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山县洪港卫生院,437600
摘要:目的 探讨医疗废物处理专职人员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 健全和落实医院感染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规范工作流程,强化管理。 结果 通过培训和强化管理,规范了工作流程,医疗废物处理专职人员熟知了医疗处理过程中潜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自觉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结论 保证了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专职人员的自身安全,有效的减少污染扩散,利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关键词: 医疗废物;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1潜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工作人员自身因素
工作人员自身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从事医疗处理的工作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普遍较低,到院后只接受简单短时的培训就上岗,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欠缺,对职业暴露感染控制知识缺乏,自我防范意识薄弱,他们的工作是机械地收集处理各类医疗废物,工作量较大,为了方便快捷的完成工作而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改变工作程序,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来很好的保护自己,没有形成很好的防护意识与行为习惯,都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如刺伤、灼作、甚致病毒感染。
1.2生物因素
感染性废物是指血液、手术产生的病理性废物、残留血液的锐利物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用培养物、器具残留血液的手套。在回收、运送医疗废物的过程中,医疗废物处理专职人员不仅每天要接触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引流液等已被污染的感染性医疗废物,还要接触刀片、缝合针、针头、玻璃安瓿等损伤性废物,其中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及丙型肝炎等严重的病毒感染废物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医疗人员废物处置人员,是医疗废物处理专职人员潜在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这些不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也是危害医疗废物专职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另外,针刺伤还可以传染一些其他疾病。比如疟疾,败血症等等。
1.3化学因素
1.3.1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在我院应用与污染器械的初处理,以及污染区桌面、地面等的消毒,含氯消毒剂具有侵蚀性、挥发性、刺激性,医疗废物处理专职人员经常运送和使用这些消毒剂,难免会接触的吸入这些化学消毒剂,容易产生皮肤黏膜损失。挥发在空气中,被人吸入可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损害,另外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视力模糊不清、视力下降等。
1.3.2医疗废物处理专职人员每天都会多次接触化学消毒剂,如回收后、清洗污物桶后,如使用不慎,可造成皮肤粗糙、皮肤过敏及毒性反应。
1.4工作环境因素
患者的血液、尿液、脓液、唾液以及各种引流液的致病菌有可能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了回收间的环境和空气污染。空气是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医疗废物处理专职人员长期在污染区每年接触被污染用品,担心自己被感染,条件反射异常,交叉神经兴奋,心率和脉率加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染性疾病、各种消毒机械性损伤及心理压力等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不仅影响医疗质量提高,同时也严重损害医护人员的生活质量。
1.5物理因素
1.5.1紫外线灯辐射时,照射到人体的皮肤、眼睛可引起批发过敏性发炎,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或灯管检测时可以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紫外线照射产生的臭氧,对呼吸道也有危害。
1.5.2在操作过程中,各类患者的体液及污染物品的接触都可以使手部皮肤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增加。操作后手的每一部分均可检出病原菌,如果不注意接触污染物品后洗手后洗手方法不正确、时间不够,手就会成为病原传播的媒介,可引起自身感染。
2防护措施
2.1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及维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要工作,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健全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
2.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教育,学习有关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预防措施,提高防护知识。严格遵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操作规程,加强自身防护,避免血液传播行疾病,给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也避免了经工作人员造成院内感染。收集有关安全防护信息,每月组织人员学习,并做安全总,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3加强职业防护意识
医护废物处理专职人员在收集、运送医疗废物过程中。必须带好口罩、,帽子、手套、穿防护服,有资料显示戴手套后,即使遭遇针刺,其感染发生率较未戴手套操作时下降50%。 如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医疗废物处理专职人员要对运送车辆和医疗废物暂贮处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2.4紫外线照射消毒时,要防止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尤其是对眼睛的保护,更换灯管或测试强度时要戴眼镜,开关应安装在室外,消毒后通风换气30min后方可入内。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以减少物理和化学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2.5重视洗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指定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不断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用肥皂水充分洗手,可以达到手表面去除细菌的目的,研究表面通过肥皂流动水洗手,绿脓杆菌、金葡菌、大肠杆菌的对数减少值卫2.2~2.5.操作后应用抗菌皂液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洗手消毒液搓擦2min,洗手时要执行六部洗手法,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来自水龙头采用脚踏式,防止洗手后在污染,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手卫生是切断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2.6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
医疗废物处理专职工作人员必须维护自身健康,不能患有急慢性传染病。为此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查体一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建立意外伤害的报告制度,建立登记手册,及时分析伤害原因,以减少伤害的重复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慧平,王小万.国际医疗废物分类及特点[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4,124(3):18
[2]李素芳.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7(7):857
[3]许敬锦.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专职,2011,21(5):960.
论文作者:王有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废物论文; 医疗论文; 医院论文; 专职论文; 因素论文; 人员论文; 防护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