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缓解海关入境影响的措施及其启示_关税论文

日本缓解海关入境影响的措施及其启示_关税论文

日本减轻入关冲击的做法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入关论文,启示论文,做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1955年9月加入了关贸总协定(GATT),1964年4月1日起承担了限期实行贸易和资本交易 的自由化义务。入关和贸易自由化并没有给日本经济带来预想的强烈冲击,相反,日本经济 却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之所以能将自由化带来的冲击维 持在最低限度并使这个时期的国内经济奇迹般地腾飞,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 化,趋利避害地制定并实施一系列贸易经济政策,尽可能充分利用GATT中所能提供的保障和 优惠是分不开的。对日本政府减弱入关冲击的做法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入 世”后,面对贸易、资本自由化的压力,如何运用政府的力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日本政府减轻“入关”对国内冲击的做法

对外开放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想持续、快速、稳定的发 展,都需要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对本国工业加以保护,使整个国民经济有一个坚实的民族工业 基础。日本在入关后的贸易、资本自由化进程中,政府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采取适当 措施,弱化来自外部的冲击,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其主要做法有:

1.通过行政指导,达成“官民共识”。日本政府的行政指导既不是单纯的行政命令,又无 确切的法律依据,而是一种由政府行政机关通过劝导和协商等方式对企业经营加以诱导的特 殊的管理方法。入关后,在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相互渗透并接轨,旧体制与新体制发生摩擦 并进行转换的时期,政府意识到新产业体制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或企业的力量来建立,因此 对整个经济的宏观调节作用一直较强。政府通过各级职能部门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制定 和执行经济发展计划,指导国民经济有步骤地发展。政府经常举行有官方和民间代表参加的 恳谈会,就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战略选择、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实施等问题进行交流与 磋商,从而使政府与企业之间在利益共同的基础上达到某种“合意”,这种“官民共识”对 实现“一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和“一种产业”整体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 企业按照政府的计划行动,使企业的外贸活动有秩序地进行。

2.稳步实行贸易和资本交易的自由化。入关后,日本政府制定公布了《贸易与外汇自由化 大纲》,按照分阶段、有步骤、有秩序、稳步扎实的原则实行贸易和资本交易的自由化。在 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考虑到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开放的是有助于降低国内有关产 业生产成本的原材料商品。其次,开放已经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或进口品不与国内产业发生 竞争的商品。最后开放使消费者受益较大的商品。为此,政府把从能源到农产品的所有行业 分成四类:一是1年内实行自由化的商品;二是3年内实行自由化的商品;三是需要经过一定 时期才能实行自由化的商品;四是在相当长时间里难以实行自由化的商品。日本政府就是这 样一方面想尽办法推迟将来有发展前途但目前还只能算是幼稚产业的自由化的进程,用实行 贸易自由化的产业来掩护尚需保护扶植的产业;另一方面,又积极培育和扶植幼稚产业,对 幼稚产业给予合理的保护期限,待其壮大到在国际上具有足够竞争力的时候,再对该产业实 行自由化。比如,当日本的电子计算机和轿车还处于培育、扶植阶段而无力与国际竞争时, 日本政府就推迟它们实行自由化的日程。直到1964年10月,日本才对小轿车进口实行自由化 。电子计算机则在1972年以后,才实行进口自由化。这种谨慎的自由化政策给企业和社会留 出了调整、适应以及准备的时间和余地,使企业避免了在自由化的强大冲击下陷入崩溃。

在资本自由化的过程中,政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利用外资一直采取严格的审批制度。他 们认为,在经营资源和经营规模上拥有明显优势的外国企业在日本大量直接投资,必将导致 本国企业被兼并、吸收,从而妨碍本国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如果把引进外资或与外资合作之 权交给企业,在市场导向下,企业则有可能图短利而招远祸。因此,政府根据《外资法》, 严格控制外国对日直接投资,给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内市场,保护了幼小产业 。

3.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入关后,日本对民族产业不是普遍均衡育成,而是从国民经济长期 稳定发展的战略高度,优先确立了钢铁、汽车和电子计算机三大行业作为战略产业予以重点 培育,然后再全面拉动其它产业部门的发展。通过对重要民族产业的育成,加速了产业结构 的调整,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4.建立适应自由化的产业体制,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在贸易自由化初期,由于日本 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因而存在过渡竞争的现象,影响了产业的发展,为此,政府在保护 国内产业不因自由化而受到根本性损害的同时,又从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出发,建立和 完善能够适应自由化的产业体制。比如,调整竞争秩序,发展专业化生产体制,协调大、中 、小企业关系,保持竞争活力;通过产业改组,实现生产集中和规模经济,以适应国际市场 的竞争和贸易及资本交易自由化对日本产业造成的威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使企业的 生产得到优质、准时的保证。这些措施提高了日本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5.采取多样化的保护手段。首先政府在降低关税的同时,对关税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包括 紧急关税、关税配额、混合关税、临时增税、再出口减税等在内的特殊关税制度,以灵活的 关税体系增强幼稚产业的保护功效,较好地处理了产业保护和产业开放的关系。其次,巧妙 地利用非关税壁垒,如提高卫生检疫、排污等商检标准,强化行业组织等,以降低外国进口 商品对本国产业的不利竞争。

6.用立法维护外贸计划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日本政府为确保进出口贸易的正常进行,制定 了一系列对外贸易法规,如《外汇与对外贸易管理法》、《进出口交易法》、《关税法》、 《出口保险法》、《出口检查法》等,借助法律手段,保护国内产业,维护对外贸易的正常 化与正规化,保证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目标的实现。

7.制定振兴出口的财政金融政策,大力促进出口。为了促进出口,在财政上,政府对出口 商品免征有关的国内税,如物品税等。对生产出口商品的企业允许缩短折旧年限,以加速设 备和技术的更新。在金融上,日本银行在处理短期出口信贷业务时,通过低利再贴现和提供 担保等使出口企业能低利获得“出口前信贷”和“装船后信贷”。另外,针对出口贸易风险 大的问题,政府还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出口保险制度,其中包括普通出口保险、出口费用保险 、出口金融保险、海外广告保险、出口票据保险。这些保险制度解除了企业出口产品的后顾 之忧,推动了日本产品的出口。

二、借鉴日本经验,降低“入世”对我国的冲击

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我国民族工业提出了多方面 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研究日本政府保 护本国工业的做法,可以为我们处理好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工业的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1.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我国目前正处在由传统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期。市场经济并不否认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相反,政府的有效指导和干预恰恰是市场经济 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入世后,我国的许多民族产业都面临冲击,这要求政府必须积极发挥 宏观调控职能处理好开放与保护的关系。政府不仅应在每个重要时期都制定外贸发展战略和 政策措施,而且还应在组建和强化大企业集团、推行规模经济、制定开放本国市场的步骤、 有效地调整利率促进出口以及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体现出政府的主导作用。

2.利用国际准则,适度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内市场。在国际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条件下,我 国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跟踪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变化,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优 化进程。入世后,由于进口的自由化,我国现有的生产成本较高、资金不足的资本和技术密 集型部门难以同强大的欧美大公司进行竞争,将承受较大的冲击,容易使这类产业过早衰退 。因此,我们应利用WTO允许发展中国家对其“幼稚产业”采取保护措施的例外规定,根据 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各行业的具体条件和发展水平,确定需要保护的“幼稚产业”。这就要求 我们首先要科学界定“幼稚产业”的范围,明确“幼稚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 的产业,其发展应该与产业结构的优化相一致。其次对“幼稚产业”制定阶段性保护目标, 使保护的重点随着客观条件和本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而相应变动。在保护“幼稚产业”时,要 使保护有利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尽量避免产生负面效应。同时,保护手 段力求多样化,根据“幼稚产业”市场竞争力状况,灵活运用关税保护和非关税保护,同时 加强法律手段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功能。如利用反倾销法来抑制外国商品对国内民族工业的不 公平竞争及破坏性冲击等。

3.维护外贸秩序,防治过渡竞争。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工作中,曾由于不适当的放权造成外 贸秩序紊乱,出现类型各异的各种商品“大战”,严重干扰了对外开放的正常秩序,结果是 对内竞相抬价,对外竞相削价,“肥水流入外人田”。因此,对于即将“入世”的中国来讲 ,有必要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维持外贸正常秩序的法规。

4.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严格的宏观管理。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利用外资的政府审批制度,明 确规定外资进入的认可标准和不认可标准。具体讲,积极引进有助于直接或间接改善我国国 际收支,有助于推动重要产业或公益事业发展的外资;严格限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不良影响 ,特别是有碍我国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外资。其次,对于目前国内不能生产或刚刚开始生产的 产品,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所选择,避免国内市场全部被外商占领,为国内 企业提供成长机会。最后,对于已经进入的外资企业,要了解其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制定 有关的经济法规,加强对其法制监督和管理。

5.建立适应国际潮流和国内产业结构的关税制度。纵观世界,很多国家入关后在实施贸易 自由化或走向更开放的贸易体制的过程中,都利用了各种关税来保护和扶植国内产业。我国 目前在改革进口政策的时候,不能只顾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片面强调消减关税,而应把保 护国内市场的思想贯彻到进口政策实践中去。在适应国际潮流,大幅度降低关税总水平的同 时,根据国内产业结构政策和保护国内市场的需要,对现有关税结构进行调整,改变原有的 单一关税结构,建立包括从价税、从量税、季节税、紧急关税等在内的特殊关税制度,强化 关税的产业保护职能。

6.认真研究已有的国际经济规则,在现存国际规则的框架内,寻找政府政策作用的合理空 间,比如在污染、技术标准、国内销售、利润的使用等方面,政府政策作用的空间就十分广 阔。政府可以在这些国际规则没有明确规定的领域制定一些政策,以帮助国内企业提高市场 占有率。

标签:;  ;  ;  

日本缓解海关入境影响的措施及其启示_关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