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论文_马丽然,张晓阳 闫涵,姚妍妍

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论文_马丽然,张晓阳 闫涵,姚妍妍

(华北理工大学药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摘要】他汀类药物对血脂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是临床常用的降脂药,能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并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因此在临床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中国血脂异常调查研究(DYSIS-China)结果显示[1],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血脂异常患者在接受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他汀类药物疗效显著,但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该文简单讨论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其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146-01

1.前言

他汀类药物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竞争作用来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从而阻滞细胞羟酸代谢途径、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和活性受体的数目增加,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间隙增大。临床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成果显著,为该类药物在与血脂相关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奠定了基础。但在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过程中也常伴随着不良反应,有药物自身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合理选择他汀类药物并合理应用,对临床上药效的发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正文

2.1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2.1.1不良反应的症状及临床表现

常见的不良反应可以分为肝毒性、肌肉毒性、神经毒性、消化系统、眼科类、等这几大类。肝毒性主要表现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或无症状性与指数升高;肌肉毒性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发炎以及横纹肌溶解等症状;消化系统类会产生胃绞痛、产生恶心、消化不良及腹痛等不良反应;眼科类具体表现为双眼沉重,精神不适。其他不良反应如脱发,轻度蛋白尿等。在他汀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临床表现是肝毒性,其次为肌肉损伤和神经系统类疾病。

2.1.2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鄢琳[2]等曾报道过5种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西立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临床上,有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某种他汀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应更换不同种类的他汀类药物来尝试是否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程度。通过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胆固醇水平仍不能控制到正常范围内的患者也是存在的,应采用更换另一种不同的他汀类药物,或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2.2.1选择合适的他汀类药物

选择药物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基于病人的自生情况,如年龄情况,性别,血脂情况、其他危险因素、其他患病情况等,经统计容易产生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肌病的患者有: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较差患者等,这些患者都具有较特殊的临床情况比,因此在用药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是否出现肌无力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对于临床上的老年患者,他们是用他汀类药物后产生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由于他们已经发生了不同情况的的肝肾功能衰退的现象,在为这类患者用药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情况。特别注意的是服药的初始剂量不要过大。

2.2.2控制他汀类药物的剂量

他汀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在一定范围内可根据剂量调整来降低,已证实存在“他汀6规则”,也说明了他汀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随用药剂量增加而有所提升。故在治疗的时候使用他汀类药物应在保证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他汀类药物的用量,在确定患者没有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增大用药剂量。但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服药后的情况[3]。他汀类药物的常用起始用药剂量为10毫克,每日使用 1-2 次,若每天只用1次药,晚上服用的降脂效果会更加显著。半衰期较长的他汀类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这两种药物,在一天中任何时刻用药疗效都是差不多的。

2.2.3他汀类药物的联合用药

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因为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比较单一,因此联合用药成为必然性选择。对于一些中老年患者来说,联合用药不仅能够同时治疗多种疾病,同时还可以减少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剂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并且有效地降低了他汀类药物所产生不良反应。目前要较大幅度地降低 LDL-C,必须将他汀药物剂量增加到常规剂量的数倍,这大大的增加了治疗费用,也提高了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当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的用药剂量由40毫克增到80毫克时,其肌肉损伤或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机率会增长4-5倍,而下降的LDL-C 水平仅仅只有5% ~6%[4]。因此,联合其他类的降脂药物共同治疗,是未来治疗血脂疾病的发展趋势。

3.结论

综上,属他汀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患者本身,用药剂量,以及是否与联合用药有关。当然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也应尽量避免将他汀类药物与其他经相同途径代谢的药物配用[5],应尽量选择已经研究证明安全的配伍方法,联用使用药物前一定严格检测、核实方能使用。且应减少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并严格监测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老年患者用药应更加的谨慎,并且注重个体的差异。服药的初始剂量不要过大,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他汀类药物的临床风险,相关医护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做到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

参考文献

[1]黄宏星,郭岩松,苍宁.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亚太心脏大会2013、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2013 综合报道[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1):1743.

[2]鄢琳,曹立亚,雷建军,等.9种调血脂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1):8-21.

[3]颜红梅,赵文英,张萍萍.超声辅助提取对石榴籽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 影响[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5,32(9):42-45.

[4]Davidson MH.Combination therapy for dyslipidemia: safety and regulatory considerations[J].Am J Cardiol,2002,90 ( 10) :5060.

[5] 杨铁君,陈永凤.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 28( 7) :867 -868.

论文作者:马丽然,张晓阳 闫涵,姚妍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  ;  ;  ;  ;  ;  ;  ;  

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论文_马丽然,张晓阳 闫涵,姚妍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