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中学教师 吕胜男
点评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中学教师 张亚男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第四学段的文言文学习有以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体现知识、能力目标。行为动词是阅读、理解;学习水平是独立操作、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浅易文言文。前提条件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体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积累、感悟、运用;学习水平是经历、领悟、运用水平;学习内容是欣赏品味。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本单元都是描述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第六单元中第一课《三峡》一文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感知到山水诗文中情景交融的手法。而本文的学习也为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游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文无疑是成为学生学习描绘自然山水文章的先行军。描绘自然山水的文章是中考文言文重要类型之一。
学情分析:
优势是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的基本常识,也学习过苏轼的作品,可以理解他豪迈的诗风。但不足之处在于根据作者写作背景来挖掘作者情感的能力还是有限。文言文的词语与现代文又有所区别,所以需要学生进行辨析。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并背诵一些篇目。根据这些要求,再联系当今素质教育在语文教改中的体现以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合作梳理翻译,了解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熟悉文本,体会情感。
3、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感受作者胸怀旷达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材分析中指出 “描述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所以通过对课标教材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翻译课文,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课标要求:“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但从学情可以看出“八年级学生不足之处在于根据作者写作背景来挖掘作者情感的能力还是有限。”因而确立的教学难点是“感受作者胸怀旷达的心境。”重点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部解决,难点突破需要教师引导和学生小组共同完成。
教学过程:
活动一:照片导入,激发兴趣。(预设时间2分钟)
(出示ppt旅游时的照片),这是2012年我与最好的朋友在青海游玩时所拍下的照片。在游玩中我们感受到青海景色的壮美,在欢笑中我们感受到朋友间的心心相印。这种结伴出游的心情正与我所崇拜的宋朝大文学家苏轼相似,他与他的好友张怀民夜晚一同欣赏美丽的月色。我们一同来感受苏轼笔下月色的美好和志同道合的友情。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教师板书课题)
【点评:导入的设计是通过幻灯片展示与朋友共同旅游时的照片,教师的旅游照片更能引起班级学生的共鸣,同时学生在看到照片时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旅游中朋友间的志趣相投,从而理解课文中苏轼与张怀民的心有灵犀。】
活动二:明确目标,把握方向。(预设时间1分钟)
没有方向的学习是盲目的,首先我们要了解本节课学习的目标,把握好本节课的学习方向,请齐读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
活动三:预习检查,走近作者。(预设时间2分钟)
在学习课文前,让我们首先走近作者,了解大文豪苏轼。请同学们展示你的预习作业,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东坡居士。
【点评:这一环节可以完成课标中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袭击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的要求。同时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题。】
活动四:反复朗读,熟悉文本。(预设时间5分钟)
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之后,我们一同走进作品。我们先通过朗读来初识课文。
(一)播放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朗读的节奏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小组内自由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请同学尝试读,同学点评,指出优势和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再次自由朗读,熟悉文本,体会情感。
【点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这个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对课文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熟悉课文,感知作者情感。在此通过播放录音,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学会朗读方法,从而规范学生的朗读。】
活动五:咬文嚼字,理解文本。(预设时间5分钟)
学生自主完成重点字词的梳理翻译。小组内合作探究答疑解难,并利用课文注释理解文意,每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教师提示文言文翻译原则,留、增、删、改、调。)
【点评:这一环节,学生们根据注解和小组合作探究,更清楚的掌握翻译并理解主要内容,完成课标对于文言文学习的要求。通过翻译,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活动六:合作探究,品味文本。(预设时间13分钟)
(一)苏轼看到美好的月色,希望有人与他欣赏,因此去承天寺寻找张怀民与他在寺中散步,在此我们可以看到他与张怀民的友情。但文中实际并未直接叙述二人的友情,但从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出二人的亲密无间,这体现出他语言的高度概括性。我们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来体味他语言的言简意丰。
1、教师范例:
怀民亦未寝:“亦”,一对朋友情怀相似;“未寝”,正是作者意料中的事,体现二人的心有灵犀。
2、学生根据方法找到体现言简义丰的词语,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二)二人能够心有灵犀的原因是什么呢?(补充张怀民资料ppt)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分析。
(三)他与这样志趣相投的朋友相与步于中庭,他们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学生明确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四)这样美丽的景色是苏轼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出来的,我们共同品味一下。(板书:写景:月色 空明)
赏析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教师给出套用格式: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描写月光怎样的效果与感受?
2、学生根据格式学会赏析,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五)看到这样写月而不见“月”字的美景,苏轼有何感慨?默读抒情议论部分文字,合作探究:具体说说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明确:请闲的人。教师给出作者生平简介)
教师追问:他真的是闲人吗?(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提示:政治、生活、获得的成就。)(板书:抒情议论:乐观旷达)
(六)请大家再次齐读全文,注意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
【点评:通过这些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问题的提出和同学们讨论集思广益,同学们在问题中学,在讨论中深入,在总结中提高。进而对本文有更高更好的赏析水平。】
活动七:拓展延伸,小弄文墨。(预设时间8分钟)
记白桦公园夜游(吕胜男)
公元二零一四年八月十五日夜,关机欲睡,月圆星疏入珠帘,欣然启窗。念无与为乐者,遂至主卧寻老爸老妈。老爸老妈亦未寝,相与行至白桦公园。曲径如轻霜亮白,池中银鳞沉浮,盖白桦叶之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白桦?但少温馨人家,如俺吉祥三宝者也。
根据苏轼的散文和老师的仿写,请仿写一篇游记。可以套用下面的格式。优秀作品装订成册,录入班级优秀作品集。
公元——年——月——日夜,---欲--,---入---,----起行,念-----者,遂至----,寻-----,----亦未----,相与-----,-----如----,-----,盖---也,何---无---,何---无---,但----,如-----耳!
【点评: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学以致用,通过习作,学生进一步领会本文的主题,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想像能力。】
活动八:当堂训练,巩固重难点。(ppt当堂检测)(预设4分)
【点评:学生在进行当堂的训练中,能够及时将所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内化。练习难易适度,题量适中】
活动九:结语:我们没有苏轼辉煌的文学成就,也没有苏轼一样的坎坷经历。但我们要有他一样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我真诚的祝愿同学们能在文学思想的感染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活动十:作业布置。1、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名句。2、默写《记承天寺夜游》。
总体点评:
吕胜男老师的这节课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在目标制定上体现出教材在中学阶段的地位,也符合八年级的学情。本课的亮点有三点:一是导语的设计上,以自身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学生对文章的分析上,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学生在老师范例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分析和小组合作。三是学生的仿写,有效的完成了语文的读写能力的提升。这节课不仅展现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体现教学理念的转变,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论文作者:吕胜男 张亚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学生论文; 文言文论文; 作者论文; 苏轼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