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内部贸易模式分析_产业内贸易论文

欧盟内部贸易模式分析_产业内贸易论文

欧盟内部贸易格局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欧盟论文,格局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06]07—060414—0350

从2004年5月1日欧盟成功实现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东扩后,目前已拥有25个成员国,但新老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还没有发展成熟,还需要长期的发展才能在经济水平、结构、体制等各方面趋同。鉴于此,本文就东扩以前的15个成员国为考察对象。Peter Egger和Michael Pfaffermayr在2002年《欧洲一体化对欧盟内部中心和外围国家贸易的净效应》一文中曾按照入盟的时间先后将欧盟最初的6个成员国(德、法、意、比、荷、卢)界定为中心国家,其后加入的国家界定为外围国家。本文将从内部贸易的角度采用另一种划分方法。

从表1可以看到欧盟各成员国对欧盟内部贸易的不同贡献度,按照各成员国在欧盟内部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即对欧盟内部贸易的贡献,本文将这15个成员国组成的欧盟内部贸易结构归纳为环形结构:

表1 2004年欧盟成员国对欧盟内部贸易的贡献

出口 进口

(十亿欧元) 份额(%)

(十亿欧元) 份额(%)

欧盟25国 2020.961001942.12

100

核心德国466.31 23.07 373.8419.24

内环国家法国235.45 11.65 257.7813.27

荷兰228.55 11.30 136.047.00

比利时 189.37 9.37

166.168.55

意大利 166.34 8.23

169.148.70

英国163.13 8.07

210.6110.84

中环国家西班牙 108.17 5.35

139.917.2

奥地利 68.18 3.37

78.48 4.04

瑞典58.10 2.87

57.99 2.98

爱尔兰 52.63 2.60

32.29 1.66

丹麦43.60 2.15

38.75 1.99

外环国家芬兰18.7

1.41

27.82 1.43

葡萄牙 22.98 1.13

34.02 1.75

卢森堡 11.77 0.58

12.24 0.63

希腊6.75

0.33

24.47 1.25

资料来源:External an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2005.12 monthly statistics,ISSN 1725—700X.

核心:欧盟内部的贸易,德国占据绝对的中心地位,归为核心国家。德国的贸易份额占欧盟内部贸易的1/5以上,其贸易量、贸易产品结构、地理流向的变化都会对欧盟甚至世界贸易造成不小的影响。德国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欧洲中部,也为其发挥贸易的辐射效应奠定了地缘基础。

内环:法、荷、比、意、英5国构成了欧盟内部贸易环形结构的第二层次。法、意、英属于经济大国,它们的贸易对欧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荷兰和比利时虽属小国,但其贸易在欧盟的地位显然与其国土面积不成比例。荷兰作为欧洲的运输中心,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贸易,国内市场狭小,但运输发达,荷兰因此成为最为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比利时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也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5国的进出口占了欧盟内部进出口总额的48.5%,再加上德国的贸易份额,核心和内环国家对欧盟内部贸易的贡献度达到了68%以上。从地理上看,这5个国家都紧密围绕在德国周围,形成了一个以德国为核心,法、荷、比、意、英构成的内环圈。由此可见,处于核心和内环的6个国家构成了欧盟内部贸易的中心,其贸易的辐射效应直接影响着欧盟其他成员国的贸易,在欧盟内部发挥着向心作用。

中环:西班牙、奥地利、瑞典、爱尔兰和丹麦构成欧盟内部环形结构的第三个层次,即中环。从贸易量上来看,它们对欧盟贸易的贡献要较第一、二个层次的国家小。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它们都是紧靠着第二个层次的国家。西班牙毗邻法国,奥地利与德国接壤,瑞典、丹麦与英、德隔海相望,爱尔兰紧靠英国,但它们又都离核心国德国的距离稍远一些。

外环:外环国家对欧盟内部贸易的贡献最小,而且基本上离贸易的中心地带(即内环国家)最远,如芬兰、葡萄牙、希腊;或是面积较小,如卢森堡。

以上是从各国对欧盟内部贸易的不同贡献度进行划分的多层次环形结构,而运用这种标准划分的结构与其在地理位置上的结构却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引力模型或多或少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欧盟内部的贸易现象,运输成本对欧盟内部贸易对象的选择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有一点需要说明,虽然离中心国越远,越靠外层的国家,其对欧盟的贸易贡献度越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欧盟内部贸易对其重要性随层次的递增而降低。欧盟内部贸易占其成员国的比重都达到了50%以上,而且离核心越远的成员国,内部贸易对其重要性越高,如内部贸易比重最高的国家是卢森堡和葡萄牙,其次是一些小国(荷兰、比利时、丹麦),而在这个区域内部贸易占有比较高份额的国家(如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对欧盟外部国家的贸易比重却较大,德国在这方面就表现得更明显了。究其原因,核心和内环国家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国际竞争力更强,贸易对象更加多元化,而处于中环特别是外环的国家,还包括一些处于内环的小国(比利时、荷兰)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其贸易更多地得益于欧洲的统一大市场,贸易的地理流向也相对集中一些。

一、区域内部贸易分工格局

研究表明,欧盟内部的贸易分工格局与上述环形划分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按照SITC的分类标准,欧盟内部贸易各类产品所占比重见表2。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占了欧盟内部贸易的2/5,制成品和化学制品也是主要的贸易产品。

表2 2004年欧盟内部贸易按产品分类

出口额(百万欧元) 比重(%) 进口额(百万欧元) 比重(%)

全部产品2,020,959 100 1,942,117 100

食物和活禽畜147,478

7.30144,072

7.42

饮料及烟草 25,7041.2726,1551.35

非食用或非燃料用的原料 55,3072.7456,0732.89

矿物燃料88,1654.3692,0174.74

动植物油脂 6,945 0.347,090 0.37

化学制品289,090

14.30

291,328

15.00

按原料区分的制成品 327,022

16.18

310,898

16.01

机械和运输设备 812,491

40.20

774,459

39.88

杂项制造品 225,198

11.14

204,872

10.55

特殊处理商品43,5612.1635,1531.81

资料来源:External an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2005.12 monthly statistics,ISSN 1725—700X.

1.核心、内环国家的贸易分工结构

德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国,处于欧盟内部贸易的核心地位。德国4大主要工业为汽车、机械和机床、电子和电气工程、化工医药。高技术设备① 是德国出口的支柱。2004年,德国机械和运输设备出口2255.54亿欧元,占欧盟同类产品总出口的27.76%,居第一位(见表3)。德国制成品和化学制品的出口也居欧盟第一位,分别为700.16亿和607.34亿欧元,均占欧盟该类产品总出口的1/5以上。2004年,德国对欧盟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械和运输设备(2255.54亿欧元,占其本国各类产品总出口的48.37%,其中尤以道路机车为主,出口额为840.23亿欧元,占总出口的18.02%)、制成品(700.16亿欧元,占总出口的15.01%)、化学制品(607.34亿欧元,占总出口的13.02%)。从欧盟进口的主要产品是机械和运输设备(1445.34亿欧元,占其本国各类产品总进口的38.66%,道路机车进口491.53亿欧元,占总进口的13.15%)、制成品(582.68亿欧元,占总进口的15.59%)、化学制品(510.10亿欧元,占总进口的13.64%)②。对于其他类产品,德国并没有表现出如机械、电子、化工产品同样的优势。同时,德国在按SITC分类的其他五大类产品(食物与活禽畜、矿物燃料、天然原料、饮料和烟草、动植物油脂)贸易优势都减弱了,尤其是在矿物燃料的出口方面。可见,德国与其它成员国的贸易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形式展开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表3 2004年欧盟内部机械和运输设备、制成品、化学制品主要出口国

机械和运输设备按原料区分的制成品 化学制品

出口比重 出口 比重出口

比重

(百万欧元) (%) (百万欧元) (%) (百万欧元) (%)

欧盟812,491

100欧盟

327,022

100

欧盟289,090 100

25国 25国

25国

德国225,554

27.76 德国

70,016

21.41 德国60,734

21.01

法国102,471

12.61 意大利 36,568

11.18 比利时 48,688

16.84

荷兰74,9139.22

法国

33,294

10.18 法国36,353

12.57

英国64,3007.91

比利时 32,470

9.92

荷兰34,906

12.07

意大利 62,4287.68

荷兰

25,286

7.73

英国28,487

9.85

比利时 53,9996.65

英国

21,565

6.59

爱尔兰 23,205

8.03

西班牙 46,9735.78

西班牙 17,340

5.30

意大利 17,332

6.00

资料来源:External an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2005.12 monthly statistics,ISSN 1725—700X.

由于核心和内环国家互为主要的贸易伙伴,在双边贸易产品结构上也体现了一定的相似性。德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以欧盟成员国为主,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③ 正是因为这一点,内环国家的贸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德国贸易结构的影响。

(1)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各国贸易中均占很大比重,是内环国家的优势产业,贸易分工结构有较强的相似性。这种优势有两个层面的涵义:其一,从欧盟整体的角度,相对于中环和外环成员国而言的优势。从表3可以看出,核心和内环国家在机械和运输设备、制成品和化学制品贸易方面的优势,均在这几类欧盟主要产品的贸易上排前几位;其二,就单个国家考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的优势。内环5国的贸易产品以机械设备、化工医药、汽车、电子产品为主,这些产业在其国内具有明显优势。法国机械和运输设备产品的出口占了43.52%,其中以道路机动车为主,占了38.15%,化学制品出口占15.44%,制成品出口占14.14%,其他7大类产品的出口均不到10%。内环的其他4国也呈现出相似的特点(见表4)。

表4 法、荷、比、意、英进出口产品结构(2004年)单位:%

法国荷兰比利时 意大利 英国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食物和活禽畜9.06 7.12 12.08 9.86 8.53 6.56 5.93 9.18 4.35 8.47

饮料及烟草 2.25 1.33 1.85 1.63 0.89 1.25 1.46 1.56 1.82 1.78

非食用或非燃料用的原料 2.45 2.05 5.72 3.56 2.50 3.30 1.14 3.90 1.69 2.22

矿物燃料2.66 4.10 6.84 8.82 6.05 9.56 2.05 1.26 10.46 2.06

动植物油脂 0.22 0.31 0.68 0.55 0.36 0.49 0.37 0.77 0.14 0.30

化学制品15.44 13.57 15.27 15.40 25.71 27.12 10.42 16.84 17.46 13.73

按原料区分的制成品 14.14 16.20 11.06 15.29 17.15 14.50 21.98 15.88 13.22 13.40

机械和运输设备 43.52 42.58 32.78 33.43 28.52 28.91 37.53 40.61 39.42 43.82

杂项制造品 9.38 12.36 9.72 10.85 10.13 8.24 18.20 8.72 10.86 11.66

特殊处理商品0.88 0.38 4.00 0.61 0.16 0.07 0.92 1.28 0.58 2.56

合计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资料来源:External an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2005.12 monthly statistics,ISSN 1725—700X.

(2)各国均有很强的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如英国主要出口电信设备、客车、石油、发动机等,主要进口的也是这些产品;法国车辆和其他运输设备出口占24.27%,对该类产品的进口占20.69%④。从表4横向排列的数据可以发现,各国同类产品的进出口都大体相当,产业内贸易比重很大。

产业内贸易分水平型和垂直型两类。水平型是指贸易双方商品存在特性的差异,垂直型是指贸易双方商品存在质量上的差异。欧盟内部各成员国间的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贸易为重点。以意大利为例,1990年到1999年间意大利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从47.9%上升到51.4%,而且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份额要大于水平型的产业内贸易。这10年间,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平均达到70.4%,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主要表现为出口较低质量的产品,较低质量商品出口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平均占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总量的62.6%。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以较低质量还是较高质量的产品为主与贸易双方的收入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意大利与相近收入水平的成员国贸易时,低质量产品出口占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出口的比重要高一些,达到69.2%;而在与中等或较低收入水平的成员国进行贸易时,其高质量产品出口分别达到了77.8%和71.4%。⑤

(3)优势产业互补。英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是欧盟内部石油出口大国,主要出口到美国(22.6%)、荷兰(18.4%)⑥、法国(9.3%)和德国(7.5%)⑦。

荷兰和法国分别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大国。荷兰国内市场狭小,但作为欧洲的运输中心,其交通便利,运输业发达,因而成为最为开放的经济体,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贸。农业生产上,采用发达的现代化农业技术,自1989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法国。近两年来,由于法国农产品出口略有下降而荷兰农产品的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如以净出口量计算,荷兰已超过法国而排名世界第二,其农产品出口的80%是在欧盟内部,主要是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英国和意大利;与德国的关系尤为密切,其60%的蔬菜出口德国。与此同时,德国、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也是荷兰主要的农产品供应国。荷兰也是天然气的主要出口国。

比利时是铁和钢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其50%以上的产量出口。

意大利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从核心国家德国向外扩展到内环国家的过程中,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已开始表现出差异。对德国而言,其机械类、化工类产品具有绝对的优势;对于法、荷、比、意、英而言,该类产品的优势不如德国稳固,它们在这几类产品的出口排名上都次于德国(见表3)。但是,它们各自也有其他的优势产业或产品,即英国的石油、荷兰和法国的农产品、比利时的钢铁、意大利的纺织品和服装等。这与德国的优势产业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即这种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各自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国别差异,而非实体经济发展。从总体上看,内环国家的这些产业在欧盟内部的优势地位是可以与其机械、化工类产品在欧盟的优势地位相媲美的。

2.内环国家的贸易分工结构辐射至中环、外环国家

由于核心、内环国家在欧盟内部贸易中占据巨大份额,因此在欧盟内部发挥着向心作用,其他外围的国家都与之有着较强的贸易联系。中环以核心、内环国家为主要贸易对象。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属于该层次的国家又会与同层次的其他成员国保持紧密的贸易联系,如瑞典和丹麦。瑞典是丹麦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正是因为贸易的作用是双方相互的,因此中环和外环成员国的贸易分工结构受到核心和内环成员国的影响。引力模型原理使内环国家对外环国家的辐射效应较之对中环国家要弱,因为外环国家不仅是贸易份额较小的国家,而且在地理位置上也是离贸易的内环地带较远的国家,因此出于贸易成本的考虑,有些外环国家(如芬兰、希腊、葡萄牙)与内环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弱化了。但无论如何,这种辐射效应的影响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1)中环、外环国家进出口贸易中机械设备、化学药品、汽车和其他运输设备仍占很大比重,但这些产品的竞争优势不如德、英、法、意4国,即优势层层递减。

中环国家离核心和内环国家较近,且以核心内环国为主要贸易对象,因此贸易结构与之接近。比较表4和表5,发现中环和内环国家的产品贸易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除爱尔兰以外,西班牙、奥地利、瑞典、丹麦4国的机械和运输设备都在其贸易中占首位,爱尔兰的化学制品出口超过其他类产品。但从表3中发现,即便这些国家的优势产业仍是机械运输设备、制成品、化工等,就整个欧盟而言,这种优势仍不如核心和内环国家,即优势层层递减了。

表5 中环成员国进出口产品结构(2004年)

西班牙 奥地利 瑞典爱尔兰 丹麦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食物和活禽畜13.30 6.44 4.78 5.55 3.31 6.28 9.23 8.69 17.44 9.24

饮料及烟草 1.48 1.89 1.45 0.63 0.23 1.21 1.37 1.77 0.82 1.39

非食用或非燃料用的原料 1.74 2.70 3.37 3.26 6.45 3.20 1.48 1.56 3.19 3.28

矿物燃料2.93 2.57 4.02 6.97 4.67 6.60 0.63 6.13 9.96 2.43

动植物油脂 1.37 0.19 0.10 0.19 0.25 0.27 0.04 0.28 0.36 0.46

化学制品9.97 13.95 7.98 9.99 9.96 11.73 44.09 14.17 8.21 13.25

按原料区分的制成品 16.03 14.59 22.28 17.26 24.07 16.27 2.55 11.66 11.22 18.60

机械和运输设备 43.42 47.36 43.25 41.86 39.21 42.79 27.27 36.17 25.01 36.81

杂项制造品 9.04 9.77 12.39 14.17 8.07 11.39 8.81 12.01 15.82 12.70

特殊处理商品0.72 0.54 0.38 0.12 3.78 0.26 4.53 7.56 7.97 1.84

合计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资料来源:External an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2005.12 monthly statistics,ISSN 1725—700X.

外环国家离内环国家较远,但基本上仍以其为主要贸易对象,机械、运输设备、电子产品、化工品贸易仍对各国非常重要。芬兰出口产品中碱性金属、机械和运输设备占28.1%(进口占28.7%),电子技术产品占26.5%(进口占20.6%),化工产品占11.9%(进口占16.8%);葡萄牙机械产品、汽车和运输设备的出口占20%以上,进口占35%以上⑧。但是,这些产品的竞争力更弱,而且其他类产品的出口甚至超过了机械、化工等产品。

虽然中、外环成员国都以核心、内环成员国为主要贸易伙伴,但毕竟它们在核心和内环成员国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不大,所以它们在贸易上的相互地位并不平衡。

(2)产业内贸易也是中外环成员国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见表6)。

表6 各成员国与欧盟产业内贸易指数(%)⑨

核心 内环 中环

外环

德国 法国 荷兰 比利时 意大利 英国 西班牙 奥地利 瑞典

爱尔兰 丹麦 芬兰 葡萄牙 希腊

1989 63.5 75.5 65.9 71.558.062.2 60.065.061.7

53.860.6 47.4

40.4

24.9

1990 72.3 77.8 69.2 71.957.969.7 63.466.662.3

53.059.6 45.3

43.0

27.3

1991 75.6 79.2 69.8 71.957.672.6 60.167.261.1

53.958.4 47.5

42.5

27.5

1992 75.0 80.4 70.3 72.656.973.3 63.267.661.2

51.859.1 47.1

41.5

25.8

1993 75.3 78.6 70.9 72.658.473.0 62.366.859.8

50.258.9 45.4

42.4

26.6

1994 76.2 79.2 71.6 72.357.974.4 62.166.960.2

49.756.9 45.5

41.9

27.8

1995 76.8 78.7 71.9 73.160.175.7 63.466.960.1

48.059.1 45.4

46.7

27.1

1996 76.1 78.7 72.0 74.259.575.8 64.767.260.6

49.959.6 46.0

50.2

26.4

1997 76.4 78.4 73.4 74.460.375.1 64.868.160.2

48.559.8 48.2

50.8

29.5

1998 77.0 79.5 72.9 74.661.475.2 65.968.057.3

45.760.8 44.5

50.5

26.4

资料来源:Intra-industry trade between the EU and the CEECs,Jarko Fidrmuc,Focus on Transition,I/2001.

奥地利、西班牙、丹麦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达到60%以上,并保持着上升的趋势,瑞典和爱尔兰的产业内贸易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外环成员国的产业内贸易比重相对而言要低一些,尤其是希腊。同时可以发现,各成员国产业内贸易的状况与最初按贸易份额划分的环形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是吻合的。核心和内环成员国产业内贸易的主导地位明显要强于中环国家,中环国家在这方面又要强于外环国家。

(3)各国发展其特有的优势产业,构筑多样化产品在欧盟的优势地位。

就欧盟内部整体而言,机械设备、化学药品、汽车和其他运输设备可能并不是中、外环国家的优势所在,它们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带来的国别差异上。

西班牙的食物与活禽畜的出口超过了意大利和英国,占欧盟内部出口9.75%,居第五位;动植物油脂的出口仅次于荷兰,居第二位,占欧盟内部总出口的21.3%⑩。

北欧国家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如芬兰,森林覆盖率高达69%;瑞典,森林覆盖率达54%(11)。芬兰以森林工业为支柱产业,木材和纸制品的出口占总出口的1/4以上,在以资源密集型产品推动出口的同时,芬兰将与森林相关的工业看作一个“森林产业群体”,通过机械、化工、自动化、林产品等领域的合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森林,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出口。瑞典也是木材和纸制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丹麦的燃料出口超过意大利。

葡萄牙的纺织品和服装是其最重要的制成品,是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占了21.5%(12)。

欧盟成员国基本上都形成了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为主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即使是中、外环的有些国家,高新技术产品(13) 的出口比重也是很高的,如爱尔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29.9%,卢森堡为29.3%,芬兰为20.6%,奥地利为15.3%(14)。由于主导产业竞争优势的差距,核心、内环国家与中、外环国家之间的贸易分工并不是典型的水平型分工,垂直型的贸易可能更加明显。

综合以上分析,按贸易份额划分的环形结构与各成员国的地理位置、产业层次、贸易产品结构、贸易伙伴关系等都存在着很强的一致性,因而可以将欧盟环形结构特点归纳如下:

(1)地理位置环形结构。以德国为核心,离核心越远,贸易成本越高。

(2)产业层次环形结构。核心国产业层次最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优势最强,在向外扩散的过程中,这类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渐下降,但在其本国产业中仍处于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其他优势产业得以发展。

(3)贸易产品结构环形层次。贸易产品与产业结构存在密切关系,随中心向外扩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主导地位逐渐削弱,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优势产品更加多元化。

(4)贸易伙伴环形结构。各成员国均以德国为主要贸易伙伴,德国以内环成员国为主要贸易伙伴,其次是中环国家,外环国家在德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这也是一个贸易贡献层层递减的结构。

二、欧盟内部贸易格局的发展趋势

1.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提升内部贸易层次

欧盟1995年发表了《创新政策绿皮书》,之后将其转化成《欧洲创新的第一个行动计划》,2000年6月,欧洲委员会又推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的创新政策》报告,表明欧洲已经对创新达成共识,并试图通过对创新政策的支持来推动欧洲新经济的发展。

(1)确立欧洲新经济的产业核心。由于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的核心与基础,因此,所有欧盟国家无一例外地都将信息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之后,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科技优势,确定其他优先发展的重点。如英国将生物工程、新材料、光学技术,法国将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环保技术列为本国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的重点。

(2)强化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在欧洲各工业部门,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问题是难以承受的经济风险、过高的创新成本以及缺乏合适的资金来源。这3个因素构成了企业启动创新计划的主要障碍。为此,欧盟在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融资渠道和加大对创新的投入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风险资本和各种基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

(3)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转型后的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法国食品工业经过改造转型后,已成为法国工业及其出口的重要产业。

这一系列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不仅将影响欧盟的整体产业结构和各成员国国内经济结构,而且会改变目前的区域内贸易格局。

首先,产业升级带来贸易产品层次的提高。由于以德国为代表的核心内环国家已经走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前面,而且将带动欧盟其他国家新经济的发展,因此欧盟的产业结构有可能出现全面的产业升级。

其次,各成员国原有优势产业地位强化。欧盟的成员国,特别是中环和外环的成员国都在某种产业上表现出特有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往往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密切相关,属于传统工业的范畴。在欧盟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下,这些优势产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不仅在欧盟内部,而且就整个世界市场而言将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2.投资改变内部“中心——外围”结构

Marius Brulhart和Johan Torstensson认为,规模密集型产业将会集中到欧盟中心地区,而处于外围地区的国家将在非规模经济和非制造业形成专业化。这意味着欧盟成员国产业内贸易份额的停滞甚至下降,这种发展趋势会带来严重的结构调整问题。

相反,Peter Egger和Michael Pfaffermayr则认为,欧盟一体化带来了中心和外围成员国之间以及外围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强劲增长,但对中心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增加效应较弱,同时外围成员国内部贸易的一体化效应要强于中心和外围成员国之间贸易的一体化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欧盟一体化并没有导致就贸易流量而言的所谓的“外围化”。

本文认为,投资流向变化将改变内部贸易格局。(1)由于欧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对于美国、日本而言一直处于弱势,因此欧盟在奋起直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欧盟委员会加强与欧洲投资银行和建设基金的联系,以发展金融机构,向创新企业和落后地区的技术创新工程注入更多资本。这样,流向中、外环成员国的投资将会增加。(2)在倡导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背景下,各成员国特有的优势产业将会成为投资的主要目标,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再注入新的技术和资本。这些优势产业主要是中、外环国家的传统产业,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密切相关,所以中、外环国家吸引的投资会增加。(3)新加入的10个中东欧成员国成为投资的新的焦点。基于以上三点,欧盟内部的投资可能会向中、外环这些外围国家倾斜。后来加入的中东欧10国,鉴于其在欧盟内部贸易中的份额以及与其他成员国的经济联系,它们将形成欧盟内部贸易格局环形结构的最外环,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同时,由于这10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欧盟中、外环成员国相对较为接近,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以及贸易一体化效应会更强。如此发展的话,很有可能在外围地区形成第二个中心。两个中心的并存发展会带来协调上的很多问题,使原来中心的凝聚力变得松散,贸易利益的矛盾变得尖锐,将不利于欧盟一体化的深化。

注释:

① 高技术设备是指R&D费用占产值的3.5%~8.5%。

② 数据来源:External an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2005.12 monthly statistics,ISSN 1725—700X。

③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 of Germany,2005.

④ 数据来源:External an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2005.12 monthly statistics,ISSN 1725—700X。

⑤ 引用:“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in the Italian case”,Filippo Reganati,University of Foggia,Rosanna Pittiglio,University of Salerno。

⑥ 注:出口到荷兰的石油并不是在当地消费,而是在鹿特丹通过现货市场卖给其他国家。

⑦ 资料来源:www.eia.doe.gov。

⑧ 数据来源:Eurostat; Statistics Sweden; Finnish Trade in Figures, National Board of Customs。

⑨ 无卢森堡数据。

⑩ 数据来源:External and intra-European Union trade,2005.12 monthly statistics,ISSN 1725—700X。

(11) 数据来源:www.xinhuanet.com。

(12) 引用:“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in the Italian case”,Filippo Reganati,University of Foggia,Rosanna Pittiglio,University of Salerno,纺织品和服装包括按SITC分类中的26.纺织纤维,61.皮革制品和毛皮,65.纺织纱线、布和纺织品,84.服装和服饰,85.鞋类。

(13) 该数据统计时包括以下产品类别:航空、电脑、办公机械、电子产品、仪器、医药、电器及配件。

(14) 数据来源:Eurostat。

标签:;  ;  ;  ;  

欧盟内部贸易模式分析_产业内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