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_思维障碍论文

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_思维障碍论文

物理教学中引发学生思维的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物理论文,方法论文,学生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生上课应该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出疑义,并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好这些。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运用各种方法,千方百计使学生进入思考活动状态。为了使学生越过思维障碍,取得教学成功,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1.设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启动器”,它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潜伏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设置疑问,立障碍,布迷局,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创造“愤”和“悱”的思维情境。心理不断处于进取状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却沉入水底?学生回答:因铁比木头重。再进一步问: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这个实例使学生对铁比木头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思维中出现了疑问,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求知欲望。

2.引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催化剂,只有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热情才能真正激发起来,知识的奥秘才会揭开。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引导得如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求得如何,是至关重要的。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可通过实验、挂图、形象比喻、多媒体动画等等。教师时刻要以趣激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和“我会学”。例如,讲平面镜一节时,教师在提出课题后可以用一个较大的平面镜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思维:(1)你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什么地方?(2)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一样吗?(3)当你改变与平面镜的距离时, 像的大小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了引发研究兴趣和明确实验中要研究的问题。

3.深思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深思,在教与学之间架起思维桥梁。例如,学了惯性概念后,除了课本上举出的实例外,还可以提出下列一些现象让学生思考:(1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可以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走路时脚一绊会向前扑倒, 而脚一滑会向后仰跌?(3)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往往会摔倒,怎样解释?……

又如,学了压强知识后,可提出:(1 )人在松软的土地上行走时,会在地上留下陷入地面的足迹。为什么?(2 )扁担中间为什么要做宽一些?若用圆木棒挑重担会有什么感觉?(3)在生产和生活中, 还有哪些是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实例,人们是怎样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

对这些问题,学生的思维会很活跃,积极性会非常高。切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可以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同时,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4.善议

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有计划、有顺序地根据问题提出点拨性的例子,旁敲侧击暗示学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三三两两相互议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密度的应用一节时,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1 )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 怎样知道矿石是什么物质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 )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线的长度?等等。这样学生脑海里翻腾起一连串的问题,思维非常活跃,会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的课题中来。

5.争辩

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容易混淆的问题抛出来,适时地组织学生争辩,引发学生思维。尤其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分开讨论,充分发表每一个学生的见解。在辩论中,不仅可以澄清错误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例如,在纠正“物体的运动需要靠力来维持”这一错误观点时,列举用力推车子,车子就运动;不用力,车子就停下来的事例。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然后问学生:“我的观点正确吗?”让学生各抒己见,各举实例进行激烈的辩论。通过争辩使学生明确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从而纠正学生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认识,使学生的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的理性。

6.求异

中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好胜心,容易接受新事物,敢于变通创新。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的相互关系出发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一题多画等。千方百计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创新,善于变通,不拘一格,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如讲完压力和压强一节时,让学生回答节后“想想议议”:有两组同样的砖,A组一块,B组两块,每块砖的长:宽:高=4:2:1。要使这两组砖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可怎样放?要使A组砖对地面的压强比B组砖对地面的压强大,应该怎样放?你能各想出几种放法?解题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改变题目的条件,联想结论的变化,改变题目的结论,联想条件的变化,这样可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

引发学生思维的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灵活掌握,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寓教于趣,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  

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_思维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