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500年历史的答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问题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有500年历史?
一部社会主义史包括社会主义思想史、社会主义运动史、社会主义制度史、社会主义革新史等等。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于1516年英国托马斯·莫尔著《乌托邦》一书,从那时算起,至今已将近500年了。
《乌托邦》这部著作,据我考证是1516年10月下旬出版于比利时卢文城,本书是用拉丁文写成的,1551年被译为英文后更加广为传播,随后又被译为法文、德文等多种西方文字出版。1898年,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翻译出版英国赫胥黎著作《天演论》时才提到莫尔的《乌托邦》,而“乌托邦”一词正是严复精心构思的音译与意译巧妙结合的新名词。
“乌托邦”一词原本是由希腊语两个单词组成的。“乌”是没有,“托邦斯”是地方,根本不存在的地方、虚无缥缈的地方称为“乌托邦”。近代英文UTOPIA就是从古希腊文演变而来的。20世纪以来,严复的“乌托邦”译法被我国广为采用。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刘麟生翻译的《乌托邦》中译本,1956年三联书店又出版了戴镏龄的译本(商务印书馆分别在1979年与1982年再版),实际上,前者比后者翻译得更加中国化。
《乌托邦》一书虽然没有出现“社会主义”一词,但是它最早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羊吃人”残酷盘剥工农大众的罪恶本质,最早提出:要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要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要有计划地统一安排社会生产与生活,采取按需公平分配原则,要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后,把劳动时间缩短到每天六小时,消灭城乡对立、工农对立和脑体对立;民主选举产生社区领导人和最高领导人,不称职的可以随时被撤换;依法治理社会,人人知法、人人守法,扬善惩恶,赏罚分明,重罪处以终身奴隶般的苦役,但是主张废除死刑,以示人道主义;实行免费教育与医疗,促进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人们酷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和一切暴政,主动无私帮助邻邦建设理想社会;等等。正是由于《乌托邦》一书首先提出了上述这些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理想的新原则,所以它被举世公认为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
问题2:如何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500年历史?
我个人体会,社会主义500年历史,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从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到1849年欧文出版他的最后一部总结性力作《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是空想社会主义时期。其间,英、法、德、意诸国涌现了数十位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上百部空想社会主义论著。这300多年间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紧密跟随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和水平而不断前进的,其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都有所变化,大体上可以细分为:16世纪初至17世纪初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初期和简单协作时期,空想社会主义以文学描绘形式为主;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手工工场时期,以法律规定形式为主;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机器生产时期,以理论论证形式为主。这300多年间总的发展趋势是空想成分日益减少,科学因素日益增多,这就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创造了较为充分的思想条件。
从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划时代文献《共产党宣言》到1916年列宁形成帝国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新发展时期。其间,马克思、恩格斯、倍倍尔、李卜克内西、拉法格、卢森堡、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发表过大量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和总结社会主义运动,尤其是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以及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俄国1905年革命实践经验的论著,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一国首先胜利论,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已经发展到列宁主义的新阶段。
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1991年苏联东欧发生剧变,是苏联社会主义占影响地位的时期。从上世纪30年代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到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扩展到遍及欧、亚、拉美的十六个国家,先后有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遵照苏联模式实现社会主义,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弊病,最终因延误了体制内的改革,遭到惨重的挫败。其经验教训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从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世界上有越来越多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政党切实汲取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努力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病,加入了重新探索本国社会主义新路的行列,力求革新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重现生机与活力。在这几十年时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简而言之,社会主义500年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际、从一国到多国实际、从一国到多国革新这样不断飞跃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500年,长波激流、高扬跌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冲毁了部分旧社会,开创了一个新天地。
问题3:社会主义500年历史中蕴涵怎样的历史启示?
总的看来,我认为有以下五个要点。
第一,可以增强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信心和信仰。当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病刚刚暴露之初,就涌现了社会主义思潮。近500年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路并行,历史实践使我们认清了: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资本主义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由资本家阶级统治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以社会化劳动为基础、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大势。近500年来,伴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一直在与时俱进、不断升扬,历史经验预示着:今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种种弊病既然无法根除,那么社会主义就一定会采取各种新方式、新举措,逐步取代资本主义。尤其在遭到挫折和低潮的时候,我们更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景一定光明。
第二,世界社会主义取代世界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一帆风顺地突击取胜,因而千万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不能疏忽大意,错失可能取胜的难得机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二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多国的胜利就是成功的范例。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免不了要付出血汗甚至生命的代价,所以社会主义者必须要怀有如毛泽东所说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和气概。
第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占有330多年的时间,我们要善于继承其中的科学成分,切不可重犯空想的错误。科学社会主义在近170年的实践中之所以屡犯急于实现共产主义的错误,其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深受“乌托邦”消极方面的影响。列宁在1918年-1920年犯过想借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错误后,曾经深刻检讨并且坚决改正了这个错误,当机立断地转而采取“新经济政策”,决定逐步迂回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可惜,随后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又多次重犯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错误,以致使社会主义又遭遇挫折。这种历史教训值得记取。
第四,要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圣西门派和欧文派当年把社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而且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的名称,旨在全面而深刻地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于1873年-1874年在“社会主义”一词之前添加上“科学”二字,这表明社会主义只有遵循科学原理才能治理好整个社会。列宁于1916年进而指出:“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列宁全集》第28卷,1990年版第168页)可见,科学与民主是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两大法宝。社会主义如果在实践中犯了背离科学的错误,只要有民主就容易很快纠错;如果民主难以作出决策,只要有科学指导就容易取得共识。如果缺少科学与民主,就会把含有科学与民主因素的“乌托邦”变为“假托邦”、“丑托邦”、“恶托邦”;如果既有科学又有民主,那就一定能够把虚幻的“乌托邦”变为社会主义的“实托邦”、“灵托邦”与“谐托邦”。“谐托邦”也正是当今我国正在致力构建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社会主义近500年的发展历程,使我们真切体会到:社会主义,顾名思义是以社会为主义,为社会而主义,由社会出主义,靠社会显主义。社会主义要以社会为本位,旨在治理好、发展好社会。为此,就需要执政党的正确领导,国家的有效调控,精英的出谋划策,大众的积极参与,要处理好执政党、国家、精英、大众与社会的关系。
第五,当今中国人民面临且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只有完成这个历史重任,才能为革新社会主义、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作出表率,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为此,当今我们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各级领导者,都应该继承、弘扬社会主义近500年历史中出现的那些众多的先驱、先哲、先贤、先烈、先辈的精神,保持维护劳动人民权益的坚定立场,刻苦钻研的科学态度,采纳众议的民主作风,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既要勇于清除根深蒂固的“左”的影响,又要善于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右的侵袭,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为推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做出巨大贡献。
标签:乌托邦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