第二节课笔者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语文课程的内涵是丰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假如现在阿长还健在,你就是鲁迅先生,你会为她做点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再次进行换位思考,他们理想的、美妙的“设计”令人慨叹,这是传授和灌输都不能代替的,尤其是关注“精神享受”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的情感在阅读品位中升华了,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三,第二节课笔者关注了自己的评价语言。本节课笔者不再用古板的、单调的终结性评价,取而代之的是鼓励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语言。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放下自己的架子,学生就愿意与你交流,就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学生才会讲、才敢讲。上海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鼓励比表扬更有力量。”把聋哑女孩培养成大学生的聋哑学校校长周宏曾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说过:“教育的奥秘概括为一个字‘行’。”学生在困难面前,最需要的不是表扬,也不是责备,而是鼓励。鼓励能鼓动人克服困难,增添信心和力量。特别是学困生,当他们努力地去做遇到了困难,如果不恰当地引导就会让他们脆弱的心灵意识到教师对他们能力的一种否定,久而久之会让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失去自信心,这是消极的。只有让学生提高勇气,征服困难,从中获得成功感,他们才更有勇气去征服更多的困难。

哲人说:“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们也可以说:“课堂不是缺少精彩,而是缺少关注”。如果我们在每一篇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都能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的情感体验,每一堂语文课上都能动态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一篇语文课文都是一部精彩的剧本,每一节课都是高潮迭起的戏曲。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中溪中学242343)

论文作者:胡朝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  ;  ;  ;  ;  ;  ;  ;  

语文课堂因关注而精彩论文_胡朝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