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产品进项税额抵扣异常的审计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项论文,税额论文,浅谈论文,异常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农业产品进项税额抵扣异常就是农业产品生产企业,用于抵扣的购进农业产品进项税额超出了正常数额范围,或大于本地区同类企业,或超过本企业历史水平,或超过国内同行业平均抵扣率,或者表现为零税负,存在着假票虚开(用假发票虚列收购业务)、真票多开(即“小头大尾”,出售人的取款联金额小,收购联金额大)等多种偷漏增值税行为,因此,非常需要我们采取正确方法进行审计。一般来讲,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审核法。就是通过审核农业产品生产企业的有关票据、凭证等会计资料,看其前后、相互之间在勾稽关系是否吻合,从而查出企业农业产品进项税额抵扣是否异常,是否存在偷漏增值税等问题。审核的内容有五个方面:①审核农业产品收购凭证的领购、使用、保管情况,审核领购数是否等于使用数加结存数,如果大于,则说明企业有可能购进了假收购凭证;如果小于,就说明企业有可能将领购的收购凭证借给或出售给其他企业,进而深查便能发现问题。②审核当期开票金额与当期现金、银行存款的变动是否相符。主要审核当期开票金额的发生额是否等于当期现金、银行存款的应减少额。如果是小于,则说明企业有可能使用假票进行收购,从而查出相关人员非法印制、出售假收购凭证等问题。③审核农业产品购、领、存的数量是否成对应关系,就是购买的数量减去领用的数量是否等于库存数量。若不等于,就说明不是虚增收购数量,就是另有账外账,在体外进行购销活动。④审核生产车间的半成品账,看其账面发生数与实际发生数是否相符,若不一样,则与前面一样,不是虚增收购数量,就是另有账外账。⑤审核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下脚料等的销售收入是否全部申报缴纳增值税,从而查出是否存在偷漏增值税的问题。
2、对比法。就是将一对或一组相关或相通的数据或事项,放在一起对比分析,看其是否相匹配。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对比:①将所查企业的收购价格与同行业其他纳税人的收购价格相对比,看其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虚增收购价格,以至于虚增进项税额的问题。②农业产品生产企业的资金规模、仓储能力等与其收购数量是否相匹配。如某企业的正常资金规模只有100万元,可申报资料上反映当期收购了500万元的农业产品,且仓库只能一次性容纳250万元的农业产品,则说明不匹配,其中必定有问题。③企业机器设备的生产(加工)能力与其收购数量是否相匹配。若某企业只有一套年加工1万吨小麦的面粉设备,而该企业有关资料反映当年收购了2万吨小麦,这就说明收购数量与生产(加工)能力不相匹配,存在虚增收购数量的问题。④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与产量、收购数量是否匹配。此方面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要看当期投产数量与当期成品的产出是否匹配。如果某企业正常情形是投产50吨粮食,可生产30吨白酒,而账面反映本期投产了150吨粮食,却只生产了60吨白酒,或者账面反映本期投产了100吨粮食,只生产了40吨白酒,则可能不是存在虚增投产数量,就是存在账外账的问题。另一种情况是要看当期投入产出与收购数量是否匹配。若某企业当期投入1吨面粉,产出了1.4吨食品,而当期购进的面粉是3吨,则明显不匹配,就说明其中有问题,有可能是虚增了收购数量等。⑤企业的单位能耗与产量、收购数量是否匹配。就是看企业每消耗一定数量的煤、电、热能等,与其生产出的成品数量、收购数量是否成正常的比例关系。凡不成正常比例关系的,就说明其中有原因,有可能虚增了收购数量等,要继续查下去。⑥辅助材料(指包装物、配料等)的耗用量与其产量是否相匹配。如某企业当年生产糕点80000斤,按常理至少需用80000只包装盒,而账面反映只耗用56760只包装盒,这就说明不相匹配,就有可能存在虚增收购数量、虚增进项税额等问题。
3、延查法。就是对企业的有关情况进行延伸审计,从而查出企业农业产品进项税额抵扣异常,从中偷漏增值税的问题。主要针对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延伸审计。
一是延伸审计收购渠道。就是根据收购凭证的记载,延伸审计出售人的身份,农业产品的自产数量、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等是否真实。如调查发现出售人的身份是假的,或者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均小于收购凭证上的数据,这就可以很明显地查出企业虚增收购数量、虚增收购价格,以达到虚增进项税额的问题。二是延伸审计运输渠道。一方面是延伸审计运输单位,是否存在虚列的运输队,或者还有其他运输队在为该企业运输,以查出企业以虚增运输队来掩盖虚增进项税额的问题,或者查出企业在搞账外经营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延伸审计真实的运输数量、运输费用与账面记载数是否一致。凡真实数小于账面数的,即存在虚增进项税额的问题,同时还要延伸审计真实的运输数量,与收购数量、销售数量是否吻合,进而从中查出问题。三是延伸审计销售渠道。就是对企业开出的销售发票的接受方进行询查,看双方票面上所反映的数量、金额是否一致。如果接受方票面上所反映的数量、金额均小于该企业票面上所反映的数据,则说明该企业使用了真假两种票据,用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给接受方,再虚开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给自己入账,从而查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