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册论文,义务教育论文,四年级论文,课程标准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材继续体现了全套教材一贯的“话题—功能—结构—运用性语言学习”这一总体编写思路,也就是,继续体现了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有意义的语言活动。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 本册教材仍然和全套新教材的内容特点和编排风格保持一致,即每册书包含四个单元,每单元有6个新授课和1个复习课,全册共28课。教材最后收录了两个词汇表,一个是单元词汇表,方便学生学习掌握,本表所列的词汇是要求学生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的。另一个词汇表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词汇表,方便学生和教师查询,本表所列的词汇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黑体词,要求学生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二是白体词,要求学生听懂、会说和认读。从本册书开始,每册书后附有2-3个小故事,供学生课外拓展学习使用。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变化及分析 (一)调整了话题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二级语言目标的要求和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对原课标实验教材的单元话题进行了调整,使主题更加突出,前后内容更连贯,安排更合理,更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从四年级开始,话题内容根据主人公的成长经历,重点关注学生的自身成长以及相关的社会生活。例如,本册第一单元话题“The clothes we wear(我们穿的衣服)”继续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学生了解他们每天穿的衣服。他们有机会进一步理解一些基本、有用的句子结构,用这些新句子和新单词谈论自己和周围的一些事物。本单元结束时,他们将获得足够的词汇来谈论自己和别人穿的衣服。第二单元话题“At home(在家里)”,学生将通过扩展自己对家庭所接触到事物的理解,构建这方面相关的知识。他们将要学习如何谈论家庭作业、家里的科技产品(电视、电脑、电话)、卧室、刷牙和玩玩具。第三单元话题“Let's go(我们走吧)”将围绕校内外生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并发展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学生还将以他们之前获得的计算能力为基础,开始获得运用简易地图的指示寻找方向的能力。他们将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安全策略,例如,理解交通信号灯和在周围找路。第四单元话题“Shopping in the city(城中购物)”在前三个单元基础上,提供了更多语言素材以便学生描述个人以及周围世界。总体而言,学生将在本单元学习表述购物方面的话题,进一步发展听说读写等能力,并获得更多单独或各种小组活动的机会。 (二)增加了语音教学内容 与冀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比较,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本套教材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到六年级上册,增加了系统的语音教学内容,这项内容的增加完全体现和遵循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教材编写建议的原则和要求。针对新课标对语音教学的目标要求,本套教材在三年级语音重点板块Letters and sounds中让学生了解元音字母a、e、i、o、u以及辅音字母p、b、t、d、k、g、f、v、m、n、l、s、z、x、h、w、r、c、y的基础上,四年级上册教材要求:继续让学生深入体会Lesson 5中五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两种不同读音;学习常见的十二个字母组合的发音,这些字母组合分别是Lesson 11的sh、ch、th,Lesson 17的tr、dr、ck、qu、ing以及Lesson 23的ts、ds、wh、wr等。增加Try to read栏目,让学生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这部分设计遵循呈现与认读有机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拼读规则,培养小学生单词拼读能力,力图为今后自主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三)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本册教材较原课标实验教材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精简了新授内容,增加了各类活动和练习,每课新授内容控制在两部分以内,也就是说,每课内容基本都是遵循“新授+活动”的形式,即新授后面跟随相应的活动,多样化的活动强化了教材的可操作性,活动体现语境真实、互动性强、有意义、多样化的特色,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玩、唱、演等活动中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如本册第三课Part 3 Is this your cap?新授内容中,学生主要学习这个新句型“Is this your…?”及其答语,学习完这个句型后,紧接着就是巩固此句型的活动练习Part 4 Let's play,这一部分学生利用卡片游戏练习句型“Is this your cap? Are these your gloves?”中的单复数形式。通过课堂上操作方便、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活动让学生练习较难的句型,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和巩固,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本册教材内容这样的安排恰恰是本套教材新变化的最大亮点,它与课标实验教材完全不同,突破了原教材中只有新授内容,没有相应巩固新知活动设计的安排。 (四)增加了单元复习课具体的练习活动 四年级上册每单元复习课和本套教材的每单元复习课一样,改变了原课标实验教材单元复习中采取只以归纳英语词汇和句型来呈现语言知识的形式。本套教材的单元复习课是三四年级设计为三页,一般有5-6个练习活动,其中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训练。第一个活动是Listen and talk,通常是听说训练,是本单元主要语句在语境下的运用练习,目的是通过真实的情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第二至四个的活动主要通过看、听、读、画、做等形式,启发学生感知、体验单元内容,强化语言能力的培养,检验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五)规范了故事课的呈现,简化了故事内容 本套新教材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每单元第六课编排为故事课,即安排在每册书的Lesson 6,Lesson 12,Lesson 18,Lesson 24,栏目统一设置为Story time。所有的故事内容都比原课标实验教材进行了简化,规范了故事课的呈现。故事课根据本单元主题和所学词汇及语句编写,增加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提高了所学知识的复现率。通过故事阅读既巩固了单元所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阅读策略,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例如,本册第六课故事课Betty's clothes的基本框架就是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内容加相应的1-8幅配图,复现了本单元关于服装的重点词汇,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第二部分是Talk and act,这部分是故事后设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检验学生理解故事的情况。 (六)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的借鉴性方案 每个单元复习中增加了“How am I doing?”评价部分,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但教师要注意,教材中的评价表只是提供一个可参考、借鉴的案例,在实际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可针对每一课的学习目标设计评价目标。 三、本册教材教学建议 (一)关于语音教学 1.本册教材语音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五个元音字母a、e、i、o、u在单词中的两种不同读音,即开闭音节在单词中的发音。 (2)学习常见的十二个字母组合sh、ch、th、tr、dr、ck、qu、ing、ts、ds、wh、wr在单词中的发音。在三年级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和学习语音的基础上,四年级上册的语音教学内容逐渐增加了输入量,目的就是逐渐加强学生了解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拼读规则等学习策略的指导。 2.语音教学Letters and sounds的教学方法。 在本册每单元语音教学Letters and sounds部分,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来处理这项内容,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朗读字母、字母组合以及字母所在的单词,可以是自己尝试读,也可以是同伴或小组活动等。其次,学生通过朗读后的观察,自己总结出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以及单词的拼读规律。再次,在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教师可以叫部分学生站起来示范朗读所给单词,并说出他们自己或小组总结出的字母、字母组合和单词的读音规律。如果学生朗读的单词读音不是很准确或总结的读音规律不是很全面的话,这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字母及单词的发音,并给学生总结出全面、准确的读音规律,逐渐提高学生单词的拼读能力。 3.小学语音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反复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特别是在县域层面,英语教师整体素质距离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多借助多媒体、音像设备等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因此,在小学语音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学生的模仿练习,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原声语音、视频资料,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音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增强学生对英语音形对应规则的认识,有助于对词义的记忆,有助于理解语言知识在语境中的语义,从而使英语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记忆或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第三,教师要准确把握和理解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语音知识的要求。一是让学生了解简单的读音规律,比如常用字母组合的发音、单词的重音和语句的重读等。二是让学生了解英语语音包括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现象。这两点最主要的是强调了解语音知识的意义和语音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而并非一味强调对语音规则和语音知识本身的掌握。 (二)关于词汇教学 众所周知,学生要学好英语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因为无论是语音、语法、句型等知识的学习,还是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都与词汇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内容上讲,词汇是我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概念的载体,词汇贫乏,就可能有许多概念表达不出来。目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课在三、四年级中是最主要的课型。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标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要求,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建议如下: 1.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也应遵循在语境中呈现语言,在练习中感悟语言,在活动中运用语言的原则。词汇教学要关注义、音、形三个层面,学生要能够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学生能够在语境中熟练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也就是说,英语单词的词性和词义是在具体语境中体现出来的,这样的词汇教学方式更加突出强调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语境、语意和语用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 2.低年级(三、四年级)词汇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针对低年级词汇教学,教师宜采取直观方式(如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简笔画等)、体态语以及情景呈现方式(如实际生活情景、模拟生活情景、想象情景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学会并运用词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境,融词汇于对话教学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歌曲、歌谣、谚语、格言、绕口令、谜语等辅助词汇教学;教师可以恰当使用自然拼读法,使学生关注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不断复习、巩固,帮助学生利用拼读规律记忆词汇。 3.词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注意词汇呈现的方式;相关话题的词汇可以集中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的积极性;注意结合语句语篇,体现词的应用(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教学词汇),不宜孤立学习。 (三)关于对话(会话)教学 本套教材依然是围绕李明、Jenny、Danny的生活世界,配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开各种真实自然的生活情景和生活对话。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较简单但很常用的词汇与日常用语。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对话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会话技巧,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融对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之中,师生一起在交际中运用,而不要将对话教学变成跟老师念、跟老师读或集体、小组、个人读的枯燥无味的形式。 2.要准确理解对话教学的教学目标,恰当把握教学过程。对话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对话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对话大意,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进行角色表演,能够在情景中听说、认读并运用核心句型。因此,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对话的意义、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语言的运用。换句话说,对话教学要注重获得新的语境,而生词的教学、语言的训练都应在一定的语境中完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输入的文本长度、难度要大于输出;不能把对话课上成阅读课,因为课文性质不同。 3.教师要关注对话交流的评价要素,即引起对话的能力、回应问题的能力、转换话轮的能力。有效的对话交流应具有情境性、交际性和真实性。 (四)关于故事教学 1.教师要理解教材中故事编排的意图、把握好故事教学的教学目标。为什么本套新教材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在每单元第六课编排为故事课教学呢?因为故事本身作为一种阅读素材是有利于学生理解英语、体验英语的使用、理解英语的用法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一种素材,这也完全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二级语言技能(读)分级目标描述第五条、第六条的描述: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以上所提的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把故事教学的总体目标定位为:通过阅读趣味故事,既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语言,增加学生语言的输入量,又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并初步形成阅读策略,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故事教学:对于理解力、记忆力强的学生,要求他们理解故事,会讲述故事,表演故事,并鼓励他们运用故事中的新语言;对于中等学生,要求他们理解故事,能够跟随录音指着图讲述故事;对于接受能力略慢的学生,只要求理解故事,会跟着录音指着图即可。 2.要弄清和熟练运用故事教学的合理流程。一是让学生接触故事,学习语言;二是让学生理解故事,掌握语言;三是让学生讲述故事,运用语言。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如下的程序来让学生接触、理解、讲述故事。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在师生问答互动中推测故事大意。 (2)看图,学习必要的单词和短语。 (3)可以打乱图片顺序,教师示范讲述故事,学生听并指出是哪幅图。 (4)教师针对故事提出简单的问题,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或肢体语言反馈对故事的理解。 (5)学生听录音跟读故事。 (6)学生通过个人默读和分组朗读进一步理解故事。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角色练习故事中的对话。 (8)在小组内轮流看图讲故事,注意倾听他人,互相帮助。 (9)学生以小组形式尝试在全班讲述或表演故事。 3.开展故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针对故事设计问题。 ●设计的问题不要太大,太泛。尽量让学生有一些观察思考,包括观察环境和人物。 ●提的问题不要仅局限于故事中人物说的话。 ●设计问题时千万不要把它做成一种检测的方式。 ●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从易于理解的开始,特别是对逻辑关系较强的故事。 (2)通过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人、物、环境。(包括文化背景的差异) ●教师的语言(文字语言、肢体语言)支持到位。 (3)设计侧重于理解性的活动(列举一些教师的做法)。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讲故事。 ●听故事排相应的图片。 ●将描述性的语言与图片匹配。 ●师生一起给故事配图。 (4)经常组织小组活动和合作性学习,使学生可以就阅读的故事展开简单的讨论,共同处理阅读中的有关信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英语四年级教材的分析与教学建议_英语论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英语四年级教材的分析与教学建议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