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_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综合竞争力:深圳与京津沪穗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京津论文,综合竞争力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与其它城市竞争某种相同资源的全部实力,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动态性等特性。综合性表现在它包括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等多个因素;系统性表现在各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孤立地强调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完整、准确地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可比性体现在它可以度量和测算,城市之间可以比较分析综合竞争力;动态性表现为它是一个变量,随着构成要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分析比较城市综合竞争力,可以客观地测量和评估城市发展的综合水平,认清城市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得知一个城市在国际或国内社会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为科学制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指明方向。本文拟将深圳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找出不足和差距,明确将来发展方向。

一、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及测算

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包含哪些内容?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人主张按要素性质来确定,也有人主张按实力的形态来确定。但无论如何,指标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全面性,包含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能全面反映城市的综合实力;二是不可替代性,指标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但不可替代;三是可比性,便于纵向和横向比较,前者指的是符合城市发展的进程,后者意味着可用于不同城市之间的比较分析;四是可操作性,指标含义明确,有一定的现实统计作为核算的基础,可依数量计算分析;五是实用性,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实践服务,为党政决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根据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涵义和指标选择的原则,参照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国情,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由3个指标群9个领域共41个指标构成(见表1)。

表1 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确定之后,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多指标综合成一个统一的评价值,这就要科学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数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个别与指标体系趋势相异的指标(共5个),采用它的逆指标来计算。

二、深圳与京津沪穗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

通过对五城市1999年综合竞争力的定量计算,可以得知,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五城市中居首位,北京居其次,其它依次排序为深圳、广州、天津(见表2)。五城市之间,1999年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上海的98.62%,深圳为上海的93.77%,广州为90.92%,天津为75.84%。总体来看,上海和北京处第一层次,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略强。深圳和广州处第二层次,且形成深圳紧逼北京之势。天津居第三层次,城市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

表2

1999年深圳与京津沪穗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结果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州

深圳

经济发展实力 2

 51

 43

社会发展实力 1

 52

 34

城市发展潜力 4

 53

 21

城市综合竞争力2

 51

 43

1.经济发展实力比较

经济发展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作为我国重要经济中心之一的上海市,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1999年上海的经济发展实力居第一位,北京居其次,为上海的90.35%,深圳居第三,为上海的89.95%,广州居第四,为上海的80.95%,天津居第五,为上海的68.56%。在前三位中,上海具有较高的经济水平与经济结构,北京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潜力,而深圳则在经济发展活力方面占优。

2.社会发展实力比较

北京作为首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市民素质高,社会环境好,因而北京的社会发展实力遥遥领先于其它各市。1999年上海的社会发展实力相当于北京的87.91%,居第二位;广州相当于82.61%,居第三位;深圳相当于81.42%,居第四位;天津相当于73.76%,居末位。北京在文化教育和社会治安方面的指标占优,深圳在居民生活、城市化程度方面领先,上海的城市化程度、居民生活、文化教育、社会秩序等方面发展较为均衡,广州除文化教育发展较弱之外,其它三方面都发展良好,天津除社会秩序的指标表现不错之外,其它三方面指标均相对较弱。

3.城市发展潜力比较

深圳作为新兴的南方海滨城市,拥有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特别是城市环境指标,大大优于其它城市,因而深圳城市发展潜力居首位。具体来看,1999年广州的城市发展潜力居第二位,相当于深圳的92.94%;上海居第三,相当于84.39%;北京居第四,相当于77.48%;天津居第五,相当于66.93%。由于自然条件的关系,南方城市的城市环境普遍优于北方。

三、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优弱势分析

1.优势

(1)经济优势。虽然深圳的经济发展实力排在沪京之后,但深圳的经济发展活力非常强,多项指标处于前列。特别是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方面,优势更为明显。1999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04.34亿美元,连续七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名,累计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7。其中出口总额达到282.11亿美元,使深圳的出口依存度达到162.64%的水平。据测算,1980~1999年深圳外贸出口年均增长速度与GDP年均增长速度之比达到1.3的水平,相当于新加坡和韩国1980~1991年的水准,说明深圳经济的外向性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强大牵引力。深圳外向型经济战略也决定了建设资金以外资为主,1999年深圳直接利用外资27.54亿美元,占GDP比重为15.88%,这在五个城市中是最高的。这主要得益于毗邻香港和特区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深圳建立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了外资集聚“洼地”。在经济水平与经济结构方面,深圳的人均GDP、GDP增长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等三项指标处于优势,特别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优势明显。199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19.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0.5%,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占46.76%。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1998年北京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80亿元,上海实现高新技术产值972亿元,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18.8%、16.6%,远低于深圳的水平。

(2)城市发展潜力优势。从城市环境来看,深圳坚持边发展边治理的方针,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力度,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狠抓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使深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花更多、城更美,深圳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2000年更是获得100万人口以上级“国际花园城市”的殊荣。在五城市中,深圳的城市环境是最好的,各项环境指标都处于领先位置。从城市基础设施来看,深圳是全国拥有口岸最多的城市,也是全国唯一拥有海陆空立体口岸的城市,口岸出入境人员和车辆分别占全国的50%和80%,皇岗口岸是亚洲最大的陆路口岸。深圳拥有我国四大深水良港之一的东部盐田港和蛇口、赤湾、妈湾等西部港口群,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居全国第二。有全国第四大航空港,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了以现代化海港、空港为枢纽、以高速公路、铁路为骨架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和城市防灾系统等基础设施健全。在五个城市当中,深圳的公路网密度、年人均生活用电等指标占优。尽管深圳也是缺水城市,但人均生活用水仅次于广州,居第二位。

2.弱势

(1)城市社会发展实力弱。尽管深圳的城市化率在五城市当中是最高的,居民生活当中的人均收入、人均居住面积、每百人拥有电话等指标位列前茅,恩格尔系数最低,但深圳的文化教育、卫生、社会治安等指标落后太多,致使深圳的社会发展实力远不如北京、上海,甚至排在广州之后。北京是我国最大的高等教育基地、科研基地和技术人才积聚之地,拥有各类高校68所,在校师生约30万人;各类科研机构200余家,科研人员38万,其中两院院生超过400名,占全国的36%。上海和广州也拥有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城市智力密集度高、城市人口的素质高。深圳目前仅有2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师生1.2万余人,两院院士仅5人。1999年每10万人大专以上学历数,北京为18291人,上海为10704人,深圳为10397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京津沪穗分别是289、295、252、240人,而深圳仅有127人。从居民生活的卫生状况来看,每万人口医生数,京津沪穗分别是42、31、35、34人,深圳仅有17人;每万人口拥有病床数,京津沪穗分别是0.55、0.42、0.49、0.53,深圳为0.22。城市社会发展实力弱,减低了深圳进一步发展的后劲和支持力,削弱了城市综合竞争力。

(2)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是城市聚集经济、规模经济和乘数效应发挥的主要动力,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深圳人均经济指标往往处于前列,但经济总量尚有一定差距。1999年京津沪穗深GDP总量分别为2168.7亿、1450.1亿、4034.96亿、2063.37亿、1436.5亿,深圳仅为上海的35.6%、北京的66.2%。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京津沪穗深分别是281.36亿、112.81亿、419.95亿、176.15亿、184.79亿,深圳仅为上海的44%、北京的65.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京津沪穗深分别是1313.3亿、657.3亿、1590.4亿、848.25亿、467.45亿,深圳仅为京津沪穗的35.59%、71.12%、29.39%、55.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京津沪穗深分别是1171.16亿、576.45亿、1855.76亿、864.85亿、622.36亿,深圳仅为上海的33.54%、北京的43.14%。此外,由于城市地域空间的大小直接影响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深圳城市发展空间的狭小影响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深圳土地面积在五个城市中是最小的,仅为1949平方公里,而京津沪穗分别为16808平方公里、11920平方公里、6341平方公里、7434平方公里。

四、增强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1.坚持能快则快的方针。

如前所述,深圳经济总量的不足已经影响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必须坚持能快则快的方针,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优势,优化城市经济结构,不断提高城市经济总量,将深圳建成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虽然深圳创造了脍炙人口的“深圳速度”,1980~1999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从2.70亿元增长到1436.5亿元,年均递增31.2%,但由于基础太低,经济总量与老牌大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保持较快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才能赶上和超过京沪穗。但我们不能靠铺摊子、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来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而是要把总量增长同结构优化有机结合起来,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的高度化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1999年深圳第三产业比重为48.3%,同期京沪穗分别为57.3%、49.6%、49.8%。据世界银行统计,高收入国家1970年第三产业比重就达58%,1992年更普遍达到60%以上,1995年新加坡为64%,我国香港则高达83.8%。国际经验表明,发达的服务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集中表现,它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来源。显然,深圳第三产业的发展已滞后。要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和已有的基础,大力发展以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作为生产者服务业的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龙头,可以为各行各业筹措资金,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对经济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根据深圳的发展规划,需要上千亿人民币的建设资金,如此巨额的资金单靠财政是很难解决的,这就必须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发展,拓宽与香港金融业的合作领域,尽快建成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深圳是香港进入内地、内地走向国际市场的“双向通道”,随着国际性大都市香港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流、物流、信息流日趋频密,物流量需求不断扩大。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物流集散运输网络。要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建成以国际物流为重点,以区域物流为基础,以城市配送物流为支撑的综合物流中心城市。

2.大力加强人文建设。

人文建设包括教育、文化、科技、伦理道德、公民意识等方面的建设。人文建设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和后劲的保证。20世纪80年代,当美国经济发展到年人均收入为11000美元、日本为8000美元时,才逐渐发现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社会资源如社会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甚至维系社会稳定的原先那些良好的传统风俗习惯、家庭功能结构等,都受到破坏,于是才开始注意人文建设。被誉为“一夜城”的深圳是个建市仅20年的新城,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人文建设特别是文化教育严重滞后,这主要是因为人文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收效缓慢的特点,短期内难见成效。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之后不仅会给国内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且必将影响我国的人文建设。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将首当其冲,因而人文建设的任务也更为紧迫。如前所述,深圳的社会发展实力相对较弱,社会发展实力当中又数教育最弱。这当然有历史上的和客观上的原因,但现实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1999年深圳财政性教育总投入占全市GDP总值的1.89%,同期京津沪穗分别为6.93%、3.52%、3.73%、4.53%。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均GDP4000美元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NP的百分比为4.5%,人均GDP6000美元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NP的平均水平为6%。上海计划到2002年末,市级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北京从1999年开始,每年提高市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1至2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深圳在加剧落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一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没有现代教育的强有力支持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必须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现代化,从而提升深圳城市社会发展实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3.增强城市功能。

城市是现代社会和经济能量高度集中的区域,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和能力,城市功能是城市本质的体现。城市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大小。

(1)增强城市集聚功能。经济社会能量的高度集聚产生乘数效应和规模经济,使城市获得强大的综合实力,从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首先是经济集聚。在大力提高城市经济总量的同时,向中央政府要求适当扩大深圳的地域空间范围,将东莞、惠阳等周边地区划归深圳管辖。其次是人口集聚。深圳目前的人口规模是405万,其中户籍人口仅119万,可以适当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特别是户籍人口规模。第三是智力集聚。在加强城市自身教育体系与规模,积极培养本地人才的同时,要采取更为开放、更为积极的政策,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人才。深圳在短短的20年就从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原因之一是深圳是座移民城市,荟萃了来自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在新世纪,要继续确立“人才第一”、“天下英才皆为我所用”的思想,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进一步创新吸引人才的政策、机制和环境,将深圳建设成为人才集聚高地。

(2)优化城市生产功能。城市的生产功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强大的生产功能必定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从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首先,要优化制造业内部行业结构。随着21世纪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和新兴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使传统产业逐步向城市边缘转移,出现了传统产业的“空心化”现象,而城市本身则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和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得到提高,生产功能得到优化。深圳要顺应新经济发展规律,继续大力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战略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技术化、知识化、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现代城市型产业群。其次,要优化企业结构。企业是城市经济的细胞,城市拥有优秀企业越多,其生产功能就越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就越大。深圳目前拥有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优秀企业(集团)还不多,应积极扶植经营效益好的企业(集团),以增强城市的生产功能。再次,要优化产品结构。着重发展高附加值产品,进行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树立“名牌”意识,在国内外市场上创立知名度高的名牌产品。

标签:;  ;  ;  ;  ;  ;  ;  ;  

深圳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