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预测分析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规模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095-1760(2011)01-0005-09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科技创新,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人才培养规模显著扩大,使我国迈出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一步。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快速发展和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战略机遇期,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经济社会发展与变革相应地对高等教育会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科学规划从现在到2020年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尤其是分析预测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预测分析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既要依据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空间,更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迁进行预测,同时还要进行国际比较。本文拟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分析预测202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
一、2020年的经济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一方面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与经济保障,同时还决定了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城镇化水平是决定高等教育规模的又一重要因素,因为城镇对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远高于农村,并且城镇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必要性与可能性都高于农村。因此,首先考察2020年我国的经济规模和城镇化水平。
我国GDP总量在2001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其后每年以平均超过10%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达到24.6万亿元,当年的实际GDP增长率高达11.4%。持续的高速增长率已经显著减轻了贫困。我国经济的急剧增长以及贫困人口的减少使得中国有了更大的财力和更高的能力去提高高等教育水平,解决高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平低,我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假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中性、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国际经济保持正常发展趋势,利用《年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对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07-2020年期间GDP增长率将维持在8%~12%的高增长区间。①以年均8%的增长率估计,以2007年为基年,2008-2020年我国GDP预测值如表1。
以年均增长8%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20年将达到67亿人民币。如果以年均增长7%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20年将达到60万亿人民币。届时,我国人均GDP将达到40000元~47800元。假如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按1:6计算,我国人均GDP将达到6600美元~8000美元。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呈现空前迅猛的发展态势,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06年的43.9%,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不到2亿人上升到2006年的5.77亿人。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空间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城市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单元。据预测,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速度会稳定在年均增长0.8个百分点至1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在2010年将达到47%,2020年将达到56%左右,2025年左右将步入低速、稳定的发展时期。
二、2020年我国18-22岁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预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人口在2005-2020年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趋势。(见表2、图1)
图1 中国高等教育年龄(18-22岁)人口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未出版),2008年9月。
预测方案包括对生育率(总和生育率)和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的假设。在2000-2007年的人口模拟中,使用的总和生育率为1.60~1.67,使模拟的总人口达到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的各年全国总人口数。2007年之后,则对总和生育率未来变化进行假设。根据国家统计局近年来的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以及考虑独生子女夫妇的增长和一些省区对农村二孩生育间隔限制的放宽或取消对生育水平的影响,假设未来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7。在死亡率假设方面,根据对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死亡率数据估算的结果,2000年我国男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9.63岁,女性为73.33岁。根据联合国在人口预测中对平均预期寿命的经验假设,推算到2020年我国男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59岁,女性77.61岁。全国的迁移假设为0(即国际净迁移为0)。
人口是决定高等教育规模的重要因素。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由2007年的13.2亿上升到2020年的14.08亿。其中,18-22岁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在2008年达到顶峰,为1.2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35%,到2012年降为1.06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8%,到2020年则进一步降到835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93%。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不断下降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要保持适度发展,切勿盲目过快增长。
三、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GDP的对应情况比较
与高等教育规模相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99年我国制定的《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到201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的目标,然而实际情况却是2002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000多美元的时候,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5%,提前了8年之多,实现了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这是一个世所罕见的成就。从1999年到2007年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发展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约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居世界第一;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二;年授予博士学位数居世界第三,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高等教育大国。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与欧美乃至日本、韩国等邻国相比,过去10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在教育体系尚不完善、政府投入不足、硬件师资等基本条件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通过行政手段快速扩招实现的。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年内由1998年的9.1%增长到2002年的15%。而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这一过程普遍经历了20年-30年时间。
美国用两个30年(1911-1941年、1941-197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15%)与普及化(50%)的国家。1970年,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的时候,其国民的人均GDP为18150美元(为方便比较,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
西欧国家二战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遍在5%左右,英国、法国、德国在1965-1970年间用20年-25年左右时间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提高到15%,再用20年-30年的时间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5%左右提高到50%。1965年,法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4.2%,其人均GDP为9464美元,199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其人均GDP为23932美元。1970年,英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4.4%,其人均GDP为13036美元,199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9.5%,其人均GDP为21244美元。1970年,联邦德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3.4%,其人均GDP为12130美元,1995年,德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4%,其人均GDP为21073美元。
日本用23年、31年(1947-1970年、1971-2002年)实现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到15%、50%的飞跃。1970年,日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其人均GDP为17345美元,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5%,其人均GDP为36787美元。
韩国用两个15年(1966-1980年、1981-1995年)实现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到15%、50%的飞跃。1980年,韩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4.1%,其人均GDP为3221美元,199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3%,其人均GDP为9159美元。
巴西用30年时间(1970-200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1%到16%。2000年巴西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其人均GDP为3700美元。
表3列出了一些代表性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GDP的对应情况。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是理想状态?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快越好。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一般在经历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发展之后,都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在经济起飞阶段,高等教育入学率会随着GDP的快速增长而增长较快,但到一定时期都会转到平稳增长。从快速增长期转向平稳增长期的时机各国有所不同,如日本是在入学率达到25%以后进入平稳增长期,英国是在入学率达到15%左右进入到平稳增长期,而美国是在入学率达到30%左右进入到平稳增长期。其他,如巴西是在入学率达到11%以后就进入到了平稳增长期。这些国家高速增长期一般都是7年-10年,我国已超过了7年,并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这些国家。未来十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应当由跨越式发展转为常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按时毕业率接近100%,而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在校生按时毕业率大部分在30%~60%之间,没有按时毕业的学生继续在校学习,这些国家的毛入学率就会相应提高。这是我们在进行中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比较时,需要引起特别重视的方面。
四、对于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预测分析
根据上述我国2020年经济总量、城镇化水平、人口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国际比较的情况,并参考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对于我国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研究结论(见表4),到2020年,把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控制在4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具体预测分析结果如下:
到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将达到292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7.5%。其中,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结构为:博士研究生的在校生规模达到23万人,硕士研究生的在校生规模达到100万人;普通本科生在校生规模达到1 100万人,高职高专在校生规模达到1 100万人;成人本专科及其他高等学历教育的在学规模稳定在600万人左右。
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将达到336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40%。其中,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结构为:博士研究生的在校生规模达到32万人,硕士研究生的在校生规模达到160万人;普通本科生在校生规模达到1375万人,高职高专在校生规模达到1375万人;成人本专科及其他高等学历教育随着适龄人口的降低可以将其在学规模控制在400万人左右。
表5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和层次结构的现状以及到2012年和2020年的发展过程。
考虑到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增速较快(见表6),所以从2006年到2012年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应以低速增长为主,年均增长率为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每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到2012年达到27.5%。到2012年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不断下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保持每年平均提高1.6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达到40.2%。其中,从2006年到2012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平均年增长率为4.0%,从1738.8万人增至2200万人,硕士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年均增长率1.8%,从89.7万人增至100万人,博士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年均增长率为1.7%,由20.8万人增至23万人。从2013年到2020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年均增长率为2.8%,从2200万人增至2750万人,其中普通本科在校生和高职高专在校生各占50%,即普通本科在校生人数为1375万人,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为1375万人。硕士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年均增长率为6.1%,由100万人增至160万人,博士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年均增长率为4.2%,由23万人增至32万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成人本专科及其他高等学历教育在学人数可逐步下降,我国的成人本专科及其他高等学历教育可以在2012年之前将规模稳定在600万人左右,到2020年随着适龄人口的下降可以将其规模控制在400万人左右。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数量和教师数量将随之增长,这两者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前提和基础。师生比按教育部目前规定的1∶18计算,从2006年到2012年,需要年均增加新教师2.4万人,教师人数将由107万人增至122.2万人,从2013年到2020年,需要年均增加新教师3.8万人,教师人数将由122.2万人增至152.8万人。2006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为1867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量为1738.8万人,生均在校生规模不到1万人。如果按平均每所高校1万人计算,从2006年到2012年,每年需要新增55所高等学校,从2006年的1867所增至2012年的2200所,从2012年到2020年,每年需要新增69所高等学校,从2012年的2200所增至2020年的2750所。
注释:
①李建伟:《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载《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007)。
②各国2000年之后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包括1997年新修订后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ISCED)中的第5级和第6级,与1997年之前的数据在统计口径上有所差异。
③为增加可比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数据均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统计年鉴。
④人均GDP数据(包括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美元和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美元)均来自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数(WDI)在线数据库。
⑤1991年前为联邦德国数据;1970年毛入学率对应的人均GDP为1971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