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层次上理解入世问题_wto论文

从深层次上理解入世问题_wto论文

从深层次上认识加入WTO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层次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

2834(2000)05-0007-03

当前在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中,在国际贸易领域里,最受关注和研讨最热烈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我也来谈谈个人的基本看法,以参与研讨。

我国从1986年提出申请恢复我国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WTO前身)缔约国地位起,到1999年11月15日中美达成贸易协议,历时13年,总算扫除了加入WTO的最大障碍,“入世”可能很快实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国内市场潜力极大,为什么非要加入仍被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和左右的WTO?加入WTO会对中国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这是人们经常提出和十分关注的问题。各行各业的人,站在不同角度上,会对这个问题作出不同的甚至相左的答案。我认为,理解和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从一时一事一业的得失来考虑,而应从深层次上去认识,也就是要从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去权衡。我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加入WTO是遵从和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之举,是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必由之路,是将现代化事业推向新水平和增强国际经济地位的必然选择。具体地说,我国积极要求加入WTO的根据和理由主要是:

第一,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加入WTO就是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不论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思想体系,还是作为一种超越于资本主义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其本质特征之一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一方面,从经济上说,社会主义是建筑在现代机器大工业的先进生产基础上,而现代机器大工业本身是超越于国界的社会化大生产,是面向世界的。另一方面,从文化上说,社会主义是建筑在吸纳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和文明的基础上,是开放的。也就是说,除非在敌视社会主义的国家对其采取扼杀和封锁的政策,社会主义国家绝不能自我封闭,自我封闭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不相容的。尤其是象我国这种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度里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更不能自我封闭,更需要对外开放。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加入WTO就是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就是坚持社会主义。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加入WTO就是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各国的经济运行突破国家、民族、地区的界限,逐步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不管你意识形态如何,也不管你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也不管你实行什么经济制度和体制,只要你生存在这个地球上,都将或迟或早、或主动或被动卷入这一进程。它的客观必然性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引起的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今天,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这样的高度,它蕴藏的巨大能量的释放,要求并推进了商品交易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以及市场规则的全球化。这是社会历史的进步,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体现者和创新者,不仅不应回避和拒绝这一历史进程,理应成为这一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推进者。要求加入WTO,就是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三,加入WTO就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取得了不受歧视的平等、公平的竞争条件和环境。

WTO是个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其运作的基本原则是:自由竞争,排除行政干预和垄断;实行关税减让;非歧视性;取消数量限制;公平贸易;协商解决争端;各缔约国涉及对外经贸的政策、法令、条例、法规应有透明度。从这些原则看,WTO对所有成员国是一视同仁的,非歧视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而且对发展中国家有关税减让的过渡期和特殊优惠等规定。应该说,在过去几百年的对外经济交往中,包括解放后的几十年的对外经济交往中,中国从来没有取得过这样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机遇。十分明显,加入WTO使我国在对外出口中享有成员国提供的最惠国待遇,从而有利于扩大出口和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减让关税和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使外商对华投资具有更大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引进和利用外资;同发达国家之间建立更加信任和透明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引进更多更好的先进科技,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在外国取得国民待遇,从而有利于我国走出国门,到国外开创企业,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更好地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所在这一切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非同小可的。

第四,WTO带来的压力将成为推进国内改革的强大动力。

必须承认,加入WTO既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重挑战。WTO所体现的基本原则虽然是缔约国间的公平、对等、非歧视,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存在着差距,在同一规则面前,各国的利害得失是大不相同的。虽然WTO注意和考虑到这一点,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设置了一些照顾性的特殊条款和优惠措施,但是很有限的。强者与弱者之间开展竞争,总是有利于强者,不利于弱者,这是不言自明的。我国现在还是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许多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产业还是属于幼稚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入WTO后,许多外国价廉质优的商品和服务将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许多产业如汽车、通讯、金融、服务以及部分农牧业,都将面临压力。这种压力是坏事,因为我们要为此而付出很大代价,我们的部分国内市场将被外国商品和服务所挤占,我们一些企业将亏本生存甚至垮掉;但更是好事,因为它鲜明地显现了我们的差距,无情地暴露出我们现有体制的弊端,迫使我们不能不有危机感,不能不千方百计奋起直追,不能不加快和加大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的步伐,不能不加快和加大企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步伐,不能不加快和加大按国际通行规则立法和执法的步伐。压力是无声的动员和命令,它比纸面上的动员和命令有力的多,有效的多。没有压力就没有最大的动力,不扩大开放就难以深化改革。从一定意义说,加入WTO就是用压力换动力,就是以开放促改革。

最后,加入WTO有利于中国发挥既有的比较优势,也有利于创造新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或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比较优势,也都有比较劣势。中国作为一个劳动力资源最为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在纺织、服装、玩具、工艺品、园艺、养殖等领域,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加入WTO后,由于减让关税和取消数量限制等,对这些产业优势的发挥和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产业虽属传统产业,但并非夕阳产业。严格地说,世界上不存在夕阳产业,只存在夕阳技术。只要不断增加技术含量,不断推出创新产品,这些传统产业将不断涣发青春的活力。经济上的任何优势都是在创新中保持和获取的。而且,在经济全球化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而迅速流动的今天,任何优势都不可能仅为某个或某些国家所独占的,任何国家也都可能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的,都可以克服资源禀赋的局限的。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和技术上尚比较落后的国家,只要在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从中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并勇于和善于创新,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就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动态的比较优势。事实上,我们的某些产业和产品已经成功地取得了这种优势,例如我们的家电产业和产品。我国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在加入WTO的推动下,上上下下对科技和教育的关注和投入日益提高。这预示着高科技产业将在我国迅猛成长,也预示着高科技在传统产业中的普及,从而产生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比较优势的新产业和新产品。加入WTO是我们拥有这种勇气和信心的表现。

以上就是我对加入WTO的一些观点。毫无疑问,这些观点或许存在偏颇之处,甚至会有谬误,恳请读者指正。

收稿日期:2000-07-17

标签:;  ;  

从深层次上理解入世问题_wto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