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遂川县碧洲中心小学 郭德生
摘要:作者针对小学生习作程式化、雷同化且书面语言贫乏等现象,提出“要使学生能自如表达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积累与习作是相辅相成的。每一个学生之间的性格特征、生活经历均有差异,因此他们的语言积累与习作也应该各具个性。”这一观点,并且付诸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相辅相成 同步发展 各具个性
笔者在听课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不太重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忽略启发学生独立构想,真情实意表达见闻、感受和想象,过分强调按照一定程式布局谋篇,加之一些质量低劣的所谓优秀作文小册子的影响,造成了学生习作缺乏个性,程式化、雷同化现象非常严重,学生书面语言贫乏,难以自如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词不达意、句不通顺、语不合景现象比比皆是,没有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应有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功能。尤其严重的是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往往①缺乏探求欲望,思维容易定势;②依赖性强,离开教师就不知道怎样学;③难以在早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和形成浓厚的习作兴趣,严重制约着其后续的语文学习。针对这种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认为“积累个性化与习作个性化同步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因为它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发展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原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它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关注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 有创意的表达。”的要求。
一、积累个性化。
笔者认为要想习作写得好,脑中就必须储存足够数量的词汇和范文,厚积才能得心应手地薄发。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导学生积累主要从两方面进行:1、生活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认真观察花草树木的形态、色彩的变化,鸟兽鱼虫的习性特点,各种自然演变过程,各种人物活动的场面……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载在“观察积累卡”上。如春天,引导学生去寻找春姑娘的笑脸,去观察春雨后的新绿,摘几朵不同种类的野花,细观其形状、颜色,闻闻气味;看看春的使者——燕子,在柳树间、田野上疾飞的矫健身影以及小蜜蜂、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充满美感的场面等等。
2、阅读积累。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积累。
课内阅读,①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与方法,如怎样选读物,怎样进行阅读,怎样查找资料,怎样写读书笔记等,因为“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②阅读积累方式:一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然后通过练习进行识记;二是结合教材要求让学生背诵课文及段落,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三是让学生看板书、看插图复述课文或让学生做解说员、导游员叙述课文内容等等;四是让学生了解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习作等写作知识。如学习《赵州桥》第3自然段,教给学生写过渡句及并列关系的语句,学会使用分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习《桂林山水》,学习运用比喻句、排比句抓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总分总的构篇方式;五是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实践运用当中。如学习《雨中》一文,在学习“捡苹果”这一环节,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动词,再选择其中几个动词让学生写生活或学习或活动场面的一段话。
课外阅读,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每学期开学初开具一定数量适合学生阅读程度的书目供他们参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物,建立读书笔记,进行语言积累、感悟。同学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内容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甚至还可 以是标点等等。
二、习作个性化。
在抓好学生积累的同时,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习作。为了体现学生习作的个性化,笔者认为教师不要给固定的提纲,不要束缚学生的写作:1、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每次习作教师要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人、事、场面等作为素材。教师首先要扩大学生的实践领域,使学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接触各种事物,感知各种事物。如《一件难忘的事》,习作前老师可布置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件事,如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煮饭等等,也可布置学生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事。
2、把想象的自由让给学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出示想象习作的题目让学生写,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有马良的一枝神笔》、《我会变》,编童话故事等,去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在纪实习作中引导学生运用修辞,如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
3、把表述的自由交给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情景,引导他们运用颇具个性的表述方式,完整、准确、深入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物有条不紊地描述出来。
4、把评改的自由留给学生。学习评改习作,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教学提出的要求。“改”的过程既是完善“作”的过程,又是对生活认识的深化过程,是写出精品习作的必由之路。正如叶圣陶先生强调的“批改作文要求体现与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对自己作文的评改是提高自我的有效途径。这一途径是其他外人无法替代的。”⑴(P139)由此可见,学生参与评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完善的能力。
评改习作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自评自改。学生写完草稿,独自朗读,从读中发现“闪光点”,从读中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第二步同桌评改。同桌交换改,做到“六看”:一看行文格式是否规范;二看表述是否清楚有条理;三看句子是否连贯通顺;四看词语用得是否准确;五看标点符号用得是否恰当;六看描述是否生动具体。
第三步小组评改。四人一组推选一至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评改。一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读完后介绍自己在自改中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及写得精彩的句子,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听的同学在认真听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对习作进行评改:一评好的方面,评作者认为好词佳句的个人见解,找出习作中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其它词句;二评需要修改的地方,不仅要指出存在的问题,还要提出修改意见,供作者及小组成员参考。
第四步集体评改。每个小组推出一篇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被选的同学自己朗读习作,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习作中的好词佳句,同小组同学进行补充,其他同学在听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评改,师生共同参与。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本班甚至本校教学的好方法。
论文作者:郭德生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习作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语言论文; 个性论文; 这一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