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创业认知的积极情绪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认知论文,企业家论文,情绪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提出 创业认知理论认为企业家创业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具有更加合理的创业认知。所谓创业认知是企业家对商机、风险资金和企业成长等关键的创业问题进行评估、判断与决策的知识结构。企业家可以利用其创业认知对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创造新产品与新服务;并利用其创业认知对必要的资源进行整合,创办新企业[1]。Mitchell于1994[2]年提出,创业成功的企业家都拥有关于如何识别创业机会、获取创业资源、发掘创业模式的认知资源,并将这些认知资源概括为三个维度:创业安排剧本、创业意愿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Mitchell还认为创业成功是三种认知剧本同时作用的结果。继Mitchell之后,围绕创业认知,学术界从多层面开展了相关研究。Lim et al.[3]以8个国家为例,研究社会制度环境因素对企业家创业认知的影响;Carolis and Saparito[4]指出企业家的社会资本会影响各类认知偏见,从而影响创业绩效。Busenitz and Lau[5]、Mitchell et al.[6]都探讨了文化价值观对企业家创业认知发展的影响。虽然这些研究都促进了创业认知理论的发展,但是他们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对创业认知进行研究,即使是个体层面,也是侧重于影响个体行为的外部社会因素,而对于其内在因素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伴随战略行为理论的崛起①,越来越多学者认知到企业家创业行为和其他战略行为一样是建构在企业家自身认知基础上的,企业家创业绩效不仅是对商机的客观判断与决策的过程,也是企业家主动选择与创造的过程。只有全面把握个体心理因素,特别是积极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才有可能揭开创业认知的内在机理。在企业管理中,有关积极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研究一直处于零散的状态,而且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层面。对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的创业认知的研究十分匮乏[8-9]。近年来国际学术研究开始注意到企业家积极情绪因素,2007年在创业领域主流期刊“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上,Mitchell et al.[10]提出今后创业认知的研究中应该纳入情绪因素。之后,Foo[11]、Baron[12]进行了相关的研究。Foo探讨了情绪和创业机会评估之间的作用机理,Baron通过对情绪两个层面心境和感觉的研究讨论了积极情绪对创业认知的影响。但是,就创业认知的一般而言,企业家的积极情绪,尤其是那些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特质类积极情绪是如何影响创业认知的,其作用机制如何都未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情绪对企业家认知的影响是肯定的。因为,企业家所处的环境是高度不确定和快速变化的。在这种动态环境下,企业家无法获取创业决策的所有信息,加上决策者的有限理性,他们更多利用直觉进行判断与决策。已有研究表明,个人的直觉与判断会受到情绪的影响[13]。并且,在这种极度不确定的复杂环境下,创业活动具有极高的风险,因此,从事创业的企业家需要有巨大的勇气和持久的创业激情。此外,积极情绪可能影响创业认知,也与创业过程中的具体认知任务有关,如创造力、决策与判断等也会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14]。本文以马云及其创业历程作为案例,探讨积极情绪对创业认知的作用机理。 二、积极情绪对创业认知的影响机制 1.创业积极情绪的类型与分层 (1)创业积极情绪的类型。所谓积极情绪实质上就是“具有正向价值的情绪”[15]。对于积极情绪的分类,学术界尚无定论。Fredriekson,Frijda、Lazarus et al.认为,积极情绪包括快乐、激情、希望、兴趣、爱、自豪、感恩等[16-18]。从对企业家创业活动影响程度看,主要的积极情绪类别包括激情、希望、乐观与快乐等。其中,希望与乐观既具有认知属性,也具有情绪特性。本文将这些类型的积极情绪称之为创业积极情绪。①激情是影响创业的重要积极情绪。Cardon认为,激情作为一种积极情绪是持久的创业推动力,并且是企业家的特质[19-20]。激情与创业动机是相连的,它可以强化企业家对创业意义的认知,增强创业自豪感,从而促进其创业投入力度的增加。企业家的创业激情还能促使其对员工的关心,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激情与投入[19,21]。②希望作为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它既包含实现目标的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也是一种美好的预期和对工作目的感、意义感的体验[22]。因此,希望能够为创业活动实现提供有效的路径认知与必要的动机信念。已有研究表明,希望能够影响企业家创业目标的设定,也影响其成员对组织的承诺水平,还能强化企业家创业满足感,最终影响工作的绩效[23]。③乐观是一种认知的解释风格。Seligman认为,乐观是个体对成功或者失败进行归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倾向。同时,也有学者认识到乐观是人们期待未来能朝向人们所期望的好的方面或愉快方面发展的一种情绪或态度[23-24]。在创业过程中,乐观的企业家不仅能够预测未来环境和趋势,更能够在逆境和困难时正面评估未来的环境,为创业团队设置合理的奋斗目标,激发团队成员创业信心,创造出新产品和新事物。也有研究发现,企业家存在着过度乐观的心理偏差,从而导致决策失误[25]。④快乐究其核心是个体的幸福感受程度。在中国文化中快乐是与福和乐相联系的,福即富贵、长寿、康宁、好德、善终(五福);乐是发自内心的“愉悦”和“愉快”,是人生最美好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体验。古有儒家“孔颜之乐”、道家“至乐”、佛家“涅槃之乐”。作为工作幸福感的快乐,能够坚定企业家的创业目标,提高团队内部的公民行为,增加工作自主性,提升组织创新力。研究发现,工作幸福感高的创业团队离职率较低,工作满意度高[26]。 (2)创业积极情绪分层:高积极情绪与低积极情绪。在创业过程中,企业家在激情、希望、乐观还是快乐上都会有积极情绪体验,但是,这些积极情绪体验不管是在程度还是频率上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高积极情绪的企业家具有强烈的和经常的个体体验,而低积极情绪的企业家则相反。从强度看,高积极情绪对思维和行动都有着更强的驱动力,企业家选择的倾向性更加明显。而低积极情绪则相反。从频率看,高积极情绪具有跨情境、跨时间的情绪倾向[27-28],表现出特质性特征。而低积极情绪则更易受外在事件和情境的影响,表面出更强的状态性特征。 2.积极情绪影响创业认知的机制 Mitchell认为创业认知由创业安排、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三类剧本组成,企业家的创业活动是在这三类剧本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所谓剧本是一种连接认知与行为的知识结构[29]。人们的记忆、经验等以剧本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当个体处于一定的情境或受到特定外界刺激时,大脑就会提取与当前环境相关的知识结构,并据此采取行动。创业安排是对进行创业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能力和关系等条件的筹备活动。创业安排剧本是关于这些活动的知识结构,以在特定领域去实现创意保护、创业网络获取、创业资源获取以及创业专家级技能的发展。创业意愿剧本,指创业过程中,企业家拥有的关于风险和回报的知识结构,它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专注的精神去寻找新领域和新事物,落实行动步骤,并承担创业的风险。作为新企业的创造者,企业家比常人拥有更强的创业意愿,创业意愿剧本解释了企业家创业的内在动因。创业能力剧本,指创业必备的能力、知识与技能,包括风险诊断剧本、情境知识剧本和能力机会匹配剧本[6]。创业能力剧本是企业家能力的表现,直接影响企业家的创业绩效。 现代积极情绪理论为本文理解Mitchell创业认知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Bower[30]认为,积极情绪不仅影响认知的加工内容,也影响认知的加工过程。积极情绪可以扩展个体的瞬间思维活动序列,扩大个体的认知范围,增强认知灵活性[31]。据此,本文提出积极情绪也对创业认知产生影响,并且通过对其三种剧本的作用来影响创业认知的整体加工过程。 (1)高积极情绪、启发式加工与创业意愿剧本。积极情绪是通过启发式加工来浸润创业意愿剧本发展过程的。所谓启发式加工又称为经验性加工,是指当个体面临一个判断或决策时会自动地对环境特征进行再认,促进信息和已有知识结构同化,进行简单快速决策[32]。高积极情绪通过信息效应和加工效应来影响企业家的创业意愿剧本,它不仅影响企业家想什么,也影响他们怎么想。①由情绪信息等价模型(AAI)可知,个人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对外界作出相应的评价。在频率和强度上,积极情绪体验高的企业家在对环境进行评价时是非常积极的。比如,拥有高创业激情的企业家,由于其情绪高昂,对外界感知良好,因此,当出现一个潜在的创业机会时,他们会认为这个机会是良好的、积极的,不需要进行深度加工,直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启动启发式加工。相反,低积极情绪体验的企业家,难以像高积极情绪企业家那样拓宽创业视角和进行目标市场的细分。研究发现,快乐的个体比悲伤的个体更能注意到事情的整体,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14]。②心境一致理论告诉本文,个人会根据自己的情绪从记忆中提取与情绪效价相一致的信息,积极情绪的个体更多地提取那些积极的信息。在创业的认知过程中,高积极情绪能够使企业家从代表性事物或者易得性事物中发现新的创业领域,找到行动路径和降低风险的方法,从而快速发展创业意愿剧本(代表性加工和易得性加工)。相反,一般说来,低积极情绪者是无法从一般知识结构来进行有效加工,其创业意愿剧本的发展需要依赖于进一步的精细加工[33]。即使低积极情绪者能够利用启发式,但也只是偶然的和不稳定的。 一直以来启发式被等同于心理偏差,是产生谬误的源泉[34]。直到Gigerenzer et al.提出基于生态理性观的快速简捷启发式,才将它与偏差区分开来[35]。他们认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在面临复杂任务或知识较为贫乏的任务时,就应该使用简捷而“精明的”方法来配置和使用其认知资源。创业行动始于创业意愿,创业意愿始于对创业机会的风险识别与利益感知。当面临一个新的机会时,具有积极情绪的个体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启动启发式加工过程,快速识别潜在的可能性,对机会中的风险与利益作出评估,从而促进创业意愿的提升。因此,本文提出: 命题1:与低积极情绪相比,高积极情绪企业家易于通过启动启发式加工过程促进创业意愿剧本的发展。 (2)低积极情绪、建构式加工与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不同于创业意愿剧本,企业家创业能力剧本和创业安排剧本无法通过瞬间习得,而必须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积累。创业安排剧本是关于如何去获取与创业有关的资金、创业技能、社会网络等必要资源的知识结构,它决定了企业家创业的外在资源。通过创业安排剧本,企业家能够获取互补的知识资源和市场信息,以及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外在资源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只能依靠企业家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互惠与信任来实现[36]。而互惠与信任是不能依靠市场交易来获取的,需要企业家的长期积累来完成。创业能力剧本是企业家如何发展市场能力、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是在双环学习下,企业家对认知规则和认知惯例的反思,需要长期的磨练与思考。显然,创业能力剧本和创业安排剧本难以通过启发式加工获得。如果简单地使用启发式反而会造成代表性偏差与可得性偏差。例如,一些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并没有对行业风险知识进行深度加工,误以为投资于朝阳行业就会有好的回报,而忽视了创业过程的复杂性。 与启发式加工不同,建构式加工又称为冗繁加工,是当加工任务比较复杂,缺乏典型性时或个体卷入程度较高时所采用的认知加工过程[37]。如果说启发式加工是一种快速的、直接的加工过程,那么,建构式加工要求对现有信息进行选择性转换、广泛地搜索和精细化处理,是一种慢思维。事实上,通过市场交易手段构建的网络关系只能是权钱交易,无法获得互惠和信任;而对认知规则和认知惯例的超越,是对组织认知刚性的一种破坏。这些都需要企业家动用理性的思维模式,需要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慢思维)。所以,只有建构式加工才是发展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的有效途径。 最近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也能启动建构式加工。当一个快乐的人从事一项有趣且有创造性的工作时,他也会使用建构式加工策略[38]。因此,积极情绪能够启动建构式加工。从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看,积极情绪不仅能够扩展企业家的能力资源,也能通过认知范围的扩大和认知灵活性的增加来发展其资源知识结构,实现创业能力剧本的提升。以能力机会匹配剧本而言,积极情绪可以通过认知路径和动机路径来提升创造力[39],也可以通过同样的路径来发展资源知识结构。另一方面,积极情绪也能建设个人的社会资源。众多研究表明,快乐的人有更加可靠的社会网络[40]。保持适度的积极情绪对于企业家培育自己的风险情境知识,获取社会网络资源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网络作为一种身份认同资源,不仅传递认知和价值观念,还可以传播态度和情绪[41]。通过不断扩大创业的社会网络,企业家个人从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意义,积极体验又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网络的知识和能力。正是通过这种反复的长期的主动建构过程,积极情绪才促使企业家的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更加完善。 然而,过高积极情绪不仅会占用认知资源,干扰认知活动,造成反应速度下降;也会因为情绪的高度集中而降低认知灵活性,忽视潜在的破坏性[42]。如过度乐观容易造成决策偏差,阻碍创业能力剧本和创业安排剧本的构建与发展。因此,保持适度积极情绪有助于企业家发展自己的风险诊断剧本、情境知识剧本和能力机会匹配剧本。相对于较高积极情绪企业家,低积极情绪者由于其感受到适度的情绪强度和情绪发生的频率,更有利于静心发展其创业准备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基于此,本文提出: 命题2:低积极情绪易于通过建构式加工不断地扩展和建构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 (3)积极情绪、创业意愿剧本、创业能力剧本和创业安排剧本。在前两个命题中,本文探讨了高积极情绪和低积极情绪对创业认知的作用机理,即高积极情绪企业家易于启动创业意愿剧本,但不利于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的发展;而低积极情绪企业家虽然积累了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却难以提升创业意愿剧本。现实中一些高积极情绪的年轻创业者和那些老迈沉稳的职业管理者是这两类情境的写照。年轻的创业者沉浸于创业热情之中,浑然不知创业知识的匮乏。而那些职业管理者,虽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创业资源,仍旧患得患失,表现出创业意愿知识的不足。 Mitchell et al.[1,6]指出创业成功需要同时具备创业意愿剧本、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因为,准备剧本是企业获取外在资源的能力基础,是其创业成功的外在资源条件。创业意愿剧本是充分利用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的驱动力,缺乏它则难以发现新的创业机会,更难以将这种机会转化为有效的行动。创业能力剧本是实现创业意愿的手段,是整合资源的粘合剂。缺乏创业能力剧本的创业活动,虽然能够抓住一时的商机,但难以持续长久。如何才能使高积极情绪者发展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低积极情绪者发展创业意愿剧本?这是创业管理领域面临的一个新难题。 本文认为,创业认知是多种心理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能通过单一的情绪类型来实现。作为意志品质的心理韧性有助于高积极情绪者启动建构式加工,实现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的积累。因为,心理韧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能力,一方面可以帮助个体从逆境、冲突、不确定性事件以及失败等消极情境中迅速反弹或恢复;另一方面有助于个体从容应对积极变革以及日益增加的责任感[25]。因此,同时具有心理韧性和高积极情绪的企业家在创业挫折中就会总结失败经验,发展与专家能力相关的创业技能,积累和整合与创业相关的网络资源。在中国情境下,心理韧性不仅是一种坚强的做事品质,也是内心的积极品格,“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种心理韧性还有助于坚守社会关系的规范,适应社会人际环境,发展社会网络。同时,在逆境中也更多地表现出内韧性,更多地反求诸己,而非怨天尤人,关注自我创业能力的发展。所以,本文猜想,心理韧性是高积极情绪企业家发展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的必要心理品质。 低积极情绪的企业家,即便有了充分的创业能力剧本和创业安排剧本,在机会来临时,由于缺乏创业意愿剧本,难以抓住商机。有些企业家畏惧创业过程的挑战性,出现了创业安排剧本、创业能力剧本和创业意愿剧本的严重背离,甚至能力和资源越积累,越是感到创业条件不足,裹步不前。乐观,作为一种积极的解释风格,使企业家总感觉未来是美好的[43]。当面临一个新的创业机会,只有更多的紧盯创业绩效,才能超越不可预知性认知,从积极角度对于不确定性进行归因,看到创业能力与创业机会的逻辑关系,克服认知上的举棋不定。因此,具有乐观预期的企业家则会从拓展构建的思维中,发展创业意愿剧本[44]。 命题3:创业成功是多种心理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低积极情绪企业家来说,需要乐观与其他心理能力交叉作用,才能发展其创业意愿剧本。而对于高积极情绪企业家来说,则需要加强心理韧性,才能有效启动建构式加工过程,实现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的扩展。 三、案例分析 同统计方法一样,案例研究也是管理学中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只是案例研究更适合于研究“怎么样”和“为什么”类型的问题[45]。由于分析的路径不同,可以将案例研究分为理论驱动型和现象驱动型。现象驱动型是在缺乏可行性理论的情况下,从现象中尝试建立理论。理论驱动型案例研究要求作者在现有的理论框架上发掘定性数据去验证和发展理论。它适合于进行一些复杂的、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尚未成熟的理论研究。 基于积极情绪与创业认知的关系研究,本文认为案例研究必须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验证:①积极情绪会影响创业认知吗?②影响结果如何?③中间的作用机理是什么?Eisenhardt and Graebner[46]指出,单案例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应当是非同寻常的、极端化的个案,这样才更有利于放大研究的问题,发现内在作用细节。因此,针对中国众多的企业家,本文主要根据积极情绪和创业认知这两个显著标准进行筛选,最终选择了马云及其创业伙伴作为研究样本。 在案例验证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案例资料,进行交叉验证,对于提高论文质量和可靠性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根据二手资料对理论进行检验,因此,资料的来源和可靠性更加重要。为了查找与马云创业有关的资料,本文通过网络找到了总共340篇相关的报道和研究论文。此外,本文还在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进行了资料收集,主要以图书为主,包括《谁认识马云》、《马云的创业逻辑》、《马云精彩语录》、《马云管理日记》等20本书。为了进行三角验证,本文还查看了优酷、乐视、腾讯、搜狐、奇艺等国内主流媒体上马云的相关视频资料。 1.马云四次创业历程 从1994年开始,马云总共进行了四次创业,分别是1994-1995年创办海博英语翻译社、1995-1997年创办中国黄页、1999-2013年建立阿里巴巴并辞职退休、2013年5月开始社会化创业,建立“中国智能骨干网(CSN)”——菜鸟网。详见表1。 2.马云的积极情绪 在Fredrickson,Frijda et al.等人提出的积极情绪分类基础上,结合其他学者的观点,本研究整合了十种典型的积极情绪类型,包括快乐、激情、希望、兴趣、爱、自豪、感恩、兴奋、乐观、惊讶。针对已掌握的文献资料和视频资料,本文研究小组的四个人针对已掌握的马云资料分别对十种积极情绪类型的关键描述进行了析取,并进行了交叉检验,筛除了意见不统一的描述,形成了马云情绪类型的文本库。本文发现马云具有四类代表性的创业积极情绪,抽取典型的表述如下(见表2)。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推断,本文还找到了创业相关人士,如海博英语翻译社合伙人、阿里巴巴商业伙伴和财经评论员等对马云的评价,进行交叉检验。研究小组成员虽然均为南京理工大学师生,但是具有不同的年龄结构、不同的地缘文化和不同的知识背景,因而减少了同源方差发生的可能性。 根据情绪行为理论,情绪要通过行为表现,一定的行为是一定的情绪反应,诸如恐惧引发逃避、愤怒导致攻击等。本文还将马云和他的创业伙伴在关键事件面前的行为表现进行了对比,发现马云的积极情绪具有跨时空、跨情境特征,表现出高稳定的特质性倾向(见表3)。 3.积极情绪与创业认知作用机理分析 本文在对马云及其创业历程的资料整理中,发现马云很容易通过启发式加工快速获得高创业意愿。但是,创业初期,缺乏创业能力剧本和创业意愿剧本的构建,因此,这使得他前两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然而,由于他具有极强的心理韧性,失败后仍坚持创业,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反思,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积累社会网络资源与能力资源,最终在第三次创业时获得成功。 (1)启发式加工过程。在案例数据的展示过程中,综合运用表格和图表展示定性数据,能够让人一目了然。研究小组将面临关键决策时马云和他的伙伴们间的反应进行了反复对比(见表4),得出了在动荡与复杂的环境中,马云更容易使用启发式加工看到潜在的商机。 众多方面,马云虽然表现出了更多的启发式思维,但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初次触网就联想到创办海博网络。1995年,马云出差到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并在网上建立了一个海博英语翻译社的英文网站。网页放上去几小时后,马云接到了询价的订单,从中他直觉到了互联网上的潜在商机。回国后,迅速召集24个朋友开会,激动地说出自己要进行互联网创业,将中国企业的信息放到互联网上帮助他们出口。从这段经历可以看到,马云首次触网就联想到开创B2B网站雏形,这与他积极情绪的启发式加工过程分不开,原因在于:①马云本人缺乏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因此,存在着知识匮乏和有限理性;②他做出这个决定没有认真思索,而是在将海博英语翻译社放到网上去收到回复之后就马上决定创办海博网络,这是一种快速简捷的启发反应;③他想到要创建B2B形式的网站而非其他的,这与他个人的有限知识有关。马云生活在浙江,这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发达的地区,出口需求大,因此,他选择创办B2B网站,而不是建立类似雅虎、新浪等门户网站。此外,马云的积极情绪尤其是创业激情促使其看到了互联网创业的机遇而非风险。同马云相对比的是其24个朋友,他们都认为马云办夜校、开饭店都要强于互联网创业,互联网创业风险太大,他们没有形成互联网创业意愿与动机。发生在马云和他的伙伴们之间的类似事件还有很多,如在阿里巴巴网站展示模式、淘宝网决策等方面。通过他们间的对比发现,电子商务方面,马云的高积极情绪促使他在每一次机会面前都能看到积极的一面,并能迅速识别其潜在的创业机会,促使创业意愿剧本的发展。 (2)建构式加工过程。建构式加工过程是与启发式加工过程相对立的,它只有当运用简化的、少认知努力的启发式加工过程无法达到目的时才会采用[47]。因此,如创业的安排认知和能力认知这种无法通过少量认知努力获得的知识只能通过精细加工获得,且这种慢认知的获得与低情绪相关。创业激情非常高的马云初次触网就决定互联网创业,建立海博网络,表现出很强的创业意愿,但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不足。当朋友问及他的创业步骤和创业计划时,他总答不上来或者说没想好[48]。类似的情境,还在阿里巴巴成立初期出现过,在与吴晓波等人的聚会中,马云被问及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时,他回答说“其实我不知道”。相反,马云创业伙伴们的积极情绪相对较低,在同样的机会面前,他们并不是像马云一样立刻有创业的意愿,更多的是忧虑与怀疑,思考是否拥有实现这个机会的条件和能力,表现出较强的分析理性,进行更多的系统化思考与精细化加工。 创业成功同时需要创业意愿剧本、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这三种认知,缺一都将导致创业失败。在前两次创业中,马云缺乏创业能力剧本和创业安排剧本的知识结构,没有发现创业的条件和创业的能力,因而创业困难时期,社会资本和能力的缺乏最终使其创业走向失败。但是在坚持创业过程中,马云屡败屡战,使自己的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得到不断发展,例如在海博英语翻译社时,马云的创业网络只包含了几个学生,知识储备也只具有专业的英语知识,而到创办中国黄页时,马云的创业网络中已经有了固定的合作伙伴,也具备了一定的商业经营能力。而到阿里巴巴时,他的团队已多达18人,团队结构合理,资源充足,更主要的是他具备了市场能力、宏观经济把握能力等创业知识结构。由单纯的激情创业转向理性与激情的融合。表5是在多次创业历程中马云创业认知不断建构的过程。 通过对马云创业历程的研究发现:在多次创业中,高积极情绪的马云易使用启发式加工发现创业机会,并追求实现机会的路径,表现出很高的创业意愿,但很少系统性分析创业所需的创业能力和资源,表现为激情引导下的创业。但是,具有强心理韧性的马云,能在屡次创业失败中系统性思考创业问题,积累和建构所需资源和能力。因此,第三次创业时,他不再是纯粹的激情导向创业,而是融入创业理性,并获得成功。 同马云相比的是他的创业伙伴,其积极情绪弱于马云,在每次马云创业的起点,他们或是反对或是沉默。在马云从一个领域跳跃到另一个领域的创业转变中,他们仍然留在原地发展。尽管最后他们多数都追随马云走上了互联网创业,也是在系统思考和分析了创业资源、盈利模式、创业计划等问题后,在理性引导下走向了创业,而错过了最佳创业时机,成为互联网创业的跟随者。对于这些企业家,则需要有更多的乐观精神,才能形成整体的创业认知。因此,本文概括理论模型,见图1。 图1 理论模型 四、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本研究通过对创业认知理论的发展和马云创业案例的验证,得到以下结论:①创业的认知是由积极情绪所推动的,不管是创业意愿剧本、创业安排剧本还是创业能力剧本,都会受到积极情绪的浸润。创业激情、希望、乐观与快乐是影响创业认知的主要的积极情绪类型。本文将它们命名为创业积极情绪。依据情绪体验的频率和强度,创业积极情绪可以划分成高积极情绪和低积极情绪两个层级。高积极情绪企业家与低积极情绪企业家在创业行为上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性。②在创业过程中存在启发式加工与建构式加工两条创业认知加工路径。伴随这两种认知加工过程,高积极情绪企业家往往是激情导向下的创业,而低积极情绪者则走向理性导向下创业。③创业成功是多种心理能力交互作用的结果。综合这些结论,可以得到以下管理启示: (1)创业积极情绪是一种重要的创业资源。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实业界,长期以来人们对创业资源的认识是停留在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网络等硬性资源方面。Caves[49]虽然提出创业资源是创业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类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总和,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心理资源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创业积极情绪不管是乐观、激情、希望还是快乐,都是企业家的心理资本。中国学者蔡莉等[50]注意到在创业研究中创业资源研究的不足,特别是资源整合过程研究的缺乏。事实上,创业积极情绪不仅可以带来组织公民行为,提升组织忠诚度和满意度,更重要的是,创业积极情绪是获取、整合和发展其他创业资源的力量。因为,创业过程是不断试错—纠正—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其内外部各种资源与机制的调整整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家建构和发挥其机会识别的知识、创意保护的知识和能力机会匹配的知识,而这三种创业认知剧本都是通过创业积极情绪整合来实现的。因此,在创业管理中,不能只是注重技术、资金等外在资源,尽管它们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需要大力培养和塑造企业家的积极情绪,将积极情绪纳入创业的资源管理中来。 (2)发展创业认知的双加工系统。虽然人们一直赋予创业认知极高的地位,但对于其加工过程并没有深入研究,对于如何发展创业认知缺乏有效的理论依据。更存在问题的是,受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很多人倾向于将创业认知看成是理性的逻辑化过程,将其他认知加工都扣上创业冲动的帽子。本研究发现,创业认知的三个剧本处于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在认知加工的竞争过程,启发式加工对于创业意愿剧本形成和发展更具有优势;而建构式加工对于创业安排剧本和创业能力剧本更具优势。这个研究是与当代神经系统科学相一致的,事实上创业认知加工过程隶属于同时存在、相互独立的两个系统,它们平行对创业认知和推理发生作用。要发展创业认知就必须同时双认知加工系统,特别是启发式加工系统。因为它能够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帮助我们避免因认知负担过重而导致的认知繁忙(Cognitive Busyness)和认知懒惰(Cognitive Laziness)。 (3)评估积极情绪类型,防范创业认知偏差。在创业过程中,失败故事总是不绝于耳。企业家或者市场需求把握不准,或者产品推广不利,或者机会掌控失度,或是团队结构不合理。其实,不管如何,均出自于企业家对资源、机会和团队创业认知不足。以往的创业理论强调是通过连续创业,积累经验,发展相关知识,克服认知偏差。本研究说明,企业家发展创业知识过程是与积极情绪相关的,不同类型企业家会发展不同思维加工过程,从而可能导致不同创业认知偏差产生。高积极情绪企业家会更多启动启发式加工过程,结果有可能导致过度自信、幻想控制和代表性偏差。过度自信会降低风险感知能力。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失败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过度自信。而低积极情绪企业家会更多地启动建构式加工过程,结果会因为缺乏创业动机导致认知惰性,或因加工负荷过高导致认知繁忙,由此产生保守性偏差等。事实上,这些认知偏差是难以通过经验积累的连续性创业来克服[51]。本研究为预防创业认知偏差提供了新的视角,企业家需要正确评估自我的积极情绪类型,通过对自我情绪负面性的规避来预防创业认知偏差,避免由此而导致的创业失败。 (4)发展多样心理资本,构建创业积极情绪体系。根据本研究理论模型,不管是激情导向创业还是理性导向创业,都需要各类心理能力的交叉作用。对于容易走向激情导向创业的高积极情绪企业家来说,发展心理韧性是建构心理能力体系的重要路径之一。它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企业家的韧性资产,包括个人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关注其危害因素,加强过程管理,将危险转化为机遇,使个体从困境中恢复,超越自我。而对于易理性创业的低积极情绪企业家来说,发展其现实的乐观是强化其心理能力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这些企业家需要设置科学的目标,进行合理归因,以开放的心态包容过去。 ①《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在2011年推出了行为战略特刊,Powell et al.[7]提出所谓的行为战略将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与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为战略的目的是为人的认知、情感和组织的战略管理的社会行为带来现实的假设,从而丰富战略理论、实证研究和现实世界的实践。标签:创业论文; 马云论文; 情绪理论论文; 创业风险论文; 创业能力论文; 创业机会论文; 创业资源论文; 企业家论文; 认知过程论文; 信息加工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